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琼(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内三科 556000)
【摘要】目的: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工作,积极探讨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因素,推进护理T 型人才的培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方法: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专业素质现状和原因。结果:就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结论:通过改变影响基层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因素,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民族地区 护理素质培养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516-01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医学教育动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差异, 护理专业素质的提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无论是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而对医学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人才的现状,提高护理人才素质培养的方法和内容,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努力探索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人才素质的培养模式,积极创造适合于民族地区的特色的护理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民族地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培养,决定着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高低。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一般由2 个因素决定,一是护理专业学校的培养,二是在临床实践中的继续再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民族地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认真审视和思考护理教育的基本现状,结合国内外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经验,提出适合于本地区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模式,现就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专业素质提高探讨如下:一、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护理专业素质现状1、 我州是全国少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大多为州内中等专业护理专业学校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中专、“3+2”、“五年制”大专为主,有正规高等院校医学院本科护理毕业的极少, 而大部分职业技术专科毕业的学生,基层知识较差,与正规全日制毕业的知识水平相去甚远,与之前专业水平相差无几,仅仅是学历更高。而较为年长的护理人员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是欠缺新知识,并且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也稍微欠缺,学习的机会更少,或者上进心不足,只是按部就班几十年不变的重复原来的老模式。而且现在的学科重复课程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医学本科课程的设置模式,特别是医学基础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特别是民族地区护理工作的特点。
2、 教学方法有待调整 护理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医学,当今的护理学科,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护理知识的学习,他涵盖了护士角色将向多元化发展,除了以往承担的如直接提供护理者、教育者等角色外,还应该是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者。 而且这种多元文化的渗透护理的对象因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生命、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异,若不引起重视,将会导致护患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业务知识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新型护理的实际要求 ,知识结构、护理理念落后,多数护理人员知识以熟练的技术操作为基本职业标准,缺少人文、社会、人际沟通能力,美学与礼仪知识、常识明显不足;在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中,传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比重过大,没有突出老年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精神护理的时代要求,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实际护理相关的知识较少;4、继续教育培训不足:虽然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就开始建立了继续再教育的相关规定,但在基层护理人员的培训上,效果不甚明显,当然领导的不重视,重医轻护的思想是制约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因素,但护理人员本身对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如主观认识不足,往往是消极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不主动也不认真,不愿意占用自己业余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客观上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很难抽出人员外出脱产学习,即便组织本院的讲座或业余培训,也由于倒班而不能参加,影响了学习效果和质量,工学矛盾突出。
二 思考与对策1、护理教育应从一元到多元的转换,加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突出整体护理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增加护理社会学、民俗学等课程,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历史背景。根据护理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结合整体护理及现代医学模式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特点,加强伦理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社会学、美学等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专业课程的交叉力度,开设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选修课,如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民俗学、民族文化专题等,体现护理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专业和民族特点,使学生能够从生理、心理、社会、民俗等各个方面整体地认识人的健康,理解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帮助人满足健康需求。努力提高护理学生的基本素质。
2、在课程设置上要与社会发展及要求相适应,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增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护理知识,如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精神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及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等,重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再教育工作: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院内轮转与培训的方法, 突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建立建全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考评制度,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加强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二是分层施教,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知识相结合,在加强“三基知识”的基础上,尽快地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注意护理人员T 型知识的培训与培养,增加一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三是建立建全符合本单位的护理继续教育考评制度,并与晋升、聘用、评级、评先等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继续教育的正常开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培养一只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至关重要,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当然,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的培养模式,也将是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相信,通过改变影响基层护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因素,加强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将对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减少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黄亚琼(1962.2--)女 湖南籍 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黄亚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护理人员论文; 知识论文; 基层论文; 素质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护理专业论文; 民族地区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