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尼汉纳”看周转金的管理_营运资金论文

从“奥尼汉纳”看周转金的管理_营运资金论文

“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视角论文,资金管理论文,渠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营运资金管理是与长期投资管理、长期筹资管理并列的三大财务管理工作之一(S.A.Ross et al.,2003)。实践中,财务经理们也一般会为其花费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但与之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研究在主流财务理论研究中却十分少见,跟不上营运资金管理实践及其创新的步伐。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营运资金的界定与分类过于简略,不利于准确衡量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并使得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渠道)管理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王竹泉等,2007)。有鉴于此,有研究(王竹泉、马广林,2005)在按渠道划分营运资金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供应链)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以便于企业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寻找改进营运资金管理的途径。然而,“供应链渠道”视角仍然把营运资金管理看作是囿于经营活动而自我封闭循环的工作,割裂其与理财活动、长期投融资活动等之间的联系,以至于不能恰当地区分各类营运资金的功能及其管理策略,甚至可能导致非效率行为与舞弊问题等。因此,本文拟从“全渠道”的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以期为营运资金管理实践及其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

      二、“全渠道”视角的理论基础及其演进

      本文所称的“全渠道”视角是指,依据营运资金所涉及的全部财务活动而对其各个组成项目进行界定与分类的一个标准。“全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不仅与经营活动(渠道)有关(即传统视角或“经营活动或渠道”视角),而且与长期投融资活动(渠道)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全渠道”视角看似有些“越界”,但其本来就是营运资金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全渠道”视角的理论基础

      1.“全部”资金的静态平衡关系:会计恒等式

      长期以来,广泛使用的营运资金概念有三个:广义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狭义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又称“净营运资金”)、流动资金(即现金或“货币资金”,实质是“最狭义”的概念)。其中,“净营运资金”的概念是最为认可的传统概念。但由于突出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词,在短期理财活动(金融活动)不太频繁的早期环境下,这个概念通常会导致一种误解,即认为营运资金只与经营活动有关,因此其所含内容一般被简化为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三个项目,实质上等同于“经营活动(渠道)营运资金”的概念。这种误解可能就是现有研究较少重视营运资金管理问题进而缺乏理论创新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依据简单展开的会计恒等式(式1)可知:流动资产除了来自主要属于经营活动的流动负债之外,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属于长期筹资活动的非流动负债或股东权益(减去属于长期投资活动的非流动资产之后的余额);或者,流动负债除用于流动资产之外,可能还有一部分用于非流动资产(超过非流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的部分)。因此,营运资金与所有财务活动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不仅仅局限于经营活动。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股东权益-非流动资产 (式1)

      2.所有财务活动之间的动态联系:营运资金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

      进一步的,通过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营运资金与所有财务活动之间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营运资金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现金”(最狭义的营运资金概念),而现金流动(经典的教材中大多称之为“资金运动”)是贯穿营运资金管理乃至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循环的主线。如下所示:(发行股票和银行借款等长期筹资)取得现金→(购买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等流动资金投入)使用现金→(制造产品,将用于固定资产的已经“资本化”和取得其他要素所花费的货币形式的)现金“存货化”→(销售产品、计算利润、收回货款、支付货款等,将“存货化”的)现金(增值)变现→(支付股利和利息、留存利润,或同时增加或减少外部长期筹资)再取得或减少现金(进入下一个财务管理循环)。因此,可以将现金管理看作是营运资金管理乃至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①。这一点,从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净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化为编制对象)的产生(作为对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必要补充)及其演变为现金流量表(以现金的增减变化为编制对象)的内在逻辑上亦可见端倪。

      (二)“全渠道”视角的演进

      1.“短期视角”的发展: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划分

      如前所述,在传统视角下,营运资金的概念通常被简化为经营性营运资金。直到2004年IASB和FASB联合发布《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提出了将营业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的思想,经营性(活动)营运资金与营运资金之间的区别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在此背景下,王竹泉等(2007)按照营运资金功能及管理目标的不同,将企业的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两大类。由此发展出了经营性营运资金的概念,即经营活动中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而理财性(活动)营运资金则是指存在于短期投资与短期筹资等理财活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

      即使被区分为经营性营运资金与理财性营运资金,营运资金的概念仍然局限于短期活动(可称之为“短期视角”),甚至可能加深人们对营运资金的“短期性”的印象及误解。

      2.“全渠道”视角的预演: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长期投融资活动之间关系的再梳理

