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伦理道德的相互沟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伦理道德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与伦理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其差异是显著的,但不能据此而否认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显著或隐蔽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对于理解科学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就其被理解为一种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或者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技术方法),诚然其本身并不包含或显现出特定的道德价值,但是,由于科学及科学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的,它是人类社会活动及其成果的一部分,并且总是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因此,科学及其活动本身也是人类道德评价的对象。科学与技术作为一种既存的社会力量在介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即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利益、社会需要和社会情感,人们自然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科学采取不同的道德态度。同时,科学活动作为一种自觉、自主的社会活动,其本身也在不断形成着特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特征。因此,科学与道德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处于一种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之中。
1 科学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包含
(1)从伦理的视角来看,科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内涵
西方古代先哲与中国古代的圣贤借助于知(智)识与道德的关系,最早发现并阐发了知识与道德的互相包含现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知识就是道德。”〔1〕他认为, 一个人要掌舵就必须有关于船的构造和功能的知识;要治国,就必须有关于国家性质和目的的知识。一个人除非知道什么是德性,知道克己、勇敢、正直和虔诚及其对立面的意义,否则他就不会具有德性。在我国,作为儒家主要经典的《大学》,在其开篇中,就对“知与德”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阐发,在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运动中,“格物”被置于基础性的地位。孔子有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作为儒学——一种伦理政治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在其中体会到的,不可能仅仅是学习(或知)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心理愉悦,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道德-心理愉悦。古希腊传统的四大道德——“智慧”、“勇敢”、“公正”、“节制”中,智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古代,向称“仁”、“智”、“勇”为三达德,“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德,都把智慧作为重要的道德范畴。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大多数思想家们对科学技术是颂扬备至的。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这种思想氛围的写照。知识在当时不仅被看成是一种功利力量,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在十七世纪,促使科学家和思想家们投身于科学的即在于“增进人类福利”与“颂扬上帝”的道德动机,“科学的这种改善人类的物质条件的力量,除了本身的纯属世俗的价值以外,在耶稣基督的救世福音教义看来,是一种善的力量。”〔3 〕牛顿作为一个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其晚年沉溺于宗教神学,这常被后来者所诟病,如果深入其所处时代的道德-科学氛围来考察,其行为也许就不那么古怪了。“耐普尔和牛顿刻苦钻研神学,在牛顿看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高度评价,是因为它揭示出上帝的威力。”〔4 〕即他把自己的科学行为和宗教行为看成为具有同样道德意义的善行。
由此可见,无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近代的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科学与伦理道德的一致性,即科学所包含的道德意义。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古代的哲学家们所理解的“知识”或“科学”更多地具有人文的内容,而不是纯粹的自然知识;而近代的科学家们和思想家们,出于其宗教伦理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科学的伦理价值的认识,与其说是深刻,毋宁说是机智的。
在科学史上,对科学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认识得最深刻的要数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的科学伦理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其一,他认为科学从本质上说是至善的。其二,他真切地意识到了科学运行中的伦理意义。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与伦理具有共同的价值内含,因为在他看来,一切道德、科学与宗教和艺术“都是同一株树的各个分枝。所有这些都是为着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它从单纯的生理上的生存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5〕虽然, 科学事实和科学定律是不能用伦理准则来衡量,如同世界的客观性,人们基于一定的科学方法认识到的自然界的规律及这种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定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真理客观性的固有之义,但是,从科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上来看,它绝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最大的善。
