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走势和可选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选论文,走势论文,我国经济发展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走势和可选政策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政策对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 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如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开始 加快,使得下岗职工增加、工资总额减少,进而导致需求的不足。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催化,中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活动放慢的病象。从1998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 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态。需求不足和产品滞销与企业利润减少和紧缩开支之间互相影响 ,形成了恶性循环。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经济措施。到2000年初,我国经 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积极的变化,2000年实现了8%的GDP增 长。目前,虽然经济界和经济学界对经济好转的性质和深度还有某些分歧,但是绝大多数人 对 于经济走势出现了重大转机这一点已经没有太大的分歧。在我看来,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 分析这一转机的前因后果,以便决定今后应当采取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措施。而在推动经济转 机的原因的问题上,经济学界存在着很不相同的认识,从而对今后的政策着力点有不同的想 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促成经济根本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政府在过去三年中采取的积极的财 政政策。在这三年中,发行了3600亿元的国债,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再配 合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动了增长率回升,今后仍然主要 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第二种观点并不否认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扼制经济下滑中的作用,但是认为仅仅靠以积极的 财政政策为主的需求政策并不足以造成经济发展态势的根本转变。中国经济在2000年出现重 大转机的原因,从政策层面说,不能仅仅归因为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体的扩张性的需求政 策,而应归因为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2000年的重大转机,是“两 手政策”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我个人是持第二种观点的。我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第 一,仅靠每年区区一千几百亿元的财政投资并不足以拉动总额每年高达3万亿元左右的投资 需求。第二,财政政策除了有它的正面作用,还有它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一是挤出效应。 政府财政投资的实质,是借用民间的资金来投资,增加了政府用以投资的财源,会相应减少 民间 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二是大部分的竞争性部门政府投资的效率不如民间投资,政府投资规 模太大,持续的时间太久,会造成全社会投资效率的下降;第三点更重要,这就是长期使用 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会抑制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债务是需要归还的;财政投 资的主要范围是公共基础设施,其赢利水平比较低,回收期又很长,这就要用税收收入来偿 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增加势必影响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因此从短期来看,财政投资 的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拖得太久,它的消极效应就会变大,甚至超 过了积极效应。

正是由于这种认识,部分中国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放慢的情况下,提出了除采取扩张性的 财政等需求方面的政策外,还应当采取发挥企业活力的供给方面政策的主张。

这里需要对“需求方面的政策”和“供给方面的政策”这两个概念做一点说明。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英美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遇到经济不振时, 通常都采用凯恩斯主义者所倡导的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直接扩大需求入手拉动经济回 升。在需求方面的政策之外运用供给方面的政策刺激,是70年代一批号称“供给学派的经济 学家”提出的。当时,这些国家在战后一直采用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现了失灵,并且导致停 滞与膨胀两症并发的“滞胀”。供应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好坏并不是 象凯恩斯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主要取决于需求是否充足,而是取决于“供给方面”即企业和 企业家方面是否具有活力;因而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也不应该是运用财政政策或 货币手段去增加需求,而是向“供给方面”倾斜,使企业提高竞争活力和增大投资积极性。 1980和1981年,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相继执政。他们都采取了供给学派的政策。撒切尔夫 人主要是实行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同时降低社会福利水平。英国以前实行的是高社会保障制 度,搞得太多以后就会对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有遏制作用。里根总统则采取了另外几种方法 :第一是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这样使得企业增加了经营的积极性、扩大生产的积极性 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是解除管制、强化竞争。美国自1929年大危机以后,就对重要的行业 和垄断性的行业有很多管制,使得美国企业效率下降。里根上台后就开始解除这种政府管制 ,比较有名的有两个:(1)解除民航管制。美国以前的民航业管制很强,办民航公司的执照 很困难,因此到后来基本上是由泛美航空公司一家控制,这个航空公司就有非常严重的官僚 主义。在解除管制后,任何人只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有合格的飞行器、有技术力量能够保 证 飞行安全,就都可以办航空公司,使得航空公司大量出现,竞争加剧、票价降低、服务改善 ,最后泛美航空公司破产。(2)解除AT&T的电话垄断。当时的判决有两项,一项是将AT&T强 制解散,把长途业务、贝尔实验室、设备制造和本地电话业务分离,再将本地电话业务分解 为七个小公司来加以经营;另一项就是把长途电话放开竞争,任何人都可以办长途电话公司 ,本地电话用户要求平等接入、互联互通,因此使得美国的长途电话费率降低,服务大大改 善。第三是大力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小企业管理局的服务工作,帮助小企业改善经营、 营销、技术、管理。事实说明,这一系列刺激供给方面积极性的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家 的积极性和发挥了企业的活力,在恢复英美企业的竞争力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多经济 学家,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认为,这正是90年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和 经济保持长期繁荣的微观基础。

不过“供给方面的政策”对于大多数中国官员甚至经济学家都是一个比较生疏的概念,因 此采用这种政策的主张并没有在经济学界取得共识,更不用说成为党和政府的正式方针了。

幸运的是,中国改革自身逻辑要求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成为我国 改革迈向新阶段的里程碑,此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力地焕发了供给方面(即企业和企业家)

(1)十五大否定了从苏联学来的并且长期被奉为经典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国家所有制 ”的教条,把多种实现形式的公有制为经济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的基 本经济制度,并且把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这些写 入我国宪法的规定为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活力奠定了宪法基础。

(2)为了给国有企业每年数百万下岗职工创造岗位,从1998年中期开始政府陆续采取措施来 解除对民营企业的束缚,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刺激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比如为缓解小 企业融资困难,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建立为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或者公 司等。

