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7
【摘 要】当前,我国医院建筑设计水平越来越高,涉及到的专项也越来越复杂,许多规模大、功能全、标准高、设备新的医疗机构和疗养场所相继出现。本文对现代化医院建筑的一些设计手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医院建筑;现代化设计;思考
一、现代医院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洁净技术、计算机数字化网络、PACS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等,逐渐在医院中推广。建筑智能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节约能源,资源优化组合,操作更加便利,提高医治效率的人性化设计的价值体现。智能化正逐步改变着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也影响了医院建筑功能布局和设计要求。由于综合布线和电脑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改变了传统的集中挂号收费方式,采用分散挂号收费方式,简化就诊手续,减少了病人往返路程,使门诊、挂号大厅的布置方式随之改变。另外,处方电脑化的实行,缩短了病人取药的时间,对中西药房候药空间设计也产生了影响。
目前,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也对医院建筑设计提出了特殊要求,应预留出足够的发展、改造空间,以适应全新的现代化医院功能,以实现楼宇自控,医疗、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将综合了智能化医疗技术、智能化管理模式和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现代新型智能医院变为现实。如此这样,医院建筑设计终将达到人、科技与建筑物的完美契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文效益的最大提升,铸就出优秀的赋有人性化的时代作品
二、现代医院建筑的综合设计思考
1.远近结合,长远规划
当今大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主要矛盾是医院建筑跟不上医疗技术的更新发展。众所周知,综合医院的设计建造是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医疗水平、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医院的功能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而医院建筑的可变性和可塑性都十分有限。因此,需要设计者在项目立项初期就要充分考虑这些未知的变化,做到远近结合,长远规划。
积极有效的应变策略包括:对设计进行长远考虑,以近期建设为主、远近结合。充分考虑医院建筑改扩建的可能性,增加其未来的应变性和可塑性。预留对医院建筑进行改扩建的接口,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拆迁改建,保证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的和谐统一,防止医院建筑因医疗技术的更新换代而过早的老化。
这其中,医技部门作为综合医院技术实力的象征,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功能的不断添加,成为最可能更新换代的对象,改扩建的可能性也最多。因此,在设计前期,一定要充分认证、评估医技部门的功能规模,最大限度的预留医技部门改扩建的可能性。
2.功能合理,流线清晰
综合医院主要由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三大部分组成。传统的综合医院布局通常采用“王字型”的布局方式,即门诊部在前,住院部在后,医技部居中,中间以医疗街贯穿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来说,基本可能满足。但对于功能齐全,流线复杂的大型综合医院并非最佳的选择方案。
对于大型综合医院来说,一旦规模扩大以后,不仅造成病人往返医技就诊流线变长,就诊时间变多,而且不同科室之间的相互连系,人流物流的走向都变得异常复杂。因此,在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上,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之前传统的“王字型”布局,对不同功能的科室进行重新组合,将其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逻辑排列,把相关功能的门诊、医技相结合在一起,避免病人在不同功能的科室来回穿梭,真正实现就诊的一站式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对于大型综合医院,通道网格式的布局方式更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所谓的“通道网格式”医院布局方式,是指根据不同功能科室的紧密程度,将不同性质的功能流线分别组织,形成多通道、网格式的布局方式。这样一来,避免了将不同功能的科室聚集在一个大型综合体中带来的弊端。多通道的布局方式还可有效实现医患分流、患患分流、洁污分流等,实现大型医院建筑流线的清晰组织,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概率,提高了医疗的效率。