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剑[1]201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信贷市场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导且资本市场建设尚不完备的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普遍性难题显得格外突出,已制约到其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所以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迫在眉睫。中小企业现有融资模式包括财政资金补助、银行贷款、自筹资金、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形式。本文通过研究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特征,结合分析资本结构理论、融资偏好理论等相关理论及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适用情况,探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成因,得出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本文结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共同发力,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和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多元化、交易市场化、经营规范化和结构合理化。同时从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和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等三方面,提出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对策建议。
黄明刚[2]2016年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提出各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经济增长、吸收就业、产品多样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据2012年国务院最新报道,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5200万户,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担负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贡献GDP的60%以上;80%以上新产品开发由中小企业供给,65%的专利发明和75%以上的科技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尽管我国中小企业对社会做了重大贡献,但与大企业相比,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差距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据银监会2014年末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0.70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23.85%,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户数1144.6万户,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20.44%。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贵。据中央财经大学民泰研究所2015年4月对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83%的受访中小企业认为:贷款利率水平并未因宽松的货币政策而降低,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制约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借助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大量研究集中于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但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互联网金融是否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呢?国内学者大多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交易行为、与传统金融比较、风险与监管等方面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对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事实上,这些研究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宏观的、操作层面的理论描述方面较多,对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进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的实质性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作为研究内容。以互联网金融为切入点,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以网络经济与企业组织理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理论、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理论、金融中介理论和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及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金融中介化的问题,探索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以进一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全文分四大部分,共七章组成。通过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解决了如下问题:1.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分析表明,互联网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去金融中介化,提高融资效率,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网络媒体、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这些新型业态的产生形成了强大的互联网经济,为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金融业的变革与创新。然而,我国金融业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另一方面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分配不均衡。金融互联网化始终摆脱不了传统金融的体制束缚,只是在服务渠道和手段上进行了创新,金融媒介的功能并未实质性改变,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并没有因为金融互联网化而改变,只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已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客户,增进了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缺口和信贷配给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农村金融市场金融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依然没有改变,闲散、碎片化的资金没有得到平等的均衡收益、金融的普惠性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金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等高科技手段对中小企业融资,打破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壁垒,降低了借贷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匹配效率,实现了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金融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的转变,富人金融向“草根”金融转变,大企业金融向普惠金融转变,加速了金融“脱媒”,进而促使金融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基因式”的变革,有力地推动金融业向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创新。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2.通过网络小额信用贷款与中小企业融资分析表明,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网络小额信用贷款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比较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缺陷。一方面电商平台记录了中小企业历史交易中诸如经营情况、财务信息等,为网络小额信用贷款提供了“草根”征信系统的便利,这些信息是主动获取的,客观、真实、可靠,而传统金融机构是通过被动获取信息,中小企业容易提供虚假信息,造成道德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电商平台在中小企业违约时,会采取停止与中小企业合作,关闭其电商业务,这样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而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没有实体合作,金融机构停止与中小企业合作对中小企业影响不大,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违约成本相对要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虽然网络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网络小额信用贷款也存在资金供给不足,贷款利率高,科技风险和制度性约束等缺陷。3.对P2P网络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分析表明,P2P网络借贷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P2P网络借贷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P2P网络借贷从开始萌芽时平台数量的凤毛麟角到如今的遍地开花,从简单的类信用卡模式到类担保债券模式,再到如今的类资产证券化模式,P2P网络借贷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已更加多元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业务发展十分迅速,2015年末,P2P网络借贷平台借贷规模累计达9750亿元,年度增长率超过225%。但是P2P网络借贷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信任是决定投资人是否愿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关键因素,而信任倾向、信任质量、关系型社会资本和P2P网络借贷平台是投资人对中小企业融资交易信任的重要基础。由于P2P网络借贷信息不对称,交易机制设计不合理,P2P网络借贷平台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平台的很多问题,如平台挪用资金,线下擅自放贷,非法集资,携款“跑路”等庞氏骗局。2015年末,我国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共计1733家,歇业停业(包含隐形停运)的平台占P2P网络借贷平台总数近三分之一。4.对众筹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表明,众筹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具有激励相容原则,为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众筹融资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中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能够降低资金成本和获得详细的、高质量的信息。其次,对投资者的激励。投资者通过众筹平台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最后,对众筹平台的激励。众筹平台的主要收入和盈利方式是收取创意项目融资金额的4%-5%中介费用。所以众筹平台会设计非常好的市场规则来招揽优质创意项目,高效匹配中小企业创意项目融资资金,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来增加收入和利润。但从众筹对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发现,众筹作为新兴产业,众筹融资在我国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不足之处。首先,众筹融资只适用于创意项目融资。其次,投资者投资的资金监控难度大。众筹解决了创意项目筹资的问题,但是投资后资金无法监控。再次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容易造成“非法集资”。最后,创意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健全。5.对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比较与创新分析表明,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融资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短板”,需要进一步驱动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网络小额信用贷款、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去金融中介化,促进金融业发展创新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互联网金融三种主要融资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方面各有所长,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短板”。