(3)十五大和1999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反复强调了“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这样,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中小企业和县乡镇政府所属的乡镇企业摆脱了上级行政主管机关 的束缚,改制为真正的企业。

(4)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在这以后,采用了行业改组与企业公司 化改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油、通讯、铁路、电力等大型国有企业集中的行业进行重组,大 致做了三件事:实现政企职能分离和建立新的政府监管框架;打破行业垄断,促进企业间的 竞争;通过重组过的公司在国内外证券市场首发募集和上市交易,在股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把 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不过由于国有企业有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历史惯性,而且大企 业一般存在“船大难掉头”的问题,公司治理的某些重要问题就难于马上得到解决,所以对 大多数从国有企业改制的大公司提高效率、增加盈利的效果还不能估计过高。

另一方面,上述发挥企业和企业家活力的措施在民营中小企业中见效却比较快。在上述措 施得到比较好的落实的地方,很快出现了一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大体形成、GDP的年 增长率超过两位数、社会投资迅速回升、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就业情况良好的大片地区。例 如 ,浙江、江苏、广东这三个省国民生产总值合计约占全国27%、民营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省 份,2000年就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国经济向好发展的龙头。

其中浙江省的温州和台州两个专区早在90年代初期私人业主的积极性就已经得到了发扬, 因而那里企业家的精明的商业计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早就在全国闻名。90年代后半期,它们 的做法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1997年以后,浙江经济一直没有出现过衰退,2000年以后经 济更加繁荣。

江苏的经济发展则经历了一些曲折。它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 年代曾经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可是由于苏南这种由基层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模式已经不能 适应发展了的形势,在最近的一次经济波动中,它不仅没有起带头作用,反而落在了后面。 最突出的是1998年。当时为了抵消出口需求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争取当年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15%-20%。可是执行的结果,国有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财政投资的支持下增长近20% ,全社会的投资增长却被集体经济3.5%的负增长拉了下来,甚至没有达到增长15%的最低要 求。不过好在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好事。在1998、1999年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 情况下,苏南的县市领导和一般干部只好放下架子,不耻下问,向搞得好的地方学习。于是 干部群众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到温州、台州去考察。通过学习交流,他们从善如流,用不 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乡镇企业的改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些企业的活力得到了释放 ,2000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一天比一天好。江苏从来在吸收境外投资方面走在前 头,近年来在中新(加坡)合资的苏州工业园区全套引进新加坡的“管理软件”的带动下,苏 州、无锡等地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境外客商蜂拥而至,进驻非常踊跃。甚至一部分 南方的外资企业也闻讯迁移过来。所以这个地区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

从以上这些地区的经验可以看到,发挥企业活力、启动民间投资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中 心环节。解决好了这个问题,近年来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诸如,如何既反对通货膨胀,又 能防止救治通货紧缩;既为进城务工务商的农民准备足够的工作岗位,又能安置国有企业下 岗职工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既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等,都有可能 迎刃而解。

今年上半年浙江等省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其中像浙江这样的先进地区具有极大活 力的企业经营活动更表现出向纵深发展的动向,具体表现在:(1)发扬企业家精神,把生意 做向世界,力求做强做大,创造自己的名牌。(2)把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与高素质的科技力量 结合起来,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显身手。(3)投资兴办运用新技术的私人农场,从事高附加值 的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据统计全省这类投资已超过100亿元。(4)通过企业家投 资办工业、办商业的办法参与西部大开发,创造了一些很有推广价值的好经验。

以上情况说明,在十五大方针落实得比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这并不等于 说,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有了完全的保证而不存在任何问题了。目前各地区改 革开放的力度和进度不一,因而经济状况的差别也很大。从全国情况看,我们还面对着多方 面的巨大挑战。首先,20世纪留下了尚未解决的六大难题:一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中小企 业发展不足,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没有形成;二是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企改革 尚未完全到位,国有企业有大量下岗职工需要分流;三是农村巨量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农 民 贫困状况未有根本改变;四是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中部一些地区改革和发展滞后,西部 广大地区有待开发;五是有些行政机关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工作方式,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 的干预仍然广泛存在;六是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有较大距离。其次,21世纪又给我们带来 了全新的挑战:一个是全球化的冲击,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机遇更 是挑战,不面对是不行的;一个是网络经济的冲击,网络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交往方式和社 会组织方式,更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这个冲击也不可低估。此外,对外经济关系 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美国和世界经济放慢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会在今后几个月中 逐步显现出来。

在面临多方挑战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是否采取了正确的 方针和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启动民间投资。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需要在如下 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继续执行“两手政策”,重在增强“第二手”的力度,发挥供给方面的活力;在供给方 面的活力确实提高的前提下,相机减弱“第一手”的力度,使长期实行扩张性需求政策的负 效应不致过分积累。

(2)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对内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规定,启动民间投 资;切实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扶持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发展 。

(3)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后进地区落实放开搞活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方针;在后进部门 加快国有经济的改组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高大公司的核 心竞争力。

(4)加快金融改革的进程。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造进程;在股份制银行中建立有效 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县域金融体系;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资本市场。

(5)改善政府监管。必须尽可能减少行政性审批和政府对企业的微观干预;精简党政机构, 建设廉洁有效的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新的监管框架。

(6)确立法治。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中树立法治观念;建立公正、透明的法 律体系,确保公民的财产权等基本权利不受侵犯;完善司法体系,实现独立审判和公正执法 ;党政机构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并依法行政。

标签:;  ;  ;  ;  ;  ;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