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工艺应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核算的影响探讨论文_刘辉,肖荣,葛峰

关于新工艺应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核算的影响探讨论文_刘辉,肖荣,葛峰

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齐河县 251100

摘要: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其中建筑成本管理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新工艺的应用能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此外新材料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提高建筑行业的必备条件。在施工过程中积极的采用新技术有利于降低建设风险,提高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对新工艺应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核算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新工艺;工程造价;管理及核算

建筑业推广应用的新工艺主要有:一是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二是混凝土技术。包括高耐久性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等。三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四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五是钢结构技术。包括深化设计施工技术、厚钢板焊接施工技术和高强度钢材应用施工技术等。五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包括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施工技术及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等。

一、新工艺应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1.1 项目决策阶段

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阶段,据研究分析,这一阶段的设计费支出只占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的 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高达 75%以上。在建筑单项工程设计中,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新的合理的项目决策理论可降低工程造价 3-8%,甚至更多,因此工程造价控制应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来抓。

1.2 优化设计环节新技术应用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中心放在施工环节上,为了赶工期,往往边设计边施工,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招标价要低于底标、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由于业主专业知识上的限制,无法很好地选择项目设计,虽是通过招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

1.3 施工阶段新工艺的应用

随着住建部《关于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推广应用的通知)》的推出,随着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显著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新工艺推广和创新的队伍当中。大家都知道,建筑工程是一次性的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工程顺利进行的有利保障。进些年新兴的工程预警软件则有效防止了工程设备故障情况的发生,降低了作业施工费用,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工程造价的编制过程

在工程施工中,工程造价不仅关系到成本控制,还决定工程盈亏状况,所以我们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高度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价编制过程中,技术方案成为关键因素。如果我们生搬硬套的去套定额,就会造成错误套定额、漏项目、甚至实际成本价格与定额价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现浇桥混凝土浇筑时技术方案中人工、设备是如何配置,选择汽车泵还是吊车入仓,这些都是要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编制,不能凭个人的猜想去编制单价。因此经营管理人员除了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和现场实践经验之外,还应对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技术方案进行选择,要以技术方案作为编制单价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编制概预算水平的目的。每个项目建设过程分:项目前期、项目施工、试运行三个阶段,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成本控制这条关键线路展开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工艺方案对造价控制的影响

3.1 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建筑工程中工艺方案的编制首先应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法律规定及行业规范要求,施工阶段人员、设备的安全。工程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安全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因此技术方案的编审人员要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周密的计算,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并结合本公司的人员、设备配置进行编制。一个合理的技术方案应从质量、安全、经济因素进行考虑。对于工艺方案的合理性我们要充分了解,并实践于工程建筑中,做好合理编制技术方案,为工程造价编制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和理论依据。所以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工艺方案合理性的重要程度,还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对技术方案本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方案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并发挥积极作用。

②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关系到工程造价的编制是否准确有效,关于到其中数据能否为编制工程造价所使用。

③工艺方案的合理性,体现编审人员的编制水平,反映工程技术人员对工艺方案的重视程度。所以,我们要对工艺方案的关键作用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要利用工艺方案做好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使工程造价尽可能完善、准确。

3.2 两种工艺方案对成本的影响

3.2.1 钢筋砼现浇桥采用堆填法作为桥面支撑

某道路工程中 PK10 现浇桥为主干道上的立交桥长 86 米,高度约 9 米,桥面宽 14 米,桥梁自重约 1070 吨。技术人员根据桥梁工程的基础数据,依托已经浇筑的钢筋砼下部结构(包括桩基、承台、桥墩),编制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案。由于 PK10 桥梁跨度小、海拔高程低,桥的纵向宽度与路面宽度一致;本工程处于多雨雪地区,施工条件十分复杂,应选择合适季节进行大面积砼浇筑施工;工程工期较为紧张,工期的延误将导致高额的罚款。所以寻找一种新的工艺方案,既能保证进度、施工安全,又能节省成本。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反复计算、论证,决定采用堆填法——利用路基填筑的河滩料堆填至现浇桥正下方,按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分层进行推平、压实。堆填河滩料,堆填体完成后,在填筑面上浇筑一层 10cm 厚的砼垫层,作为桥梁上部结构的底模板,桥梁上部结构的施工与地上造桥没有任何区别,并且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待现浇桥浇筑完毕,将堆填体转运至桥梁两边的路基上再推平、压实作为永久路基。我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借用路基填筑料进行堆填,节省了河滩料的采购、运输、装车费,仅仅增加了堆填体的开挖、转运、路基压实、10cm 砼底模板等费用约70 万元。因此堆填体作为桥梁上部结构支撑,这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技术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仅要从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3.2.2 钢筋砼现浇桥采用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

该方案仍然以 PK10现浇桥为例,采用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方案。施工中脚手架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支撑材料,在公民建施工墙体的砌筑、粉刷等一般采用脚手架作辅助工具。钢筋砼现浇桥施工中满堂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是最通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实际工程施工中,现浇桥的施工都是采购大量方木、木板、钢管、管扣、拉条、螺栓等材料。首先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搭设后各个环节都应扣紧、撑稳,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然后利用吊装设备将模板、方木等吊入施工作业面进行底模板拼装,由于高空作业施工进度缓慢,底模板平整度难以控制;最后进行大量钢管脚手架、方木、模板的拆除。经过测算采用钢管脚手架作支撑,增加钢管、底模板等费用约247 万元。因此通过两种技术方案的对比分析,两种方案都是合理、可行的,从施工进度、安全、经济角度应采取“堆填法”进行该项目的现浇桥上部结构施工。直接减少成本的投入177 万元,并节省工期,为工程早日竣工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对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新型技术的应用,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开发更多更先进的新型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要加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积极建设环保节能工程,开发新技术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的目的,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武.浅析建筑工程项目中新技术的应用与实施管理[J].科学之友,2011.

[2] 王永亮.浅析建筑工程中新工艺应用及降低成本的措施[J]建筑设计2012(4).

[3] 薛刚.浅析在建筑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3(2).

论文作者:刘辉,肖荣,葛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8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工艺应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核算的影响探讨论文_刘辉,肖荣,葛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