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初中物理新课程精品课程实录_初中物理论文

一堂省初中物理新课程优质课实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实录论文,优质课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背景]2006年4月6日至9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省物理学会在我校——如皋市实验初中举行省初中物理新课程优质课比赛。王宪老师执教的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中《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获省一等奖第一名。我校物理组所有成员全程参与学习,本人将这堂课实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课题]苏科版8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四节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2)知道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体验并归纳“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过程;探究“影响刻度尺形变的因素”;自己设计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体验力的现象开始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兴趣,初步领略力学现象中的美好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乐于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形式]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科学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1)力的概念的建立。(2)力作用的相互性。(3)让学生体验各个知识的形成、获得的过程;提高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具]竹蜻蜓、纸飞机、弹簧、橡皮筋、海绵、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回忆童年的乐趣:老师放飞竹蜻蜓、纸飞机落到学生中间,再继续由学生游戏(师生活动,以儿时游戏引入新课,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浓烈)。通过放飞竹蜻蜓和纸飞机的活动复习摩擦力、重力和弹力。再由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些力的现象,通过对不同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对力的描述。强调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板书:一、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

补充投影学生平时不能观察到的:地球绕太阳转动及分子的结构,说明力无处不在是联系宇宙万物的纽带。力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能看见它么,它长得好看么?(老师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

二、新课教学

1.怎样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师生游戏 拍气球。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拍气球游戏,让气球保持在空中不落下来,最后回到老师身边,被老师“稳稳”的接住,紧压在两手之间,严重变形。

师:刚才在这个游戏中,你们是通过观察到哪些现象知道有力作用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刚才看到的一些现象。(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以游戏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多媒体展示情境一:拉弓,踢足球。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由学生交流、踊跃发言相互补充。并给出投影及时补充知识:

最后师生归纳:如果一个物体发生了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老师清楚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有多少,故以“你知道吗?”的形式投影补充学生不知道的部分,这样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让学生从“实际水平”发展到“潜在水平”,大大的开发了学生的潜能。)

2.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多媒体展示情境二:奥运冠军的风采——跳台跳水。

让学生讨论回答:

(1)在起跳的过程中跳板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跳板的形变属于什么形变?

(3)影响跳板形变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相互交流并猜想:①力的大小。②力的作用点。③力的方向。④跳板的材料。⑤跳板伸出的长度。老师引导:大家猜想的这些因素中有哪些因素是我们用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学生自然就排除了材料和伸出的长度(排除干扰因素)让学生用刻度尺模拟跳板,探究影响刻度尺形变的因素,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大组交流归纳实验结论。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老师到几个小组指导,并让他们把与别人不同方法到讲台前与大家交流,效果很好。从学生探究中总结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板书:三、力的三要素

(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现象,鼓励大胆猜想讨论。通过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极大的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达到“以诱达思”的境界。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关键。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用刻度尺模拟跳板使学生领会到了探究的方法。此过程教师不仅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设计和完成实验,而且允许学生采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不同方案,教师着眼于“师生换位”实现学生由学习者到“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力的三要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再让学生阅读课文: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并练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课本P56WWW/4手对墙的推力。实物投影学生作业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带笔上前在投影上完善,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完善对力的三要素及示意图的认识。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欲望,初步形成会评价他人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多媒体展示情境三:轻松一下,欣赏范伟的小品。

师:范伟用脚跺地,怎麻了呢?并让学生全体起立,跺地!(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又一次达到高潮)

学生游戏:让一力气最大的学生用力推墙(没动),再让他站在滑板上推(人后退了)。让所有的学生从以上两个活动中简单的认识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再让学生走进生活,列举生活中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学生提出:手拍桌子(就让学生一起做),脚踢球感到痛等等。然后再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的学生将两气球互相挤压,有的用橡皮落在海绵上,有的用手压笔尖……

(通过幽默的小品,和学生自己活动的舞台表演,让学生得出力作用的相互性,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力的作用相互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又一次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最后投影游泳的画面,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人在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呢?(从生活走向物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完善对知识的认识。)

三、新课小结

学生小结收获,并对存在的问题质疑。

四、布置作业 WWW作业

[后记]本节课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节优秀的课例。王宪老师在教学中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转变了教学的观念,实现了以知识为载体,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能力。围绕“影响刻度尺形变的因素”,学生提出了多种猜想,老师很好的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用到的不同科学方法,适时的点拨,对学生的猜想引导其排除干扰因素,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他人进行交流,吸取别人的长处,使学生在探究中自然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标签:;  

省级初中物理新课程精品课程实录_初中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