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的旧建筑中旧工业建筑,着重介绍国内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发展状况,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类型模式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再利用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城市建设速度的放慢,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初始的新建扩展演变为新与旧混合的状态,旧建筑的有效利用和城市更新是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之一。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的更新,导致城市中出现大量的闲置或废弃的旧工业建筑。旧工业建筑相对其他历史性或非历史性旧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空间和结构体系,从而成为旧建筑再利用中一种重要类型。
1.“旧工业建筑”及“再利用”释意
“旧工业建筑”(Old Industrial Building)为国内对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原有生产功能并被废弃或闲置的工业建筑的一种常用概括性词汇。多属于近现代建筑类型,多建造于20世纪,且目前物质状态保持相对完好。包括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现存的失去原生产功能的工业建筑。
“旧工业建筑”与国外学术研究中“产业类历史建筑”(Industrial Historic Building)在释意范围上较为相近,但产业类历史建筑多涉及历史性建筑保护,同时包含的研究范围更广阔,包括景观、遗迹、建筑物、构筑物、机械、生产制品等有形实体,也包括绘画、文字、影视灯无形资产。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历史类及非历史类建筑在内的建筑实体,改造方式以再利用(reuse)为主,不同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因此沿用国内常用词汇“旧工业建筑”。
“再利用”是指对原有建筑的再次开发利用,也被称作建筑适应性利用,为满足一种新的使用需求,将原有建筑机能重新组构、延续、利用并将其转化为未来的新的活力。建筑物再利用的关键在于建筑师发现、捕捉旧建筑的潜力,并将其开发为新建筑生命的能力。1
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发展状况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随着社会产业类型的转变而出现的。旧工业建筑所在城市区域产业及功能不断更新,单一的生产职能转变为多功能的综合区,同时旧建筑再利用可以使投资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再者工业建筑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及文化价值。
2.1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优势
工业建筑以生产功能为主,遵循生产流线的秩序,在建筑空间布局上体现一定秩序通畅和逻辑性,同时在厂区留有一定的发展 空间,为旧建筑再利用提供弹性空间。旧工业建筑主体空间高大灵活,结构主体坚固,采用有规律的柱网。旧工业建筑立面具有简洁、整齐、规律的特点,建筑形象体现出独特的功能特征。
2.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价值及目标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围绕着经济、文化、环境三个目标,对于一个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三者之间共同存在且各有侧重。从经济角度包括,经济存活、经济价值的判定等,旧工业建筑的经济存活是一种城市更新的手段,从而增强了城市区域的历史特色。从文化角度,旧工业建筑其特定的历史形象可以延续城市记忆,增强城市居民的场所感。从环境角度,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提升建筑内空间质量,同时通过建筑的重新利用可改善周边环境,理顺周边交通秩序,为挖掘和加强区域的人文环境提供契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发展过程
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伴随着对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扩大而展开的。同时在1960年代欧美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并重视旧工业历时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如劳伦?哈普林在美国旧金山的吉拉德里广场的设计实践中,提出了“再循环”理论,并将意大利家族的巧克力工厂改造为包含餐饮商店等功能的购物中心,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外部形象,在提供新的功能时,延续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初期的优秀作品。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后期,《佛罗伦萨宪章》、《华盛顿宪章》提出对自然地景整体环境的维护和保存,提出对于历史保存需同时思考保存与牺牲部分的双重性务实态度。同时期,澳大利亚根据本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编制了《巴拉宪章》,明确提出了“改造性再利用”的概念,即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并指出“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是:为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2。从 1980 年代后期至今,在经济全球化、文化趋同的危机中,旧建筑的更新和再利用的开发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96 年巴塞罗那国际建协第 19 届大会提出对“模糊地段(Wasteland)”——如废弃的工业集合、火车站、码头等地段的改造与再利用。许多超大型工业建筑遗存的再利用促进城市复兴在
1990 年代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如德国卡尔?蔡斯光学工厂改造成为了多样化的新城市中心和大学城;意大利都灵的菲亚特汽车厂再利用为会展中心;柏林奥伯鲍姆灯泡厂改造成为城中城。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旧建筑再利用的重要类型,随着不断发展更新的方法由对旧建筑的精确修复、保持外观而只做内部改造,转向在旧建筑结构限制范围内自由而富有创造性的更新与设计。设计观念也由注重与原建筑相似的和谐美发展到对比、冲突的和谐美。更新质量上不仅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建,而是从城市角度使建筑所处的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提高,许多单一功能的旧建筑被改建为混合功能的建筑。
2.4国内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践案例
国内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实践是伴随着1990年代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产业功能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而发展的。且主要分布在工业城市。如上海雨衣厂利用自身较好的区位优势,单位自筹资金,保留原厂房货运电梯,将其改建成为仓储式超市;上海化纤四厂,利用原有厂房特点,通过改建、夹层、加层等多种方法,将一座普通的工业厂房改建成一座现代化商务中心。位于北京大兴区的北京文化创新工场新媒体基地园;北京定慧园?禅空间改造设计;位于北京朝阳区大悦城的无界空间、海狸工坊办公空间。天津猪八戒众创园区等实践案例。对旧工业建筑空间在新时代思维的影响下再利用的模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模式
3.1内部空间的再利用。
主要包括空间的重新整合、空间的功能置换、空间的扩充增加。重新整合是对原有建筑空间进行归类整理,对空间环境做设计手法上的加减法,满足建筑新的功能需求及空间美学。常见有中庭、天井、夹层等处理手法。功能置换是对建筑空间直接该做他用,对建筑内空间不做整合或分隔,如大空间厂房直接改为超市、餐饮中心等,将多层厂房改为办公空间等。
3.2外部特征的再利用
建筑风格、造型、装饰材料、尺度、色彩等,构成了建筑的外部特征,成为建筑体现自身特色的重要因素。对于历史性旧工业建筑,建于20 世纪初或者更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保留大部分原有建筑的外部特征,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整修或更换局部构件。新建部分采取与原始风格相协调的处理,从而最大限度的体现旧建筑的原始风貌。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也处理新旧部分的关系,以明确新旧建筑间的传承关系。对于地标性旧工业建筑,由于其外部形象的特殊性,如水塔、烟囱等,城市居民对其形象所熟悉,对这类旧建筑的更新,应针对原为人们所熟悉的建筑特征,进行符合逻辑的二次设计,在最大程度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给人们带来新的建筑体验。
4.结束语
时代的变迁下及新观念思维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发生着变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实践的理念及经验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接受,且从各个视角在不断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旧建筑改造中的一个类型,是一个广泛而系统的工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戎俊强. 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 世界建筑,2001(6)
[2]艾利森?麦格斯. 改造性再利用. 世界建筑,1999(5)
论文作者:陈丽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工业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再利用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历史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