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97小学 831499
摘 要: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具吸引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巩固训练;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还要注重实效,处理好四个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利用
现如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具吸引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思索和探究的问题。现就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以减少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之间的差距。同样,《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教师用简单的画面呈现了甲、乙两个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并给每位小朋友配以简洁的话语:甲说:“我的风筝飞得高。”乙说:“我的风筝飞得高。”教师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有争议的画面,置学生与矛盾之中,然后点击鼠标,呈现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出谁的风筝飞得高吗?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又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在风筝线与地平线之间抽象出两个角。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度量角的大小来判断出风筝的高低。教师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了“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而且让学生亲历这一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此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有效的,是利于学生学习的。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是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呢?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失为一种捷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新授课中,教师如果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引导学生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找出圆和拼成的这个图形间的关系是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利用颜色效果把课件上用来演示的圆的各部分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圆的周长涂成红色,圆面涂成淡黄色,剪开的圆半径用黑色表示。这样为学生的观察和比较、总结与归纳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8等份、16等份剪开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后,教师点击鼠标,在画面上分别演示把圆8等份、16等份、32等份沿等分线剪开,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教师边操作,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剪、拼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知、领悟: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化成一个与其等面积的长方形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让学生感受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换。随后,教师点击鼠标,闪动圆的周长和半径及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闪动”这一效果,让学生直观地找出圆的周长和半径与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形与色、动与静的结合,突出了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借助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充分感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无限分割、转化、迁移类推、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巩固训练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知识。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新课后的巩固训练中就需要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完成这种训练,而信息技术就具备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在巩固训练中,适时适当地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加大练习量、让学生多见题型,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还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做到省时高效。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多途径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以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更广泛的数学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善于通过网络适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材料,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深钻教材,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高效而富有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快、高效地发展。
论文作者:刘跃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等份论文; 有效地论文; 教师论文; 难点论文; 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