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肺癌的五分之四,死亡率极高。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对NSCLC进行治疗,开胸手术能够进行充分的淋巴结清扫,清除效果令人满意,但开胸手术切口较大,术后疼痛重,恢复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无法耐受。本研究采用电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48例NSCLC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同时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以期为NSCLC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全空腔镜;肺叶切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96例,术前评估有手术指证,术后病理学确诊。入选标准:预计生存期大于4个月,未接受过手术和化疗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及血常规异常者。入选病例中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42-67岁,中位年龄57±10.69岁,组织学类型鳞癌33例,腺癌50例,腺鳞癌1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8例。两组在例数、性别构成、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及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行VATS肺叶切除,患者健侧卧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取长约1.5cm切口作为胸腔镜孔,于肩胛下角线第8或9肋间取长约2.0c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以腋前线第4或5肋间为中心取长约4.0-5.0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手术全程不用开胸器撑开肋间,主操作孔放置切口保护套,术者完全在监视器下用腔镜器械操作。切口完成后,首先探查胸腔内的情况,分离粘连,探查病灶,首先行肿块的局部切除,送冰冻切片,如为恶性肿瘤则行标准的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如病灶邻近肺门或深埋于肺实质内,则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术中探查,如肺裂发育完全、肺动脉较为表浅,可以按照常规手术的顺序处理肺门结构。如肺裂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则采取单向式肺叶切除的方法,先处理肺门的三大结构,最后切断肺裂。较细的肺动脉分支予以结扎。切除的肺叶置入标本袋自主操作孔取出,防止污染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疼痛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住院时间和1年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率等情况。疼痛强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标准,VAS评分范围为0-10分,无疼痛记0分,剧烈疼痛记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疼痛。CRP水平采用德国DadeBeh-ring公司免疫散射比浊仪测定。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7.0完成频数分布、卡方、方差分析等比较性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评分与行传统开放性肺叶切除手术组(对照组)患者比较,均显著低于后者;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术后引流总量无显著差异。
2.2两组术后生存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TNM分期I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97.92%和95.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NM分期II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和87.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治疗前后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CRP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三天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术后三天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组术后三天CRP水平。
2.4两组并发症率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胸膜腔严重粘连1例,肺血管出血1例,总并发症率为12.50%,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1例,总并发症率为6.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手术的时间、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辅助化疗耐受能力等情况均要优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以上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据一些大型医院统计分析,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为0.3%左右,并低于传统手术中围术期病死率,由此证明了胸腔镜手术的可靠性。经过相关研究后,该手术方法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
相关文献表明,肺癌发病率较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高达80%,但是早期此疾病的病变范围较小,术后疗效良好。传统开胸手术的切开较长,导致患者肺功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术中出血量较多,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国外的一些学者根据STS数据库的6000多例肺叶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只有20%的患者接受了胸腔镜切除手术,关于该手术的质疑主要在于对肿瘤的根治性和手术操作的难度性。
现在关于胸腔镜下淋巴结的清扫研究依然存在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些学者认为,利用胸腔镜辅助手术,会引起患者纵隔淋巴结的清扫不彻底,并容易导致患者疾病复发。本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清除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淋巴结,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本组手术治疗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胸引流放置时间存在差异,手术后引流的总量也有显著差异,这一情况可能与患者的手术创伤和淋巴结清除相关,由于手术的范围越广、创面面积也就越大、引流量也就会越大,置管时间也越长。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由于对患者的切口小,创伤较小,在手术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患者的肋骨、前锯肌、肋间肌等进行剪短,并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手术后的疼痛轻微、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也缩短,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以创伤小、疼痛小、出血少、肺功能损失小、促进早期康复等优势,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首选方法。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提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加显著,切口比较小,可以减少引流管对膈肌、肋间神经造成的刺激,缓解患者痛苦程度等。2组患者淋巴清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切口感染、脓胸、心律失常、肺复张不良、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对肺动脉血管的处理比较困难,必要时仍需要采取中转开胸手术。因此,在采取手术操作时应该完全打开血管鞘膜,摘除淋巴结,进行充分的游离肺动脉,更好地置入术中切割缝合器等。本研究表明,,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长期生存率需要更深入随访研究的证实。
参考文献:
[1]唐兴,何靖康,马海涛,等.全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5(2):176-178.
[2]张继琛,杨泽山,娄凯阎,等.免疫角度比较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在肺癌根治术中的不同[J].医学研究杂志,2013,1(2):79-81.
[3]吴建兵,洪瑞,方伟群.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7(2):343-344.
论文作者:吴洪财,盛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肺叶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切口论文; 淋巴结论文; 术后论文; 两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