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举君
(宜宾市翠屏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以找出分娩镇痛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1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妇的产生、产后情况以及胎儿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分析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分娩麻醉效果均较为良好,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镇痛麻醉方面,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方法能够加速第二产程快速进展,降低了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胎儿情况及产妇产后情况无明显影响,是消除分娩疼痛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047-02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block in labor analgesia Gong Juju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in labor analgesi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ptimal anesthesia method for labor analgesia. Methods 210 cases of painless labo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0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nalgesia anesthesia, 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analgesia method can accelerate the second stage of rapid progress, reduces the dystocia rate and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etal and maternal postpartum, eliminate th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pain of childbirth, worth in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block; Labor analgesia; Clinical application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分娩疼痛为广大妇女带了巨大的痛苦,在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减轻产妇的疼痛是其发展趋势。分娩镇痛是日后产科重要的研究课题。腰硬联合麻醉吸取了腰麻的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和硬膜外麻醉的可持续性优点,在分娩镇痛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对母婴影响较小,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式[1-2]。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1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以找出分娩镇痛的最佳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1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6.21±3.45)岁,妊娠37~41周。观对照组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5.21±3.25)岁,妊娠38~41周。以上所有产妇均满足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备经阴道自然分娩条件,其胎儿情况正常,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ASA1~2级等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在年龄、孕期以及其他方面资料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因此,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操作方法
两组产妇均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2-3cm、有规则宫缩时实施镇痛。
1.2.1对照组硬外穿刺置管成功,回抽无脊液或血液,注入0.125%罗哌卡因+1.5μg/mL芬太尼混合药液共5mL,然后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内含上述混合药液100mL),以8ml/h的速度泵混合药液入硬膜外腔。
1.2.2观察组硬外穿刺成功后,将25G细长脊麻针经硬外针空芯穿入蛛网膜下腔中,缓慢注入罗哌卡因2mg+芬太尼20μg,再硬外置管,回抽无脊液或血液,接PCEA泵(内含0.125%罗哌卡因+1.5μg /mL芬太尼混合药液100mL)以8ml/h的速度泵混合药液入硬膜外腔[3-4]。两组PCA量为8ml/h,锁定间隔时间为15min,宫口开全时停药。胎儿娩出后,再注入混合液8ml,以利于产道检查及会阴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及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即产妇感觉疼痛明显减轻的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效果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分娩麻醉效果均较为良好,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详细内容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活跃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详细内容见表2。
3.讨论
分娩过程中的宫缩痛不仅给产妇的身体带来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产程进展[5-6],使产妇体力消耗增加,产程延长,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增加剖宫产的机会。进行分娩镇痛可以消除产痛对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分娩麻醉效果均较为良好,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活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分娩镇痛麻醉方面,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方法能够加速第二产程快速进展,降低了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胎儿情况及产妇产后情况无明显影响,是消除分娩疼痛的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效果比较[(n)%]
【参考文献】
[1]袁爱武,胡祥明,赵阳.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11(12):80-81.
[2]韩宇.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5,12(11):72-73.
[3]宋庆华.全产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技术进行分娩镇痛的产程管理工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12):91-92.
[4]王小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5(12):643-645.
[5]王大伟,孙杨,马若瑾.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26(12):69-73.
[6]叶玉琳.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阻滞在84例待产妇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0(11):1445-1447.
论文作者:龚举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产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差异论文; 意义论文; 时间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