      为了减轻“短期视角”的印象及误解,曹玉珊(2012)将理财活动并入金融(债务融资)活动②,同时考虑三大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见以下变形的会计恒等式(式2):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金融负债+股东权益-经营性非流动资产 (式2)

      式中:左边即为经营性营运资金,对应经营活动;右边为金融性长期融资与经营性长期投资的差额,分别对应长期融资活动与长期投资活动。

      由此可知,只有在经营性流动资产完全等于经营性流动负债的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只与经营活动(等式左边)有关。否则,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就不仅与经营活动有关,而且也与长期投融资活动(等式右边)有关。换言之,经营性营运资金与投融资活动资金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交集”,比如从经营性营运资金中抽取“资金”用于弥补等式右边的长期筹资(用于长期投资)的不足,或者相反,将过度筹资而多余的“资金”用于补充等式左边的经营性营运资金。

      其实,即使是在没有过度筹资和过度投资的正常情况下,经营性流动资产也不会完全等于经营性流动负债。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缺口,并且同样须由上述“交集”活动来弥合。其典型代表就是留存收益,这些现金来自经营活动,却将用于偿还长期借款或支付股利等长期筹资活动或者购置长期资产等长期投资活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企业在持续经营、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必须从长期筹资(含留存收益)中划出或转化部分流动资金用于经营活动③。

      3.“全渠道”视角的引入:对营运资金管理本质的回归

      上述两个发展阶段的讨论侧重点仍然是狭义的营运资金和经营性营运资金,因此还没有完全摆脱“就(经营性)营运资金论营运资金”的逻辑束缚,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创新,尤其是为引入“全渠道”视角作出了重要的铺垫与尝试。基于融合前述“创新”理论元素的变形会计恒等式(式3),可将“全渠道”视角的思想简述如下。

      经营性营运资金+理财性营运资金+经营性非流动资产=长期金融负债+股东权益 (式3)

      因为在实务中用于实现前述“交集”关系的媒介就是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现金”或“准现金”),所以,相对于式2和式1,式3在形式上突出了理财性营运资金与其他各个项目的并列关系及其在它们之间的“中介”关系④。进一步的,又由于现金(流动)管理是营运资金管理乃至整个财务管理的本质,因此,式3在实质上暗示了其中各项目的“同质性”,即式中各项目都是现金或者现金的变体,最初都来自现金而最终都归于现金。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妨把经营性非流动资产、长期金融负债、股东权益统称为“潜在的营运资金”或“(长期)投融资活动或渠道‘营运资金’⑤”。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一起构成了“全渠道”营运资金的整体。

      “全渠道”视角是对传统视角与“短期视角”的突破性延伸。其核心思想在于,界定了“隐性”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并且明确了它与经营性(“次显性”)营运资金、理财性(“显性”)营运资金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隐性”营运资金虽然难以直接观察,但它确实隐藏在“显性”与“次显性”营运资金的项目(如“现金”)之中,或者会导致它们的增加或减少。可以说,“隐性”营运资金甚至就是“显性”与“次显性”营运资金的源头或归宿⑥,或者退一步讲,至少会对后者的存量与流量产生重大影响。

      三、“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分类及其管理策略

      “全渠道”视角的思想将引发对营运资金进行更全面的分类,进而区分各项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即管理“分工”,从而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以及企业绩效。

      (一)“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分类及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

      依据式3,“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各类营运资金都包括相互联系的资产类和负债类项目,因此,都采用“净营运资金”(“资产类项目-负债类项目”)的模式计算。然而,考虑到式3的等式关系,需要指出:“全渠道”视角下的总体营运资金并非该三类营运资金的简单加总以求得代数和⑦,而是仍然等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之和,即传统的“净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数额与总体营运资金相等,但符号相反;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被单列为一个类别的理由并不在于对总体营运资金的进一步分割,而是在于帮助深入说明总体营运资金的来龙去脉及其管理策略。

      现结合财务报表项目对总体与各类营运资金的构成及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分述如下。

      1.经营活动营运资金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应按供应链渠道进一步分为三类:

      (1)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它主要包括: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为(总体或分项)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为营业成本或统一为营业收入。

      (2)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它主要包括: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为(总体或分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为完工产品成本或统一为营业收入。

