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共和国对阿政策的延续
赵 悦
西安外国语大学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战争,动摇了法国对阿的殖民统治。远离政坛的戴高乐将军挑起化解危机和治理国家的重任。戴高乐政府执政之初,一面巩固新生政权,一面探索阿尔及利亚问题的出路。但其在阿尔及利亚的所作所为,其本质仍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所奉行的“法属阿尔及利亚”政策。
关键词:戴高乐;阿尔及利亚;演讲;政策
一、戴高乐上台时的北非局势
阿尔及利亚是法国在非洲大大陆上建立的首个殖民地,对法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法国极其重视在阿的殖民统治。然而,近代以来,法国在阿的统治并不成功,非但没有巩固在阿的殖民地位,反而使阿人民的反抗情绪持续高涨。首先,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阿尔及利亚,占总人口87.5%的阿尔及利亚人只拥有不到一半的土地,并承担着沉重的赋税,广大穷苦的原住民成为反抗法国殖民统治无比坚定的力量;其次,法方强制在阿推行“同化”政策,焚毁清真寺,兴建天主教堂,毁坏穆斯林墓地等行为深化了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文化的激烈对立,民族矛盾愈发尖锐;第三,面对阿的反抗浪潮,法国殖民者实施军事手段予以镇压,每次的残酷镇压又激起阿更加强烈的反抗。除了阿方和法方的内部因素,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战期间,国际上广泛传播着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思想;1940年,二战中法国的短暂失败令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43年2月,阿民族英雄阿巴斯发表“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法国殖民者只会在需要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才会想起我们阿尔及利亚人”。该宣言再一次唤醒了阿人的反殖民意识,因此,阿也掀起了一系列追求民族解放的行动。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爆发了独立战争。法国历任当局先后采取了“先镇压、再改革”—“一体化”改革—“全面武力镇压”—“三步走”(即停火、选举、谈判)政策,但都不见成效,甚至激化了矛盾。除了阿人民对法国的顽强反抗,法国统治阶级却存在很大分歧。他们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集团:一个集团代表阿当地大殖民者利益,企图继续用老的殖民方式对阿进行残酷剥削。另一个集团代表的主要是法国本土的大金融殖民垄断资本的利益,他们认为战争影响工商业的对外竞争力,容易加剧财政困难,激化社会矛盾。弗林姆兰在对阿问题上秉持“开明政策”。该政策在驻阿移民和军人看来,是法方意欲抛弃阿尔及利亚的信号。因此,他们酝酿了一场运动以推翻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即5月13日兵变。面对突如其来的兵变,弗林姆兰无力平息。此时的法国正如1940年所面临的情势一样,亟需一位强权人物来控制局面。19日,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目前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事情有可能导致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复兴的开端……我对法国有用的时刻再一次到来了。
二、戴高乐的演讲及其影响
1958年6月1日,法国国会授权戴高乐组阁。4日,戴高乐来到阿首都阿尔及尔,对成千上万的黑脚人和穆斯林宣告:“我理解你们!我了解这里发生的一切。我理解你们想要做的事情”,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欢呼声和掌声。这句开场白言简意赅,既使法裔感到欣慰,又给阿群众带来希望。法籍驻军愿意放弃阿尔及利亚,是因为其中一大部分已经从印度支那战场、北非战场和中东地区饱尝战败之辱,所以他们迫切想要在对阿战争中得胜以维护尊严。法裔移民们即使以前的身份低贱,但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是万人之上的统治者,享有这里的优越资源,拥有着最多的财富,享受着最舒适的生活。同时,他们是在“海外”生活的法国人,因此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比生活在本土的法国人更加强烈。而阿尔及利亚方面,人们认为戴高乐理解他们渴望实现民族独立的心情,1830年以来,阿人民饱受欧洲移民的剥削压迫,占有少数贫瘠的土地,却要承担高额赋税,文化、信仰被无情摧毁,人身安全遭受威胁,而第三国家的兴起以及其他殖民地的相继独立也鼓舞了他们对民族解放的渴求。随后,戴高乐到了阿尔及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奥兰,其大多数居民是法国人。戴高乐在奥兰的演讲中宣称:“阿尔及利亚是法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在如此,永远如此。”同理,当戴高乐来到穆斯林城市君士坦丁时,对穆斯林们说:“必须对怀疑有祖国的人保证有一个祖国”。戴高乐在穆斯塔加奈姆这种法裔和穆斯林人口各占一半的城市,又宣布:“不管怎样,在阿尔及利亚的人一律平等”,高呼“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万岁”。对于黑脚人而言,戴高乐的演讲所传递的信息是坚定不移地履行“法属阿尔及利亚”方针;而对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而言,从未有一个法国领袖能这么直接地与他们直接接触,戴高乐让阿人感受到了他的权威和个人魅力。
