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论文_姚璐

漯河市博物馆

铜镜是古人用来照面的一种工具,一般用铜的合金制成,有圆形、方形、柄形等多种形状。一般认为,最早的铜镜源自于齐家文化,最晚至清代仍在被人们广泛使用。铜镜正面光滑明亮,用以照容;背面往往装饰着各式纹饰,有着美好的寓意。

漯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品种丰富,跨越年代较长,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漯河市博物馆收藏的铜镜起自战国,终于明代,以汉代、唐代和宋代最多,基本上勾勒了古代中原地区铜镜的发展脉络,反映了大致状况。馆藏铜镜总数为162枚,其中战国3枚、两汉79枚,新莽时期2枚,两晋时期2枚,唐代36枚,宋代28枚,金2枚,元1枚,明代9枚。其中,二级文物共13件,包括汉代铜镜9枚和唐代铜镜4枚。下面将13件二级文物铜镜加以介绍。

一、汉代铜镜

汉代铜镜共分四组。

1.第一组:规矩纹镜,共四枚,其中两枚为舞阳县博物馆旧藏,两枚为郾城区博物馆旧藏。

汉十二生肖规矩镜 直径16.5厘米 厚0.3厘米 重400克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纹饰自内向外分为七区:钮座外一区为弦纹方框及凹面双弦纹方框,内置十二枚带圆座乳钉及十二地支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区内为“TLV”相对的几何纹饰,间以八枚带圆座乳钉,四方八极的纹饰配置为:朱雀、禽鸟、玄武、凤鸟,间饰花草纹样;三区内为铭带,一周铭文曰:“辛出作竟尚章唯是今,竟甚大明,□三商青未尚名上尚八鸟彤文章而长生”;四区内为细短斜线纹,五区内为锯齿纹;六区内为三层水波纹;七区内仍为锯齿纹。沿为素面窄沿。部分色呈黑漆古,部分有少量锈蚀。

汉 鸟兽纹规矩镜 直径19厘米 厚0.4厘米 1000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圆形。球形钮,圆钮座。纹饰自内而外共分六区:一区内饰以展翅欲飞的凤凰;二区两道弦纹之间为铭带,内容为“来言之纪从镜始,青龙左(在)左白虎右”;三区内饰以八枚柿蒂纹乳钉,其间为青龙、白虎、羽人、鬼怪、禽鸟等组成的鸟兽纹、云气纹和“TLV”几何纹;四区内为短斜线纹;五区为锯齿纹;六区为铭带,内容为“君宜子孙”,间以云气纹。此镜表面呈黑漆古,钮两侧有少量锈蚀。

汉 四乳规矩镜 直径11.4厘米 厚0.5厘米 重290克 漯河市郾城区博物馆旧藏

圆形。球形钮,圆形钮座。座外一凹面方框,框内四边和四角饰以八组三道弦纹。主纹饰由四枚带圆座乳钉、“TL”规矩纹、云气纹、白虎、独角兽、鹿、羽人和其他禽鸟组成。近缘一周短斜线纹。窄平缘内饰两周弦纹及一周云气纹。

汉 四乳规矩镜 直径12.65厘米 厚0.4厘米 重310克 漯河市郾城区博物馆旧藏

圆形。球形钮,圆钮座。座外一凹面方框,框内四边和四角饰以八组三道弦纹。主纹饰由四枚带圆座乳钉、“TL”规矩纹及独角兽、鹿、龟等神兽和禽鸟组成。外区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和已(以)银锡青且明”,铭带外饰一周短直线纹。窄平缘内饰一周锯齿纹及一周双线曲折纹。器物表面呈黑漆古,有部分锈蚀。

2.第二组:四乳禽兽纹镜类,共两枚,均为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汉 四乳镜 直径11厘米 厚0.6厘米 重350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圆钮座。座外为一周凸弦纹,其间有短直线组成的放射线。主纹饰置于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四枚带圆座乳钉相隔的龙虎图案,共两对,朝同一方向狂奔。素宽平缘。器表呈黑漆古。

汉 四乳四虺纹镜 直径11厘米 厚0.6厘米 重315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圆钮座。座外为一周凸弦纹,其间有短直线组成的放射线。主纹饰置于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四枚乳钉相隔的四虺纹。四乳钉带圆座,四虺躯体两端内卷,身体两侧各有一只小鸟。素宽平缘。器表呈黑漆古。