      (3)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它主要包括: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为(总体或分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为材料消耗成本或统一为营业收入。

      综合上述三个渠道营运资金即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统一为营业收入。该指标可以分解为,用营业收入分别计算的上述三个渠道营运资金的周转期(或周转率)。

      2.理财活动营运资金

      简单来说,净营运资金扣除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之后的余额即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它包括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扣除上述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各个项目之后的剩余项目,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一年之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利息、应付股利、一年之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点在于,都属于短期金融活动。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为(总体或分项)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为营业收入。

      3.(长期)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

      由式3可知,(长期)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是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与长期金融负债、股东权益的代数和,包括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及股东权益的所有项目。但在具体计算分析时,宜将非流动资产分解为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与金融性非流动资产两部分,且用金融性非流动资产去扣减非流动负债以得到“长期金融负债(净额)”。其管理效率评价指标有三个:一是(总体或分项)经营性非流动资产周转期(或周转率),用以计算的周转额为营业收入;二是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与长期筹资之比,其中长期筹资等于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三是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即产权比率。

      4.总体营运资金

      前已述及,营运资金的外在表现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而其内在逻辑是所有财务活动中资金流动的结果。因此,总体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评价指标有两类:一类是流动性指标;一类是企业绩效指标。前者一般是流动比率、易变现率等,如果考虑债权人的“流动性偏好”程度,还应采用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后者一般是资产净利率(ROA)、权益净利率(ROE)、托宾Q值(Tobin’s Q)等。

      (二)“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1.现有研究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根据营运资金概念的不同,可将现有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传统概念下的研究与基于概念辨析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时至今日的理论与实践中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所在。

      基于传统概念的现有研究显示,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主要集中在选择营运资金政策(王丽娜等,2008)和提升(经营性)营运资金周转效率(Hager,1976;Kamath,1989;Shin & Soenen,1998;郁国建,2000;Lazaridis & Tryfonidis,2006;汪平、闫甜,2007;孔宁宁、张新民,2009;王秀华、王竹泉,2012)两方面。但是,由于对营运资金的分类较为简单,因此对应这两类管理策略的具体实施路径是模糊不清的,进而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也是不确定的,比如,稳健型的营运资金政策可能需要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而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既可能增加盈利也可能降低盈利。

      为了克服前述观点的局限性,近年来有少数研究在辨析概念的基础上,对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关于分渠道控制的方法(王竹泉、马广林,2005;王竹泉等,2007);二是考虑长期投融资活动对营运资金政策选择及其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曹玉珊,2012、2013、2015)。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侧重于关注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还没有达到“全渠道”视角的高度。因此,其建议的可信度与可操作性仍有待完善。

      2.“全渠道”视角下各类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全渠道”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创新”)思路是:分工协作。

      (1)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在传统视角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几乎等同于总体营运资金,因此要承担营运资金管理的所有目标,通常是企业管理的目标,即生存(发展)与盈利目标,或者至少是第一目标,维持企业的生存。但生存目标与盈利目标相互矛盾:前者要求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并持有一定现金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而后者则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不惜降低资金周转速度并减少现金持有量。这就是传统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不明以及实施路径不清的原因所在。

      在“全渠道”视角下,由于存在“管理分工”,所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可以聚焦在盈利目标这一个点上,而由此带来的流动性不足(生存目标)问题则应该交由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来完成。至于如何盈利呢?按照美国REL咨询公司与CFO杂志所倡导的观点,聚焦于盈利目标的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应在于优化供应链。其主要思想是,采用适当宽松的信用政策以维持客户,同时适时付款以稳固供应商,据此实现“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无伤痕链接(王竹泉等,2007)。

      具体而言:1)对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应通过适当放宽信用政策等以扩大销售,缩短成品存货周转期,同时允许一定程度地增加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减少预收账款与应交税费,以致延长应收账款周转期,据此将销售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2)对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应及时支付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同时允许适当推迟收回其他应收款,据此加快在产品低成本地完工,减少在产品存货,最终缩短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对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应及时支付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同时允许一定程度地增加预付账款,据此保障材料及时地、低成本地供应与消耗,最终缩短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总体周转速度取决于其下三个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的综合结果,但其周转并非越快越好,相反的,稍慢一些(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延长在起作用)可能更符合盈利目标;2)三个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需要有序地连接起来,即扩大销售、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所谓“优化整个供应链”,而不是孤立、无序地分开管理,比如片面加快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就有可能导致在产品存货积压,而在产品存货积压则可能掣肘销售的扩大;3)营运资金管理策略(财务策略)需要与非财务管理策略(如营销策略等)相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盈利的目标,但假定财务策略是首要的,比如说,及时付款与推迟收款可以赢得供应商与客户的合作,进而降低企业的营业成本。