不仅如此,“网格式布局”也有利于医院今后的扩建改造,采用统一的柱网形式,降低了施工难度,在扩建改造的同时而不影响其他科室的正常功能,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3.因地制宜,环境优美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就诊人数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就诊体验却是不断的下降。过去传统的医院建筑过多的强调规模和技术条件,而忽视了室内的空间环境质量。例如,在大型综合医院,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加,病床数量严重不足,走道和门厅随处可见增添的病床,不仅有失美观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因此,我们强调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根据医院所处的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通过底层架空、景观庭院和屋顶花园等园林化设计手法,有效的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引入绿色植物到室内,创造更多的能使病人接触阳光和自然的空间。
三、医院专项设计
1.门诊部
门诊部是医院使用最频繁,人流量最大的场所,病人是进入医院第一步确诊的地方。门诊大楼以科室为核心的单元体块,参照国外设计理念,门诊病人一次候诊全部设为厅式候诊,病人进入科室感觉会非常舒适,这样改变了过去走廊候诊局面。科室的候诊厅设计为双面厅,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并可观赏绿化,沐浴阳光。绿化的注入,使枯燥的候诊有了几分情趣。明亮通透的候诊厅,设闭路电视系统,提供向病人候诊的同时也成为宣传各种健康知识的窗口,每个诊室为一医一患,门诊设计成国内外较为流行的“集簇多翼式”布局,其特点是形成多翼并联,分而不散的紧凑布局,同时又有良好的采光与通风,门诊量较大的科室尽量接近地面。每层设收费处、挂号处,尽量减少层间往迫,有效缓解门诊综合大厅人流高峰。门诊输液厅可观赏绿化,儿科候诊设儿童小乐园,类似幼儿园活动室,迎合儿童天性,使儿童乐而忘忧,门诊大堂设置病人休闲广场和咨询导医服务。
2.急诊科
急诊科代表着一间医院的急救水平,国内外医院十分重视急救中心的建设。急救科设置为门诊的一个翼,位置明显易找。结合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救护车可直接驶入急诊科门口大厅,能停车与回车,以便组织抢救和运送病员,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形成绿色生命通道。急诊科分别设置内外抢救室,可直通放射科,检查非常便捷,并与中心手术部、小儿ICU非常贴近,垂直交通方便。
3、公共卫生间
尽量解决无门卫生间或视线干扰。小便器应避免上一步式,大便器采用坐式更好,但要一次性自取纸垫,在厕位隔断上安装扶手及挂钩,隔断要有一定的高度。小便器、大便器应为感应式,烘手器配以擦手纸为宜。卫生间的墙面、隔断材料尽量选用清洁材料,尽量减少宽缝。地面采用石材或地砖。
4、六面体
(1)地面:应平整、耐磨、防滑、耐腐蚀、易清洗,百级手术室可采用防静电、抗菌、防火、耐磨的橡胶地板,淡黄色PVC地板;地面不宜设地漏,否则应有防室内空气污染的措施,如设置高水封地漏。
(2)墙面:宜采用轻钢龙骨隔墙,以利各种管线及墙上固定设备的安装。面层应采用硬度较高、整体性好、拼缝少、缝隙严密的装饰材料,可用1150型彩色钢板,结合送风口、回风口、观察窗、嵌入式观片灯、器械柜、麻醉柜、消毒柜、开关接口、写字板等,将墙面组合成整体,尽量减少凹凸和缝隙。墙面可内倾3度,光线反射角度有利于医护人员的操作。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墙上应设防撞板。
(3)天花板:需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照明灯具、烟感报警器等,各种管线应隐藏在顶棚内。可选用轻钢龙骨600*600乳白色彩钢净化板吊顶,接缝用密封胶压条处理。天花顶面无影灯尽量为暗装,可作二级顶面,二级顶面两侧为电动轨道,自动开合,尽可能减少污染。天花板也可以用无孔铝扣板吊顶,或用铝塑板吊顶。
(4)门窗:应采用防尘隔音效果优良的中空双层窗。门应采用自动感应式电动彩钢板推拉门,并装有延时器,避免手术中人员出入频繁导致的“开门手术”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更为科学建筑设计技术,才能促进医院建筑跟随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便民利民的交通流线、人性化的管理、智能化的建筑格局,均成为发展的新趋势。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必须适应发展新趋势,才能实现以人为本、服务民众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向。
论文作者:金丹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8
标签:医院论文; 建筑论文; 功能论文; 布局论文; 科室论文; 门诊论文; 病人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