3.第三组:铭文镜类,共两枚,一枚为源汇区文化馆旧藏,一枚为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汉 长宜子孙四乳镜 直径14厘米 重499克 漯河市源汇区文化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柿蒂纹钮座。座外为一周凸弦纹,其间有铭文曰“长宜子孙”。主纹饰置于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四枚带圆座乳钉相隔四对神兽图案,分别为青龙与凤鸟、白虎与独角兽、朱雀与禽鸟、玄武与羽人。素宽平缘。器表呈黑漆古,有部分锈蚀。

汉 长乐未央镜 直径14.7厘米 厚0.4厘米 重475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圆钮座。座外一周连珠纹。钮座外饰四神兽,兽间有四枚“长乐未央”小印牌相间,外饰一圈弦纹。主纹饰外有半圆方枚十三个,相间环列,半圆上有涡纹,方枚面各有一字,连读曰:“吾作明竟,□幽谏柬白,□君宜官”。外饰一周短直线纹。宽缘,缘面饰一圈云气纹间禽兽纹带,及一圈几何(菱形)云纹。镜面釉锈蚀斑点。

4.第四组:连弧纹镜类,一枚,为源汇区文化馆旧藏。

汉 “位至三公”连弧文镜 直径15.7厘米 重375克 源汇区文化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圆钮座,钮座外内有铭文曰“位至三公”。钮座外饰一圈柿蒂纹呈十字形,主纹饰为自内向外放射出的四组蝙蝠形叶纹,每组蝙蝠形叶纹由两只相向的凤鸟组成,首尾相连,展翅欲飞,每组冠羽之上铭一字曰“三”。其外为十六个内向连弧纹带,间饰方枚四个,上有铭文曰“位至”、“三公”、“周宜”、“□□”。窄平缘。

二、唐代铜镜

唐代铜镜四枚,均为花鸟镜类。其中两枚源汇区文化馆旧藏,两枚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唐 折枝花鸟镜 直径24.5厘米 重1435克 源汇区文化馆旧藏

圆形。圆形钮,钮外有三鸟三花相间环绕。主纹饰为两种共六种折枝花相间环列,一种几朵花开在树枝顶端,一种几朵花开在树枝丛中。主纹饰外有凸形环带,环带施六鸟与折枝花相对。器表呈银白色,稍有锈蚀。

另有一枚二级文物铜镜纹饰、重量与本镜相同,保存状况类似,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唐 葵式花草镜 直径19厘米 厚0.4厘米 重900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八出葵形镜。圆形钮,菱花形钮座。主纹饰为两种共四枝花草纹,两石榴花与两大瓣花相间环列,空白处饰四只蝴蝶,同向而飞。器表呈黑漆古,有部分锈蚀。

唐 双雁衔花镜 直径13.4厘米 厚0.5厘米 重400克 舞阳县博物馆旧藏

八出葵形镜。圆形钮。主纹饰分为两区。一区为钮外两侧和上部双雁共衔一束花绶飞升,二区为钮外下部饰一鹦鹉闹于枝头。在凸弦纹和连弧镜缘间,相间环布两种共四枝花草纹,间饰两对蜜蜂和蝴蝶,同向而飞。

三、小结

两汉时期,漯河分属颍川郡、汝南郡,占据汉王朝中原腹地;汉魏时期,漯河分属颍川郡、属襄城郡、汝南郡,其所在的汝颍流域是曹魏许都的京畿之地,也是江东、淮南等地通往京师的必经之地。漯河境内共发现汉魏时期各类遗址二十多处,其中,固厢汉代墓地、三岗古墓区、唐王汉墓群、观西刘汉代遗存等,出土了大量汉代器物。漯河汉代铜镜品种多样,制作精巧,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印证出昔日都邑乡村的繁盛,汉风遗韵,可见一斑。

唐代漯河相继属道州、蔡州、溵州、许州,唐宋时期,汝水大盛,成为重要的天然屏障,漯河便成为一处军事势力交集对抗的重要战场。漯河唐代铜镜虽也有精品,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及汉代铜镜,这也恰恰反映了历史上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风貌。

总体而言,漯河市博物馆馆藏精品铜镜为我们研究漯河本地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当时的经济、艺术、科学水平都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洛阳博物馆编.洛阳出土铜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16.

[2]昭明,洪海编著.古代铜镜[M].北京:中国书店,1997:52-64.

[3]孙海岩.洛阳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鉴赏[J].鉴·辨·赏.2010,12:118-121.

[4]徐志芬.河北省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J].文物春秋.1994,1::25-33.

作者简介:姚璐(1990.09——):女,28岁,回族,河南漯河,漯河市博物馆陈展部工作。

论文作者:姚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漯河市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论文_姚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