      总而言之,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思想是,牺牲流动性同时牺牲投资现金的无风险回报以换取经营活动的收益。

      (2)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基于“全渠道”视角的“管理分工”,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功能定位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样,是“打理”现金,一边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一边消耗多余的流动性(含利用其从事金融资产投机套利)。其中,由于流动性关乎企业的生存,所以保持流动性更为重要。

      具体而言:1)在保持流动性方面:应根据定量测算的交易(经营、投资、还债等)和预防(交易的不确定性)的需求而分别持有一定的货币资金(满足交易需求)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满足预防需要,但要求投资对象如理财产品的本金安全程度高、变现时间短),同时适当加快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一年之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的回收,并适当推迟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一年之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流动负债的支付;2)在消耗流动性方面:主要是在符合企业战略及风险管理要求的条件下,将收到的超过交易性与预防性需求的货币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经营性长短期资产投资、投机性金融资产或者偿还借款、回购股份等;3)无论是保持流动性还是消耗流动性,都需要运用其效率评价指标,以管理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即“理财”的过程),但由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特征就是其各项资金之间应该相互调剂,所以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周转率)与其说是用以管理各项资金的周转速度,不如说是测算营业收入所需的各项资金的支持,比如需要多少交易性货币资金才能实现目标的营业收入,而目标的营业收入下通常会导致多少交易性金融资产及短期借款等,各个单项或总体指标值的大小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只要能在总体上维持企业财务活动的平稳运行即可。

      总而言之,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在确保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短期金融活动的少许盈利,或者相反,牺牲短期金融活动的盈利性(如支付短期负债的利息)以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这一点主要归因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处于“交集”位置的特性,其作用就是分别用来自经营活动(含经由利润分配活动而留存、其性质转换为长期融资活动)或最终来自投融资活动⑧的现金来弥补经营活动或投融资活动所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或者在保证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把钱还给股东或债权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本身不创造现金⑨,只是组织与调度现金,即所谓“蓄水池”和“出纳”的角色。

      但正是因为这种“蓄水池”和“出纳”的角色,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常常会导致非效率财务行为甚至舞弊问题。比如,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1)用现金大量偿还借款而不是把钱还给股东,减少利用本应加强利用的财务杠杆;2)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现金进行“高派现”或者回购股票,以达到“利益输送”的目的;3)用现金过度投资经营性资产,降低资产使用效率、加大经营风险;4)大量持有货币资金和较为安全的金融资产,帮助管理层实现自身的效应最大化,如职务消费;5)大量持有投机性质的金融资产,加大投资风险等。一般而言,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仔细甄别现金(货币资金)与“准现金”(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匹配使用⑩、持续积累(留存收益)、适度投机,谨防不加甄别地“出纳”现金,张冠李戴、投机无节,甚至暗度陈仓、输送利益。

      (3)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诚如前述,在“全渠道”视角下的“管理分工”体系中,不同于前述两类营运资金,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功能定位在于同时兼顾盈利性与流动性。其中:1)在追求盈利性方面,不同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力求增加利润(扩大收入、降低成本)的做法,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尽量减少投融资的规模,同时充分利用财务杠杆;2)在维护流动性方面,不同于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的精心调度,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尽量做到“自给自足”,不生成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即尽量不需要“抽调”本应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

      具体而言:1)应通过技术挖潜等尽可能提高经营性非流动资产周转率,在营业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经营性非流动资产的投入;2)在确定经营性非流动资产投入量的基础上,做好筹资规划,坚持“匹配使用”的原则,尽量使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与长期筹资之比保持为“1”左右;3)在确定长期筹资数量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财务杠杆,即适度负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需要全盘考虑财务战略,主要是确定增长战略及其相应的四大财务活动策略,而通常认为,增长过快是导致过度投资(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或者股东筹资(产生流动性过剩、盈利性不足的问题)的根本原因;2)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在全盘考虑财务战略的同时,还需注意与企业战略的配合,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对经营性(流动与非流动)资产的总量要求、结构要求甚至具体技术、品牌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经营性非流动资产以及相配合的经营性流动资产的盲目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正确的企业战略是企业盈利性的根本保障。

