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为合理化初探_会计论文

会计行为合理化初探_会计论文

会计行为合理化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掌握会计行为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行为合理化的标准,了解我国会计行为的现状,从而更深一步探讨影响会计行为的各种因素和优化会计行为的途径,这将对促进我国会计行为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会计行为 合理化 因素 途径

一、会计行为与会计行为合理化标准

会计行为就是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由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或组织)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作用于会计行为客体(会计对象)的过程,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因素和内部机制相互制约和作用所作出的现实的和能力的管理活动。它是会计行为主体和会计行为客体联系的纽带。

由于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的外在活动,会计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理性的外显活动,以达到会计行为的目标(即会计目标)。显然,会计目标是会计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制约着会计行为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是会计行为的动力源泉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会计目标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

基于我国实行的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会计主体拥有经营自主权,决定了我国会计既要立足于本单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又要为宏观管理服务;既要进行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和适时控制,又要进行经营前的预测和决策,并进行生产经营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核算。因此,会计行为应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会计行为应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政策;

2.会计行为应遵循会计准则;

3.会计行为要真实可靠;

4.会计行为要超前。

从会计行为的上述要求出发,企业合理的会计行为应该是:协调企业同各方面发生的各种财务关系;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组织企业的经济核算;根据一定的权力约定,在特定的会计信息指导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影响会计行为合理化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和完善,会计行为在总体上亦日趋合理化,但尚有待完善之处。由于会计是置于广泛社会实践中运作的,会计行为必然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对会计行为的约束方式和约束程度差异很大。通过对会计行为约束机制的探讨,使企业会计行为逐步变为自觉的行为,通过改变有关约束因素,使会计行为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

(一)从企业外部来看,影响企业会计行为合理化的因素在于:

1.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

我国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仍然是一种“双重结构”,即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既要维护企业利益,搞好企业经营管理,又要维护国家利益,代表国家对企业实行监督。而目前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其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必然发生联系和矛盾,从而造成会计人员责任内倾化和权利外倾化之间的矛盾,发生会计行为扭曲。

2.宏观经济监督乏力

我国的经济监督是一个宠大的经济监督群体,除会计监督外,还有计划、财政、银行、税务、物价、审计、统计、计量和工商行政监督等专业性监督所构成,并且各有其特定的范围、内容和形式,造成各种经济监督的标准不一,导致经济监督的作用互相抵消;各种经济监督的信息缺乏沟通的渠道,使经济监督的合力削弱;实施经济监督的部门本身缺乏制约机制。同时,由于体制上的弊端,法律的不完备,以及不严格依法办事,使我国经济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从企业内部来看,产生不合理会计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于:

1.企业行为不合理

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所采取的规律性反应活动。在目前的会计管理体制下,企业行为成为会计行为的载体,扮演着维护企业利益的角色。而在企业内部,代表国家利益的主体缺位,形成了企业利益主体一元化的局面,加之外部约束软化,就会产生企业行为的不合理,相应的导致会计行为的不合理。如部分企业的假帐真算,真帐假算,虚列成本,隐匿收入,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使非法收入或不合理开支逃避检查等,因此,企业行为的正常化和合理化,是会计行为合理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企业领导人对会计行为的影响和干扰。

会计行为受行为主体所支配。企业环境各种潜在的或现实的因素,企业内在需求动机的变化,都要通过企业领导人才能发生具体的经济行为。企业领导对企业组织有权进行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运用自己的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企业领导对财务信息的重视和使用,就产生了对财务工作和会计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不同处理之方式。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是业务素质,从整体上看还不高;其次是道德素质,部分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不高,缺乏职业道德,违法乱纪。

4.会计系统内部机制结构紊乱

一个优良的内部机制结构,包括正常的运作机制、优化的协调机制、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和均衡的利益机制。优化的机制结构和正常的机理心态将产生优良的会计行为,反之,则必须使会计行为混乱。我国的会计系统现状正属后者。

5.会计行为重心错位

我国会计行为重心仍在核算上,这种“报帐型”会计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应尽快地转化为管理型和决策型会计。

由此可见,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各因素从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影响会计行为,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为条件,相互联系和制约,形成对会计行为影响的合力。

三、会计行为合理化的途径

上述分析表明,会计行为不合理,是企业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使会计行为趋于合理化:

1.完善财经法规,形成多层次的约束规范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扩展,企业资金流通多元化,使企业行为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经济关系日趋复杂。因此,仅有《会计法》这一根本法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一些专门性的法规、条例和制度,更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会计准则为中心,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法规体系,促进企业会计行为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企业会计行为建立在“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基础上。

2.加强经济监督的力度,建立网络化的社会会计的约束体系

违纪既可以带来利益,也可能发生损失(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若违纪损失大于违纪所得,违纪行为和动机将会受到有效抑制。然而现实是,好多违纪是多利益而低损失或无损失。监督乏力表现在:财务大检查次数少(通常是一年一次)、范围小;对查出的违纪事件处理少且轻;处罚对象错位。处罚时一般是对企业不对个人,直接责任人的利益未受到或只受到较少的损失,起不到抑制其行为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经济监督的主要方式就是审计监督,将有关专业监督部门的经济监督工作统一到审计监督上来,排除审计过程中的“人治”因素,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努力,改一年一度的财税大检查为职业性经常化的监督和检查,调整处罚方位,加大处罚力度。发现违纪事件后,企业和个人并罚,并重点于后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在维护经济发展中独特的职能作用,避免和消除各自为政,划地为牢的现象,最大限度地约束企业会计行为。

3.实现会计行为主体优化

行为主体优化与否直接关系着行为本身的质量。会计人员作为会计管理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其素质优劣(政治思想觉悟、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等)直接决定会计行为有无活力和生机。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以下一些能力:(1)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2)掌握和理解政策的能力;(3)熟悉经营的能力;(4)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5)综合协调和财务公关的能力;(6)坚持原则,抵御侵蚀的能力;(7)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能力。

4.理顺产权关系

会计行为偏重于眼前利益,是产权约束不强的直接后果。由于企业产权虚置或不明确,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职工的“自有企业”,产权约束软化。此种情况下,利益机制的作用只能使员工(包括会计)关注现实所得利益,而对未来利益关注不够。因此,要克服会计上的短期行为,加快企业的产权改造。

5.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经营者素质的提高。企业领导班子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管理和组织能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实事求是,增强信息管理的法律意识,是发挥会计行为主体能动作用的前提条件,可避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怪现象发生。

6.加强企业管理,改善会计行为的内部条件

企业内部影响会计行为因素的协调配合,可以使会计系统免于内耗或减少内耗,保证会计系统的运动活力,从而产生合理有效的会计行为。

总之,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行为的现状,深入研究影响企业会计行为的各种因素,不断探索优化会计行为的途径,使我国企业会计行为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会计行为合理化初探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