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经济论文,市场准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正确选择。
1.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量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年均增长26.7%,比国有单位投资高出近10个百分点,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间投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生力军
在1978-2000年GDP的增量中,民间投资的贡献率年均增长速度比国有投资高出近一倍,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3.民间投资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据国家有关部门分析,我国民间投资的产业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要明显高于国有投资企业,在大多数领域要高出一倍以上。
4.民间投资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投资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投资领域,诸如水利、旧城改造、桥梁、公路、码头、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电站、通信、医院、学校、文化、旅游、体育设施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民间投资,这就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5.民营经济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通过民间资本进入和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促进政企分开,从而实现股权多元化。这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历经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轻视的重要力量,并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然而,民营企业仍然受到旧体制力量的挤压。所以,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
1.扩大市场准入的总体要求
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资进一步开放的形势变化和扩大民间投资的需要,当前应打破所有制界限,消除行业和部门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行业准入方面给予民间投资“国民待遇”。一是积极推进以“放宽限制,简化审批,加强服务”为目标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促进民间资本扩张打开体制通道。二是扩大“长期信贷、产业基金、企业债券”等一系列金融证券商品的供给,为民营经济投资扩张打开融资通道。三是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经过批准进行境外投资和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享受国家现行的出口鼓励政策。
2.扩大市场准入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1)非歧视待遇原则。(2)国家经济安全原则。(3)资源配置效率原则。(4)国退民进的原则。
三、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状况分析
1.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政策的逐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逐步发展。在第一、三产业中,民营经济进入的早,发展的快,深入的也广。在第二产业中,市场准入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在大部分行业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不断增加。
2.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体制性矛盾
尽管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长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与政策环境的不宽松,使得民间投资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结构失衡,有些行业甚至远远偏离了轨道,没能充分地发挥民营投资的天然优势和巨大潜能,影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1)民营投资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仍落后于东部地区。
(2)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仍然受到歧视和漠视。
(3)前置审批门槛过高,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
(4)市场准入政策的缺乏。
四、扩大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的政策选择
1.突破传统国有经济理论束缚,为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加入WTO后,要适应WTO要求而实现全方位开放,必须突破传统国有经济理论的束缚。一是要突破“国有制偏好论”。二是要突破“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论”。三是要突破“国有经济控制论”。按照十六大的精神,“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2.进一步放开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倾力为民营经济更大更快发展打造融资平台
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民间投资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当前民间投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加入WTO以后,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仍是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产业结构中最具活力的企业形态,然而,目前国内这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金融体系却使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受益。所以,我们认为,成立民营银行是大势所趋势,也迫在眉睫。发展民间金融,有利于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和竞争的管理,最终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建立民营金融机构,必将有助于加快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改革的步伐。
3.鼓励民间资本以BOT形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实现国家和民间的双赢共进
运用BOT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并以其化解吸引外资的难处和风险。经济改革开放20余年的积累,中国的民营经济完全能够成为BOT模式中强有力的生力军。将民营经济成分引入BOT项目,一是有利于政府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克服其盲目发展和不规范经营的缺陷,为其拓展市场、开发投资机会、助其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为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三是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搞中国特色的BOT模式。
4.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规则,全面而有序地开放民营经济投资准入领域
(1)建立公开的、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与办法。一是统一准入原则。二是明确准入领域。三是统一准入条件。
(2)建立公平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投资服务体系。
(3)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充分发挥作用。
(4)推进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改革开放,让民营投资主体发挥重要作用。
标签:民营经济论文; 民间投资论文; 投资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市场准入论文; 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