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探讨论文_刘惠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探讨论文_刘惠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 650106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思想也随之而产生了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在外来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交织影响下,容易出现消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理念运用到学生思想建设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人才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引言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是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推动力,对于维护校园安定有序,促进校园生活和谐,促进高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建设,不仅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突出高校文化特色的需要,是传播高校文化正能量、展示高校文化魅力的需要。

1文化育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文化育人是指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文化行为活动和文化环境等的影响来实现。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大学的教育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无论哪一个育人方面、育人环节,其实都包含着一个文化育人的过程。文化育人是大学的重要功能,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是要求高校要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立德树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得好,可以充分发挥优秀的校园精神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教育资源作用,对培养学校文化之质,传承学校文化精神,对扎实有效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可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体育院校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低甚至缺位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分离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单纯的理论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师生在科学和学科专业方面的态度、精神和价值观少有影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育与学生成长实际相脱节,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没有将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虽有所更新,但是与实践脱节的固有顽疾始终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使高校教育无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无法兼顾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统一。所以,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路径十分必要,高职院校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更好地融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等更好地贯通起来,聚焦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路径探讨

3.1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把握文化育人核心精神

“成才先成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文化是一个人拥有良好德行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全面关注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既要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高职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3.2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塑造,构建文化育人学习氛围

校园是高职院校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和谐的文化环境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校园文化塑造,一方面优化校园环境和布局,加强高职院校内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建设,如建立人工湖、做好绿化覆盖工作等,同时还需要落实人文景色,如建立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图书馆,构建文化走廊等,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文化建立,主动选择和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将产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协调的职业教育。

3.3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在步入岗位前,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理念不仅能够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还能够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创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推行志愿者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志愿服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和精神,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此外还可以组织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通过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4营造文化环境,形成文化氛围

精致典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精心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文化改造。学校可经过充分调研,细致规划,增强楼宇、场馆、景观、绿化区等基础设施的文化气息;对校内广告墙、宣传栏、横幅、电子屏等进行精心布置,构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二是坚持润物无声,完善学校视觉识别系统。校徽、校旗等学校标识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体现着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凝聚着师生员工和校友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学校可强化以校徽、校旗等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的宣传弘扬,精细规范校徽、校旗的使用;可拓展校园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校名校训信封、信笺、手提袋、文件夹等,推出“挑战者”系列校园文化纪念品,潜移默化地引领和影响师生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三是应坚持正确引领,开展校园节能文化建设。要注重抓好建设节约型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把“节约”作为一种核心管理理念、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引入校园,通过信息窗、校园网、制度建设等多元创设,让师生在感知和体验中受到教育,借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节约型校园建设主题广播、主题宣传手册,倡导师生节俭养德,推动节能减排文化的传播和师生习惯的养成,促进节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结语

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贯穿文化育人,从多方面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组织实施保障机制,文化育人工作才有可能持续推进、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加强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顶层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17(3):10-14,68.

[2]王丹平.文化力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4]王利琳.品牌领航—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刘惠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探讨论文_刘惠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