在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实践中,网络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受小贷公司政策限制;P2P网络借贷和众筹平台非法集资、携款“跑路”等庞氏骗局,自身特殊风险等缺陷,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除有监管空白,野蛮生长客观原因外,更多是信息不对称,运行机制设计不合理主观原因。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进一步驱动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一方面构建“电商+P2B”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另一方面大力促进奖励式和股权式众筹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商+P2B”网络借贷、奖励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发展。2.加快中小企业电商化发展,整合企业间价值链,构建“客户群组”,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创造条件。3.加大监管立法,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业自律”混合型监管创新。本文研究的创新和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1.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载体,并提出了“电商+P2B”网络借贷创新模式,其中“电商+P2B”网络借贷、奖励式众筹和股权式众筹模式,将成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主要模式。2.在研究方法上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法对理论的交叉验证,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方法,特别是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事后访谈等获得了新的数据信息来源,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3.提出了建设性的实施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促进互联网金融自身发展;加快中小企业电商化发展,整合企业间价值链,构建“客户群组”,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交易成本,为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创造条件;加大监管立法,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从机构型监管向“功能监管与行业自律”混合型监管创新。
黄丽琴[3]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特殊功能为各界所认可,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整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但中小企业融资劣势与中小企业发展优势的不对称,使其难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金融资源。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研究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所需资源的融资对策,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保持未来经济活力和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梳理与研究。一方面在一般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与总结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特点,基于经典的S-W理论,建立信息不对称下的银企博弈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进行研究判断。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以及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特有的利害关系,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出发,以博弈论的视角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及惜贷是造成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主要从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卞宁[4]2008年在《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然而中小企业仍然面临十分严重的资金困境,这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顺应态势需要,供应链融资应运而生。它从供应链角度评估中小企业的风险,更强调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以及受信企业交易对手的资信和实力,从而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纳入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上可谓独树一帜。因此,很有必要对供应链融资的相关理论作系统性的研究,从而揭示供应链融资的优势及其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借助大量调查数据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现状作以分析,并分析得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出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新型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接着,文章在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参与主体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重点剖析了供应链融资三种主要业务模式的运作机理,从而使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轮廓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呈现;然后,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突出供应链融资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考察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的核心理念,并为后文的案例研究奠定基础;最后,结合汽车产业的融资特点,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设计了汽车产业供应链融资的主要业务模式,并结合神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作实证分析,通过与一般融资模式评价结果的比较,凸显出供应链融资的特点及优越性。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供应链融资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借助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信、真实贸易行为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大大降低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供应链融资将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张家鹤[5]2007年在《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增加税收、技术创新、吸纳就业、体制转轨、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奉行的一个国家战略。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我国进入WTO,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保持经济活力、参与国际竞争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以民营、私营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尽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有资料显示,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规模扩张时期,仅靠初创时期的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入股等方式的资本投入是无法满足其发展需要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是没有着落,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普遍问题,辽宁省亦不例外。在老工业基地辽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小企业和相关部门。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因素很多,这其中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政府、银行等方面的外因,如何才能破除这个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正是基于这个思考,本文选择了中小企业融资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将辽宁省的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本文所传递的信息,不仅能解放中小企业融资的思想,也能给政府、银行等相关部门一些启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实现资金供求的良性互动。本文把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出发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论述。首先,界定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企业融资理论为依据为下文的论文打下基础;其次,结合辽宁省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际调研归纳了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运用内外因分析理论、信用机制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别从政府、银行和企业自身角度系统地分析了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角度阐述了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刘小夕[6]201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增长了国家财政税收收入,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推动了市场竞争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却遭受着一些困难。不但经受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且融资受限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上市条件,不能通过上市来获得融资的现状。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发行债券的条件要求和审批程序,民间借贷方式征收的利率比较高,融资成本比较大,也不是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方式。实际上,多半中小企业比较偏向通过银行借贷解决融资问题,然而金融机构在考察企业信用行为方面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足额的贷款,必须要满足金融机构严格的条件,而极少的企业能达成要求,必然会导致融资受阻。但中小企业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盘活应收账款也可以成为其一种融资途径。截止2016年,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共1392家,应收账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10.47%,说明应收账款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率比较高,存在一定的利用空间。如果中小企业能够适当地利用应收账款融资,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本文在整合国内外优秀学者关于应收账款融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风险问题进行剖析,并通过具体案例,对其风险的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应对建议。以便为解决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风险问题带来合理的意见,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本文共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再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介绍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相关理论概念以及应收账款融资的现状。第三部分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A企业的案例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五部分针对A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章主要从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提出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收尾部分,对上文的案例研究进行总结,也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点建议。
