张容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永兴中心幼儿园 6446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087-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重视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为那些在集体中很放不开自己的孩子们提供能让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有所收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确定教育目标,注重差异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先天素质、周围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如何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这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差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以剪对称图“可爱的娃娃”为例:老师可以设计三种剪纸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为一般能力幼儿准备的常态对称图;第二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低的幼儿准备的工艺简单的对称图;第三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准备的工艺复杂的对称图,以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
其次,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促进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户外体育活动为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户外体育用品。如:皮球、套圈、彩棒、木鞋、毽子、陀螺、跳绳、手推车、布质用具等等,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们开通了锻炼身体的渠道。好动的孩子们选择了皮球、跳绳等用品玩得满头大汗;文静一点的孩子们选择了他们喜欢的套圈、布质用具等也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孩子们对老师提供的用品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快乐的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二、减少集体活动时间,组织分区、分小组活动,进行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存在不同差异的幼儿,如经常采用集体教育的形式,那么只能对一部分符合目标水平的幼儿产生影响,而对那些智力水平高和弱的幼儿就达不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我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注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区、分小组的教学形式进行指导。如大班语言综合活动“编书”,我先按幼儿能力上的差异将他们分成好、中差三个小姐,投放的操作材料也具有层次、程度上的差异。要求能力强的一组幼儿先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在废旧图书画页上选图编故事,然后剪下来按故事的先后顺序贴成一幅画,再添画故事中所需的景物,以丰富和完善故事中的情节,最后再完整讲述自己所编的“书”。对中等能力的一组幼儿放宽要求,所编“书”的画面可简单些,说出画面的大致内容和情节即可。给差的一组幼儿提供画面单一图案的图书画页,指导他们选择故事中的角色、景物,进行简单的添画,能说出画上有谁,做什么或怎么样。幼儿在小组、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书”,讲述自己所编的故事,我一一给予表扬、肯定,幼儿情绪高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还让他们将编的“书”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尊重幼儿意愿、兴趣,发展幼儿自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不能“将幼儿当作牛羊一样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对他们进行无视他们独特性的加工与塑造......”而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能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不同特点的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班上有的幼儿爱画画,我就指导他们将听到的故事或看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想象并画出来;有的幼儿对计算感兴趣,我就引导他们在学会4的分合基础上操作计算器,自己学会5、6、7的分合;有的幼儿爱做小实验,我就指导他们在科学实验区做种子发芽、碰铁吸铁、颜色变化的小实验等。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还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的活动室设置结构区(活动室一角铺上地塑,投放各种结构材料)、数学角(投放10以内的数字卡片、小豆豆、计算器等等)、美工区(剪刀、各色纸、浆糊、范图等)、小实验区(一盆水、碰铁、铁块、珠子、木块、各色颜料等)。每个区域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不断更换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玩,我则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四、关心爱护弱智或能力较弱的幼儿,依各人具体情况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
在幼儿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教师对每个幼儿都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弱智或能力较弱的幼儿不仅不能歧视,而且应予以特殊的关注,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我班有了幼儿叫黄东东,他出生不久就患脑膜炎,治愈后留下后遗症,是个弱智儿。刚入园时,他整天挂着两条鼻涕,上课不是敲桌子、摇椅子,就是在活动室走来走去,扰乱别人,稍加批评就钻到桌子底下大哭,鼻涕眼泪流了一脸也不懂得擦。为了对他施以有效的教育,我采取了案观察记录。首先从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培养起。我请家长每天为东东备好干净手帕放在口袋里,来园后流鼻涕时我教他将手帕打开,两手捏住鼻子一齐往下擦,然后对折手帕再擦,直到干净为止。平时活动中特别注意他的冷热,关照他及时穿脱衣服,并教他学习穿脱的本领,减少感冒机会。一段时间后他学会了使用手帕、穿脱衣服,还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并逐渐学会约束自己,遵守常规了。
五、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们被捧为“小太阳”,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奔跑、要攀登,家长怕有危险;孩子们要玩泥、要捉虫,家长嫌太脏;孩子们要与同伴们一起玩耍,家长怕孩子受欺负......还有的家长不能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技能,就连穿衣、吃饭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要“一包到底”,严重的束缚了孩子们好奇、好动、好问的“天性”。导致了幼儿之间的差异很大。面对这一社会性问题,我们加大了与家长之间联系的力度。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开办《家教小园地》等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家庭的教育、幼儿自己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不断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叠被子、学会了系鞋带、学会了洗手绢......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同伴、学会了参与做事。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幼儿教师必须遵守的原则。我们必须要依据《规程》和《纲要》的要求,更加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因人施教,为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论文作者:张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们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差异论文; 孩子论文; 个体差异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3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