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99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开设专门课程,还应渗透在各门学科中。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在体育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施方法,探索了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课 心理健康 培养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体育课,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可通过体育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打破传统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法并举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积极鼓励确立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刺激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施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课中教师言行举止引导、体育游戏引导、体育项目教学引导、教学比赛引导、体育游戏引导以及室内课的健康教育引导等,来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二、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具体表现
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竞争、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激趣法。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爱上学习,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2.沟通法。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活动,营造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老师,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3.互助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4.疏导法。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5.竞赛法。人的能力适应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学生其运动能力也往往较差,教学中要注意调整形式,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郁、焦虑心理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6.冷却法。当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教师必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对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再把说服工作的重点放在平静学生的心情上,以尽快恢复其理智,切不可在学生情绪上“针尖对麦芒”使矛盾激化。
7.温暖法。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加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8.鼓励表扬法。对于体育差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
9.规则法。体育教学中合理、及时运用竞赛这一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平衡竞争对手,可适当改变些条件,制定特殊细则,从而有效地增强竞争意识。
10.诱导法。对于部分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对待自己,她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首先,使其懂得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将自身的运动潜力挖掘出来。其次,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使得其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扬长避短,逐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论文作者:杨永禄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课论文; 情绪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