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中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_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中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_高中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开展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以活动促教学的理念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自主参与的各类课内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经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地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活动教学内容,教师应以活动促教学,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来确定活动教学内容。我把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观察、观测型的活动内容设计

①天文现象的观察、观测:月相变化、日食、月食现象的观测;寻找北斗七星,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观测流星现象以及天文时事现象。②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观测: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利用地理园记录天气变化,参观气象站;参观自然博物馆等活动。

2.调查型的活动内容设计

①校园使用一次性木筷的调查。

②城乡结合部民工子女的接受教育状况的调查。

③四堡污水处理厂对本地区经济、环境质量的影响。

④杭州第一条轻轨铁路与我校的未来。

⑤杭州市的城市化进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⑥西湖引水工程与太子湾公园配套工程对杭州西湖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作用及意义。

⑦本地区钱塘江滩涂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未来。

3.小型演讲会、辩论会

①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②开发宇宙,保护宇宙。

③城市的发展,是鼓励个人汽车消费还是控制个人消费?

④有没有地外文明?

⑤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上述活动的设计是围绕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为依托。在进行观测自然现象及调查社会现象等活动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以及聪慧的头脑和拥有初步的电脑技术,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教科书上没有的、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

1.主题选择原则

应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选择主题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主题应紧扣课本、社会、生活。鉴于主题为活动教学,所以力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上有所突破,是从传授、解惑发展到探究、创新的学习,因此它不应该脱离教材,应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如中国灾害性天气专题活动教学中,在谈到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时,教师首先要讲清楚这两种现象形成、发生的地点、时间及不同的影响等内容。又如在调查本地区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与未来时,教师要利用世界及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等基础理论来指导学生进行活动主题。

其次,主题要切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的观察与实践,厚积薄发。如在学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知识内容时,让学生以小组分工协作,堆塑褶皱山和块状山,并分析地壳运动对地球的影响,使他们对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有深刻的理解,对我国多地震、多火山等地质灾害产生忧患意识和抗灾减灾意识。

2.活动开展原则

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在积极指导、掌握全局的前提下,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法、编排活动主题、控制活动时间、撰写活动报告等等。尽量避免模式化和公众化,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活动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活动教学,一是活,二是动。活就是地理活动的气氛活跃,丝毫没有压抑感,可以是讨论、辩论、观察和观测、参观访问和调查、上网查找资料等等。另外,地理活动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方法也是活的。动就是地理课外活动一般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如学生需要动口动手,并根据活动的需要经常性地调整活动的方法和内容,同时对于一些爱动、好表现自己的学生决不泼冷水,而是引导他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主力军。

3.活动成果展示的原则与评价

活动成果一般以调查报告或观察报告形式结题,并在班级中进行,教师对于所有的成果给予肯定。

一般而言,除了课堂内已完成的活动外,每次地理课外活动结束后,学生都应完成活动报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调查,观测后形成的想法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并以文学作品、公益广告、相声小品、小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教师必须珍视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们通过班级活动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活动的成果,表现自己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对每一个作品给以表扬。

三、活动教学中两个角色的定位与转换

1.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现代信息社会,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应树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所有学生挖掘内在潜力”的观念,并乐于向学生学习。教师在活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鼓励学生大胆、超常的想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突然异想天开时,他们的想法或许幼稚不成熟,也不现实,但老师应暂缓判断,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创新,而且会影响到整体学生,使他们勇于表现,进而造成热烈讨论的氛围,这正是活动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另外,当学生表现或从事他所偏爱的活动时,老师应尊重他的选择,并鼓励他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

②学会倾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用“真心”爱学生和教育事业。其次,教师要具有师生平等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三,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细心”和“耐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促进课堂上相互尊重与和谐的气氛,使师生都养成“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的习惯,而不是急着对别人的专题进行批判。

③给学生充分酝酿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创新需要灵感,更需要时间。教师在确定活动教学主题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个回旋的空间,尽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有机会让学生自己做决定。这样学生就有可能进行大胆的想象,从而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而且,当他被别人尊重的同时,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④鼓励每个学生参加,允许学生失败。

创造力的培养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在活动中应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成功是不怕失败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及时的期待和鼓励是激励学生,完善学生现代人格的原动力。

⑤不断求知,提高素质。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外,应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视野,建立合理的与学生各种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构架,从而适应时代的需求。

2.学生角色定位

现代人才观认为:真正的人才不是那些只会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的人,而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新”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所以学生必须了解关起门来只会死读书的人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而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实践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了解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义务。不死读书,学会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并经常尝试应用到实际中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还要善于利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去发现问题,然后利用野外实践、社会调查、网络寻宝,去探求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学会与他人合作。这样,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同时通过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标签:;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中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_高中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