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 探究脑出血的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经诊查,确诊后,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诊查;综合治疗
脑出血是指由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脑实质内原发性非外伤性出血。其中绝大部分是高血压病伴脑内小动脉病变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多见于大脑半球深部基底神经节(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破裂),其次在各脑叶的皮质下白质、脑干及小脑[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脑出血的内科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有5年以上高血压病史,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7.8±2.1)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表现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诊查要点
3.1多有高血压病史,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3.2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或饮酒后突然发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症状。
3.3伴有偏瘫、失语等脑局部体征。
3.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有血。
3.5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3.6判断病情轻重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及进展过程,可分为急速型、暴发型、进展型、稳定型。根据意识状态和脑部受损征象可分为五级:I级,清醒或嗜睡,不同程度的失语或偏瘫;II级,蒙陇或昏睡,不同程度的失语或偏瘫、瞳孔等大;III级,浅昏迷,不完全或完全偏瘫,瞳孔等大或轻度不等大;Ⅳ级,中度昏迷,偏瘫,单或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瞳孔散大;V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病灶侧或双侧瞳孔散大[2]。
4综合治疗
4.1一般治疗
4.1.1注意休息,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意识和瞳孔变化。
4.1.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
4.1.3保持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液体量控制在1500~2000ml/d。
4.1.4防治感染、低血容量休克、高渗状态、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防止应激性溃疡。
4.2药物治疗
4.2.1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
(1)脱水药物: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病情稳定时,可用10%复方甘油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心、肾功能不全不宜用甘露醇或应用甘露醇无效时,可加用或改用呋塞米40mg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脉注射,每日l~2次,可给予地塞米松10~15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
(2)降压药物:血压过高,可考虑适当给予硝普钠50~100mg或硝酸甘油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但血压不宜降得太快),亦可口服卡托普利、利舍平、硝苯地平等。
(3)镇静药:躁动不安,可给予鲁米那0.1g或地西泮10mg,肌内注射,必要时4~6小时以后重复使用,但禁用吗啡[4]。
(4)预防应激性溃疡:可尽早给予西咪替丁0.4g或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
4.2.2脑组织保护药
急性期不主张积极使用,恢复期可酌情使用影响能量代谢的药物,如ATP、细胞色素C、辅酶A、胞二磷胆碱等。影响氨基酸和多肽代谢的药物,如脑活素3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影响神经递质及受体的药物,如尼麦角林(脑通)2~4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2次,或10~20mg,口服,每日3次。
4.2.3止血药
一般认为对脑出血无效,但目前临床上仍选用6-氨基己酸10~12g或对羧基苄胺(止血芳酸)1~2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5]。
4.2.4病因治疗
如凝血功能异常可用新鲜冰冻血浆、鱼精蛋白、维生素K等;溶栓并发脑出血可用鱼精蛋白、EACA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血管病变,脑血管畸形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5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6讨论
调查显示,脑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6]。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进一步出血、减轻和控制脑水肿,改善脑缺氧,积极维持生命功能及预防并发症。
本研究中两组脑出血患者经诊疗后,研究组中,疗效显著者22例(占62.9%),有效者10例(占28.6%),无效者3例(占8.6%),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中,疗效显著者16例(占45.7%),有效者11例(占31.4%),无效者8例(占22.9%),治疗总有效率为77.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及时予以内科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盛立华.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相关因素[J].养生保健指南,2017,(5).
[2]郑丽萍.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57).
[3]姜旭.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
[4]刘颖.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方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3).
[5]于卓.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大医生,2016,(1).
[6]王占芬.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保守治疗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71-172.
论文作者:刘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内科论文; 静脉论文; 两组论文; 甘露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