      总而言之,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同时兼顾盈利性与流动性,一方面不给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管理带来压力(即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可全部用于经营活动的支付需求,而不必苛求用来投机盈利),另一方面又对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管理给予基础保障(即最终用投融资活动“营运资金”来弥补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不足,而经营活动的盈利亦须以投融资活动购得的长期资产为基础)。

      (4)总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综合上述各类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可得出总体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是:明确分工、总体平衡,支持战略、动态调整。具体而言:1)在平衡性方面:应根据流动性指标来选择配合型总体营运资金政策,并基于总体营运资金的数量制定各类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目标;2)在动态性方面:应根据企业绩效指标来评价总体营运资金政策与管理策略的效果,并基于该管理效果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契合程度,对总体营运资金政策与管理策略进行必要的调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1)基于总体营运资金的数量制定各类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具体目标时,应重点分析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中“现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的来源及用途类别,将其区分为经营活动周转、投融资活动收付、理财活动保管三大类,如此才能清晰地分辨总体营运资金多寡的实质,以充分利用“资金”,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完美平衡;2)基于管理效果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契合程度而对总体营运资金政策与管理策略进行调整时,应重点分析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中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及其支持业务战略的作用,如此才能减少运用大量“资金”进行金融投机的冲动,确保进行“实体”投资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总而言之,总体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在总体上平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以使各类营运资金管理能够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全渠道”视角揭示了营运资金管理与整体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之间密切的联系甚至趋同的本质,使得营运资金管理跳出了经营活动管理、单纯“财务”管理的桎梏。因此,“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有助于创新营运资金管理实践并获得佳绩。其基本的“创新”思路就在于:分类管理、路径清晰、各取所长、总体增效。

      ①不过,由于营运资金的变现速度更快、流动性更强,所以将“现金管理”称为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更为贴切一些。相应的,由于“资金”的概念更为广泛,包含了非货币资产(如固定资产、存货等)和货币资产(即现金),因此经典教材一般将整个财务管理的本质界定为“资金管理”。

      ②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债务融资活动:不区分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只因为它们都有利息负担而统称为“金融负债”,并且将长短期金融资产视为“多余的负债”而扣减金融负债。

      ③最常见的是从募集的股本资金中划拨流动资金。此外,流动资金借款也属此列。

      ④鉴于理财性营运资金的特殊性,式3把本质上属于金融活动(式2)的理财活动(含短期金融资产和短期金融负债)单列出来了。而长期金融资产(式2)仍然作为减项归入“长期金融负债”。

      ⑤之所以对其加上引号,是因为这类资金的现有外在形式是长期资金,有别于通常理解的营运资金。

      ⑥企业经营之初的现金应该来自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股东权益),而赚取并留存的利润(最终表现为现金)又归于股东权益。经营性营运资金和理财性营运资金不过是现金周转过程中的“过渡形式”。

      ⑦相反,它们简单加总的代数和为零。当然,这一点恰恰说明了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

      ⑧短期借款如果一直不能得以及时偿还,就有可能被债务重组,主要手段包括展期为长期负债、用长期资产抵付、债转股等。这样,理财活动就转化成了投融资活动。

      ⑨如果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获利,可能增加一些现金,但其数额相对不大,且不是主要目的所在。

      ⑩依据一般的财务管理原理,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中对应成本的部分用于经营活动的支付需要(支付货款、工资等)、对应利润的部分用于长期投融资的支付需要(支付股利、利息、还贷与回购股票等)或扩大再生产的经营与投资需要,如果出现亏损,则需要用前期留存的利润、短期借款或长期投融资多余的现金来暂时弥补;而长期(外部)融资来的现金应全部用于经营性长期资产投资,若出现剩余(即过度筹资)则应该还给股东与债权人,或者以货币资金和准货币资金(如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等形式暂时留在企业,等待扩大再生产的机会,若实在没有机会,仍应还给股东与债权人。总之,企业滚存现金的增加必须以经营活动的创造为基础。

标签:;  ;  ;  ;  ;  ;  ;  ;  ;  ;  ;  ;  ;  

从“奥尼汉纳”看周转金的管理_营运资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