为了使法国能够继续对阿尔及利亚的命运进行主宰,戴高乐双管齐下,左右开弓,采取了怀柔政策,以笼络人心,他在1958年10月3日于君士坦丁的演说中,宣布了他宏大的经济发展计划:“……应该让整个阿尔及利亚也享受到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和尊严”。10月23日,戴高乐又呼吁“勇敢者的和平”,大致内容是希望战场上的人停止战斗,回到家乡,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戴高乐认为,只要双方能够实现停火,或者阿方通过民族解放阵线的对外组织与法方谈判,就可以实现和平。除此之外,戴高乐还释放了上万名被逮捕的阿尔及利亚爱国人士。
但是很快,双方人民都开始瑞测戴高乐演讲所蕴藏着的含义。黑脚人和阿尔及利亚人民逐渐从幻想中清醒过来,逐渐认识到戴高乐的政策本质上仍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同化政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戴高乐在穆斯塔加奈姆的演讲时提到“法属阿尔及利亚万岁”,支持“阿尔及利亚属于法国”的人民对戴高乐满怀信心,以为戴高乐与他们在同一战线。但紧接着,戴高乐又表示,这句话只是他“脱口”而出,并没有特殊的意义。即使那句为他赢得广泛群众基础的“我理解你们”,也被他本人解释为“这句话看似是我无意识地说出来的,但事实上是我经过字斟句酌推敲出来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和听众们建立起感情联系。”戴高乐称,这句话的实际意义是“等到你们中的大多数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之时,你们期盼的时代就到来了。”然而,那句话的听众并无法理解隐藏在戴高乐言语后面的潜台词。驻军们听到广播中说:“法国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并不是军队战胜阿尔及利亚游击队,而是清除了法国内部的敌人——叛徒、知识分子、犹太人……”这话让他们觉得自己再次被欺骗,仿佛法国的胜利是政治家们的功劳,觉得他们的劳动果实被政客们窃取了。而黑脚人不断在戴高乐的演讲中听到“只有法国人才有权力”这样的话语,这让他们开始怀疑戴高乐是在暗示黑脚人并不是真正的法国人。在“勇敢者的和平”演讲中,戴高乐鼓励人们放下仇恨、拒绝杀戮、共同合作。这次原本为贏取民心而做的演讲却成为戴高乐上台后的首次失败,一部分坚持“法属阿尔及利亚”政策的人纷纷加入“反戴”阵营,因为他们认为“勇士的和平”是戴高乐对民族解放阵线抛出的撤榄枝。这场演说也让阿方面很是愤怒,因为他们觉得戴高乐的演讲是在警告他们放下武器。在阿人民眼里,武器是他们追求独立的重要工具,所以阿人认为戴髙乐背叛了他们。对此,阿人发动了更猛烈的袭击来表示抗议。另外,戴高乐的其他各种措施也都遭到各方面的反对:援助阿及利亚经济的君士坦丁计划,被阿人称为“贿赂阿尔及利亚农民”的诡计;黑脚人更是强烈反对戴高乐与阿尔及利亚进行的政治商谈;民族解放阵线领袖费尔哈特·阿巴斯宣称“勇士的和平”是一个谎言,民族解放阵线定会战斗到阿尔及利亚真正独立的时刻。
这一时期,有些原本同样沦为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都纷纷获得了独立,并在法国的援助下成为与法国保持特殊关系的主权国家。这种形势在阿尔及利亚引起了轰动,人们追求独立的愿望愈发强烈。法国本土人民早已厌恶了战争带给他们的伤痛,希望以和平的方式了结战争。但法国人发现,身负他们厚望的戴高乐将军并没有了结战争,反而使战事更加激烈。由此,他们也开始对戴髙乐政府报以怨言。
在阿尔及利亚战争如火如荼,法国内忧外患,急需平衡各方需求的形势下,戴高乐能够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与他本人在法国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息息相关。二战期间,1943年6月,戴高乐组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带领法国人民打响解放战争,由此得到了包括法国本土住民以及阿尔及利亚驻军和移民在内的多数法国人的广泛支持;又因其1944年在布拉柴维尔的法属非洲代表会议上发表了历史性演说,宣称法国的政策就是“领导每一位法属殖民者走向独立,允许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演讲中明确表示了他的非殖民化思想。又因为在其第一次执政期间,针对阿尔及利亚殖民地管理而提出了多项措施,以保证阿人和在阿的法国移民们在经济方面和社会事务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因此被争取主权独立的阿尔及利亚人民寄以厚望。
三、戴高乐延续第四共和国对阿政策的原因
这样一位深孚众望的领袖,面对如此复杂波动的局势,却延续第四共和国的对阿政策,有何缘由?