爱因斯坦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科学之善的含义。首先,他肯定了科学之善的功能价值。“科学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6 〕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最大实际利益。科学自工业革命以来,逐渐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尊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诚如列宁在谈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运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时所指出的“所有工厂和电路‘电气化’,一定能使劳动条件更合乎卫生,使千百万工人免除烟雾、灰尘和泥垢之苦,能很快地把肮脏的令人厌恶的工作间变成清洁明亮的、适合人们工作的实验室。家家户户有了电灯和明亮的电气取暖设备,就能使千百万‘家庭女奴隶’不再把一生中大部分时光消磨在乌烟瘴气的厨房里。”〔7〕科学给人类带来莫大的恩惠, 使人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此,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把科学看成是内含善的价值的“精灵”。其次,爱因斯坦也指出了科学之善的内在含义。“科学的不朽的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8〕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重要表征, 是人区别于自然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蜜蜂靠其本能可以营造出令最杰出的建筑师都叹为观止的“杰作”,但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哪怕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也会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创造自由。科学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力杠杆。“科学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它的最终目的是以科学知识去指导人们能动改造世界,使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关系中和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9 〕科学对于解放人的思想,增进人的智慧,提高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动性、自觉性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从本质上说,真与善是统一的。
科学从本质上来说,因其具有的解释性特征内含着人类善的希冀和企盼,因其创造性、目的性特征而使其成为人类善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人类对美好社会和生存状态的追求和努力,离开了科学将是不可想象的。毛泽东同志以其哲学家的深邃和政治家的洞察力对科学内含的伦理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所以每个人都要赞美它,每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里得到自由。”〔10〕
科学中的伦理意义的表现,还在于在科学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二重性。“如果说科学对于人类从根本上说是善的话,那么,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却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社会效果。”〔11〕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技术“一方面,它的所产生的发明把人从精疲力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裕;另一方面,给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技术环境的奴隶,而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毁灭的手段。”〔12〕科学不仅因为其有利于人类的作为而受到了人类广泛的赞誉,而且,也因为科学巨人的巨大的毁灭性力量的生成而使善良的人们担忧,后者更是“技术悲观”主义如法兰克福学派所痛斥的对象。这从另一方面说明,科学的伦理价值不容忽视,虽然科学屡屡被运用于战争和核恐怖是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贪欲和掠夺的本性,但它毕竟是迄今为止伴随着科学一道而挥之不去的阴影,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科学在人类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某些负面效应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更加重了人们对科学的伦理意义的关注。“科学就其意义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道德性质,因为科学发现的成果,任何时候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人类的命运。”〔13〕
综上所述,科学就其作为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来说,是价值中立的,它具有认识论而不是具有伦理学的特征;但就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活动,特别是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来看,其蕴含的伦理价值是十分丰富的。无论是哲学家还是科学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无论作为科技工作者还是伦理学研究者、政策决策者都不容忽视这一点。
(2)从科学的视角来看, 伦理道德中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成分
伦理道德的科学内容,即伦理道德中的科学理性因素。科学在本质上是与愚昧对立的,正如科学诞生于蒙昧(例如炼丹术是化学的先驱)、与蒙昧相对立相斗争而发展起来一样,人类的伦理道德也是经由蒙昧、蒙昧道德与科学道德的冲突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合理(科学)的道德的。
伦理道德中的科学内容是伦理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一定社会中有效调控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虽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这一点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认为蒙昧时代的一切道德规范都是蒙昧的,则未免夸大其辞。
在原始社会氏族里,实行着族外婚的传统,而在我国古代,也早就盛行着:“同姓相婚,其生不蓄”的道德律令。这一道德律令的背后,掩藏着古代先民的纯朴的优生学科学思想,代表着人类早期对其自身生产规律的正确反映;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这一律令又以“五服之内不得通婚”的禁令,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规范。
甚至在宗教伦理中,也体现着一定的科学背景。例如在伊斯兰教的禁令中,有关于不得食用不经宰杀而死的禽畜的内容,如果抹去其宗教的先验的绝对化的外表,则显示着阿拉伯先民们对于卫生学的真知灼见。
在古代有关生产生活的道德律令和规范中,到处都显现着这种科学的闪光点。在中国古代的有关伦理道德思想中,有关生态学、环境学的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珍惜,上升到人们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仁义法》中也指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进一步将孔子的“仁者爱人”引伸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可以说,这是最早的生态学思想光华。