王红燕[7]201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三种基本途径。就银行信贷而言,改革开发初期,我国企业外部融资以计划经济下的银行贷款为主要形式。银行贷款融资至今仍然在我国企业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体系取得的快速发展。就股票融资而言,1990年,我国内地先后成立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融资逐步成为大型优质企业获得长期资金来源的重要方式。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却极为缓慢,发展滞后的企业债券市场难以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足,重股票,轻债券的特点。企业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司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极为缓慢,直到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真正资本市场意义上的公司债券产生并逐步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同时,国家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近年来也加快脚步,由公司债和企业债共同构成的企业债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企业融资的渠道,使得债券融资在企业中长期融资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也逐步平衡了我国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格局。另一方面,我国一直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经过长期的理论和政策探讨,学术界基本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为主因,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为对策的基本思路。由于企业债券市场进入条件较高,长期以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并没有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然而,近年来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表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银行信贷市场的竞争,改善债券发行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而从多个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有必要分析当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对于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影响以及债券发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企业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进一步利用企业债券市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黄超[8]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曾经在经济理论界人们对中小企业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争论不休,现在已经形成了统一的认识: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是,在金融活动中,中小企业总是被置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备受“歧视”。实际上,即使在那些被认为具有灵活市场和完善市场体制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扶助。所谓“金融缺口”(Financial gap)是指小企业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大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从1931年麦克米伦提出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麦克米伦缺口”(Macminllan Gap)开始,各国经济学家就逐渐进行这一问题的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造就和新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然而,我国金融体制、金融体系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几年来,国内经济学家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政府也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本文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确立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详细介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包括代理成本理论、信贷配给学说、融资周期理论、关系融资理论。了解国外和一些较发达地区先进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经验,对现阶段我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以及台湾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实践。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投资“先天不足”、信息不对称、经营风险大、抵押物少、交易规模小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各融资渠道:自筹融资——“天生不足”;政策性融资体系——重要来源;间接融资渠道不畅;权益融资更适合中小企业融资。也详细介绍了“天使投资”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作用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在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和各融资渠道的基础上,简单阐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后,文章详细论述了如何构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本文认为必须建立起中小企业内生性为主、政策性为辅的融资体系,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首先应建立融资体系的环境基础,然后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建立起内生性的间接和直接融资体系,同时建立起政策性融资体系。本文溶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分析了各融资渠道,浅谈了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天使投资”、信用体系和典当融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吴琛[9]2006年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作用,是大型企业无法替代的。但在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却由于其初期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使其在融资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因而融资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进行有效地分析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明确中小企业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使之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区分,再进一步阐明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指出融资不是企业自身的个体行为,而是一项涉及到多方的需求与供给活动。接着通过相关数据、图表陈述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指出在中小企业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相应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配套融资服务机构却相当滞后,揭示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金融机制存在缺陷的原因。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必要针对我国国情,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一个我国适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一个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是通过建立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来进行的。而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则是由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以及配套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构成。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中小融资体系的构建形成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以提供常规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董治[10]2017年在《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中小企业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国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优化经济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应对资源配置加以引导,推动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拥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德国的中小企业不仅在全球市场上拥有极强的竞争力,而且其高效的经营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活动促进了德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德国金融体系高效的资金供给对此功不可没。德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引导资金流向中小企业。德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不仅改善了市场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问题,同时提高了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真正体现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德国依靠发达的银行体系,在秉承德国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商业银行体系为核心,资助银行、担保银行以及社会信用信息体系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体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德国充分发挥了几个子体系的差异化作用和互补功能,加强了各子体系内部的协调整合,完善了资金供给的畅通渠道,提高了德国中小企业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动的能力。本文从德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角度出发,对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德国政府在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为一国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优化问题研究[D]. 袁剑. 吉林大学. 2017
[2]. 互联网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D]. 黄明刚. 中央财经大学. 2016
[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 黄丽琴. 四川大学. 2007
[4].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卞宁.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 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张家鹤.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风险研究[D]. 刘小夕. 安徽财经大学. 2017
[7]. 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案例分析[D]. 王红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8].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构建[D]. 黄超. 四川大学. 2007
[9].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D]. 吴琛.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0]. 德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研究[D]. 董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金融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 应收账款融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供应链融资论文; 信息不对称理论论文; p2p网贷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互联网银行论文; p2p模式论文; 融资监管论文; 资金监管论文; 网络监管论文; 融资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供应链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