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左红良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左红良

云南建工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省曲靖 655000

摘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目前许多建筑工程(如隧道、地铁、基帷幕等)中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对建筑施工中灌注桩桩侧泥皮以及桩底沉渣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解决效果。本文就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分析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研究如何更好的提高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质量,以便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地基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大批先进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就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它对建筑工程基础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具有较强的巩固提升作用,有效确保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安全和质量水平。下面,文章简要概述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相关情况,并就其施工要点和质量提升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的提高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优质、安全、长效建设发展。

一、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概述

1、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定义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灌注桩项目中的一种施工辅助工艺,是基于注浆法改进创新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建筑基础施工巩固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是1994年由我国建设科学研究院研究发明的,其基本原理主要指的是通过预先埋设注浆管对成桩进行注浆,从而使桩体周围的土体更加挤密紧实,达到巩固成桩、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2、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流程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在进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具体作业,主要步骤包括有:①成孔施工,②清孔,③钢筋笼安放,④注浆管预埋,⑤二次清孔,⑥灌注桩身混凝土,⑦成桩养护施工,⑧成桩后注浆,⑨注浆养护施工,⑩质量验收。

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点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现代施工工艺,具有较多的施工优点和特点,具体表现为:

1)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简便,工艺简单,能够被大多数施工人员接受和掌握,其实用性和普及性均较强。

2)具有较广的适用性。由于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地质环境的要求不高,因此,它可以应用于普通土质以及中、强风化岩层等各类复杂地质环境中。目前,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应用在泥浆护壁的挖孔、钻孔、冲孔等各类灌注桩施工中。

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同传统灌注桩技术相比,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桩径更少,桩长更短,且能够有效避开复杂难穿透的地质土层,从而极大的减少了施工量和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进而有效降低了灌注桩工程的造价成本,增加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4)具有较好的承载力。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对成桩泥皮和沉渣进行有效固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沉降量,提升了成桩的实际承载力。根据研究证实,一般情况下,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提升50%~150%的粗粒土单桩承载量,30%~70%的细粒土承载量。

4、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缺点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客观等因素,会导致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

1)当灌注桩的桩端出现沉渣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桩基持力层的承载力,降低持力层的施工质量。

2)当灌注桩身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时,会导致灌注桩在竖向上的承载力存在离散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成桩的质量水平。

3)当灌注桩的桩侧施工过程中产生泥皮时,会导致桩基应力更加的松弛,从而降低桩基施工质量。

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要点

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具体包括有:

1、注浆管的安设

施工单位在进行注浆管的设置安装时,要先在钢筋笼的内两侧将两根注浆管用铁丝进行分段固定,其管底一般要高于钢筋笼大约2cm~3cm左右,并将长出来的部分进行封闭。而后,按照梅花形在侧壁进行钻孔(直径大约在7mm~8mm),并用硬包装带在管外进行再次包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需要进行钢筋笼和注浆管的孔口焊接,由于注浆管的管壁通常较厚,因而在进行连接焊接时应该首先将其进行丝接,以便确保焊接质量。在对注浆管进行开丝时,要对螺纹个数以及开丝质量进行检查,并采用螺纹塑料帽等进行保护。

2、进浆管线及孔口装置安装

将注浆管安设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注浆管线和相关设备的安装。即在注浆管的上面部位进行进浆管线和屏浆阀的安装。

3、注浆管下放

在下放前,施工人员要首先对底端的注浆止回阀进行详细检查,以确保它的牢固程度和安装方向,并严格审查其连接安装的质量情况。采用管钳将注浆管的连接丝扣部分拧紧,并将钢筋笼主筋和注浆管绑扎牢固(其绑扎间距大约<2m)。

4、洗孔

待灌注桩成桩后,要采用高压清水泵对钻孔进行清水压管清洗,其压管时间大约保持在24h~48h之间,以便于打开注浆管的底部阀门,使注浆通道保持通畅。

5、注浆

灌注桩成桩后,需进行大约7d的养护工作,而后,检查成桩混凝土的干固程度,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注浆施工,以避免注浆过早破坏到桩身。注浆开始前,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预先的浆液配比进行水泥浆的调配拌制,而后将其过筛并存入集料斗内备用。将注浆泵打开,并依照施工设计将调配好的水泥浆向桩底注入,并按照先稀后浓的原则控制注入的浆液浓度,以便更好的确保注浆质量。

6、清洗

最后要进行管线等的清洗工作,即将管线回浆阀打开,将管线卸开后,对其管线以及机具进行彻底清洗。

三、提高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施工质量的措施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灌注桩成桩质量以及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提高。具体加强措施如下:

1、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在进行实际注浆前,要首先对施工设计图进行详细审核分析,并结合灌注桩成桩情况设计制定出科学、可行、合理、具体的注浆施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平估预测。

2、加强对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要在注浆前严格核对相关施工材料的型号、数量、质量等,对不合格材料要坚决予以退回,以便于在源头上确保注浆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相关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并记录相关工作指数,对损坏、落后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

3、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和个人技能素质,在施工前对一线人员进行彻底的技术摸底,对技能不高、经验不足的施工人员进行突击培训,争取全部施工人员均能够持证上岗,从而有效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

结语:

综上所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近些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基础巩固技术,其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注浆技术在内容、流程、标准等方面的认识和掌握,严格规范施工作业步骤,提高工艺操作水平,加强人员施工技能,从而更好的提高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施工质量和水平,使其能够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连小琴.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52-253.

[2] 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4(26):133-134.

[3] 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126-127.

[4] 花阳.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04):102-103.

[5] 张振华.简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0:78-79.

论文作者:左红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左红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