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越来越多地充塞于人们的道德信条之中。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科学”得到崇高的地位。“爱科学”是我国的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被庄严地写入宪法之中,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是评价其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水准的基本标志。
伦理道德中的科学内容还表现在伦理道德的真理性问题上。在伦理学史上。这一问题积讼甚多,但是“在道德领域中,真理问题的方法论意义,既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承认,也得到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承认。”〔14〕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不仅是人类个人情感的堆砌物,它是对人类社会及其生活环境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在道德真理中,“概括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对道德发展过程可以提供客观的解释,可以认识道德在现在和将来发展的规律性,对人的行为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要求。相反的,不合乎真理的、错误的知识会歪曲关于道德本质和特点的观念,以及关于道德规范的内容、人的行为的动机和动力的观念。”〔15〕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道德中的真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认识的所有物,它不仅说明价值、范畴、规范和要求的内容,而且经常体现和具体化在人的行动中,以及他的事业和整个行为中。例如人们在做这样的道德表白(如:“我出于自己的良心才做这件事的”、“我做这件事,因为是我的义务”、“我这么做,因为这是正确的”……)时,人们表明着这样的道德观念:“就是他要象客观上应该行动的那样来行动;他要做得正确,就要与真理相符合。可以说,合乎道德的东西的概念指的就是合乎真理的东西的概念,并且和它在内容上是一致的。”〔16〕因此,真与假同善与恶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联结起来了。
2 科学与伦理道德的相互转化
一定时代的科学总是同一定时代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联系,总是同人们在所处时代的特定的实践方式相联系,这样,一定时代所取得的科学进步及其知识积累,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渗透到人的思想观念中去;同时,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也难免打上其时代科学发展的烙印。科学的主体是人,伦理道德的主体也是人。无论是科学还是伦理,都服从于并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前提,因此,科学与伦理的相互沟通和转化,就不仅是科学家和道德家的相互借鉴,而是人类基于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
所谓科学与伦理的相互转化,就是一定时代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活动的规范作为一定时代的精神成果渗透到一定时代的道德观念中去;同时,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践履方式也通过科学工作者渗透到一定时代的科学中去,使一定时代的科学显现出其特有的时代特征。
(1)科学向伦理道德的渗透和转化
科学,即便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也不是自然界本身,而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观念的(理论的)反映。”〔17〕不仅这种观念特征使人们逐渐坚定了“凡是科学的就是道德”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思考方法。
比如西方的近代“民主”思潮,当然得益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渐崛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民主”传统,但也受益于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主义精神的熏陶,因为在科学活动中,“专制”、“独裁”与科学活动是格格不入的。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伽利略在谈到对待亚里士多德的关系时也指出:“老实说,我赞成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精心进行研究,我只是责备那些使自己完全沦为亚氏奴隶的人,变得不管他讲的什么都盲目赞成,并把他的话一律当作丝毫不能违抗的圣旨一样,而不深究其任何依据。”〔18〕正如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一样,科学也是天生的民主派,近代以来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人们道德民主意识加强的重要根源。
(2)伦理道德向科学的渗透和转化
如果说科学之“真”能够直接转化为道德之“善”的要素的话,那么,道德之“善”向科学的渗透和转化其形式则是隐蔽的,其途径是曲折的。
就伦理道德向科学渗透转化的形式来看:表现为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并不转化为相关时代的科学内容本身,而是通过对科学的道德评价,而影响人们(包括科学家)对科学事实的认定和解释,从而发掘出某一科学事件或事实的伦理道德意义。如哥白尼的日心说,本来是个十分朴素的科学事实,但是,无论是基督教会还是哥白尼本人,都意识到了其中强烈的道德冲突意味,以致《天体运行论》延迟了三十六年才公开出版。
就伦理道德向科学渗透、转化的途径来看,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要通过科学家的科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伦理道德原则可以转化为科学工作者的活动准则。如盛行于科学界的准则“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是对爱国主义这一崇高的道德信条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又如“科学无禁区,应用有界限”这一科学信条,是人们一定时代的伦理道德要求在科学活动中的体现。科学无禁区,说明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与世界的可知性,但科学应用有界限,同时又规定了科学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苏联著名的科学家谢苗诺夫指出:“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不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使人民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玩世不恭。”〔19〕
3 探讨科学与伦理道德相互沟通的意义
探讨科学与伦理道德的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使我们可以以新的视角来关注科学时代的科学成就及其伦理价值。对科学运行中的伦理道德意义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科学运行合理化和对科学成果、科学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真善的统一,真的探求与善的规范的一致性,才能使人们的行为趋于美的境界。另一方面,对伦理道德的科学成分的分析,将使社会的道德建设找到一个合理的支点,真正的合理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思潮与科学理性有着内在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