首先,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黑脚人联合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驻军推翻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组织多次恐怖活动。5月13日兵变后,阿尔及利亚实际上变成了军队的天下,黑脚人和驻军之所以拥护戴高乐上台,是为了能使法国继续维持在阿统治权。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政客都不敢顶风而上,提出与“法属阿尔及利亚”观点相悖的政策。其次,通过吸取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陷落的经验教训,阿尔及利亚战争是导致法国政治分化和党派纷争的重要导火线。如果戴高乐无法在各政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之间维持平衡,他很快就会陷入政党危机,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他不能冒险发表意图明确的观点。然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迅速发展,甚至还将战火引入法国本土,该组织还号召在法非阿尔及利亚人投身于反法战争,甚至还得到了其他阿拉伯国家以及联合国的支持。再次,在阿拉伯国家,埃及为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引发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中,法国在中东地区失去了有利地位。在亚洲殖民地战争中的节节败退,各地殖民地的相继独立,加上阿尔及利亚重要的历史和战略地位,使法国在对待殖民地的问题上更加谨慎。最后,二战之后法国的国际地位衰落,已不再是欧洲的陆上霸主,政权更迭频繁、经济萎靡、军事力量衰弱、国家形象丑恶。这些状况都在宣告殖民政策的失败,亦为戴高乐对阿政策提供了借鉴。在如此形势下,如果戴高乐采取强硬的政策,无异于触犯众怒。
正如戴高乐在一次谈话中讲道:“如果我在1958年6月就说出让阿尔及利亚独立的话,当天晚上我就会被推翻,我就会一事无成”。这正是戴高乐巡视阿尔及利亚的意图——在法裔移民和阿尔及利亚穆斯林之间周旋,以含糊其辞的说法赢得各方的赞同和支持,为自己制定切合实际对阿政策赢得时间。
总而言之,维护法国的既得利益和稳定统治,顺应形势而变是戴高乐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的首要原则,戴高乐的对阿政策显示了他作为开明的政治家灵活主动的一面,而更多表现出的则是此乃他的无奈之举。正如戴高乐本人所言:“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我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年龄和出身的人,成为由我自己倡导的这样一项变革事业的主持人,这确实是残酷的。”
参考文献:
[1]、Benjamin Stora.2004.Histoire de la guerre d’algerie : 1954-1962 [M].Paris : La Découverte.
[2]、Benjamin Stora.2004.Histoire de l’algerie coloniale : 1830-1954 [M].Paris : La Découverte.
[3]、 [法]戴高乐著,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戴高乐言论集(1958年5月-1964年1月)》[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8
[4]、[法]戴髙乐著,陈焕章译.《战争回忆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5]、赵慧杰.《列国志·阿尔及利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6]、李维.试论戴高乐的阿尔及利亚非殖民化政策的两重性[J]. 世界历史.1996:6
[7]、张宏明.戴高乐与法属非洲殖民地[J]. 西亚非洲.1984:5
[8]、朱秀芳.戴高乐与战后法兰西殖民帝国的非殖民化[J]. 杭州大学学报.1998:4
作者简介:赵悦,1994年7月17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2016级法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法语国家研究。
论文作者:赵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戴高乐论文; 阿尔及利亚论文; 法国论文; 政策论文; 穆斯林论文; 法兰西论文; 对阿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