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对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论文_夏萍,彭俐玲,胡蓉,楚灿,张柳青

株洲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湖南株洲 412008

【摘 要】目的:探讨COPD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对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本组30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扩张支气管、抗炎等对症治疗,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家庭支持率、焦虑情绪、吸烟情况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腹式呼吸,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住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住院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后患者复住院率明显下降、健康行为施行率提高,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COPD;健康行为;健康管理;干预;复住院率;影响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COPD具有反复发作、病程长且不能完全逆转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虽然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健康管理是减少反复发作,提高患者生活治疗的有效手段【3】。本文研究主要针对我院90例COPD患者采取健康行为干预,探讨其对患者复住院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300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150例患者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67±6.34)岁;住院时间18~38d,平均住院时间(22.51±7.28)d;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2.17±5.97)年。对照组150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4.24±7.38)岁;住院时间20~40d,平均住院时间(23.71±6.92)d;病程3~14年,平均病程(11.82±6.5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给予吸氧、扩张支气管、抗炎等对症治疗,进行常规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干预(1)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指导,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疾病的正确认识、家庭护理、自我情绪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症状管理等知识;(2)我院COPD健康会所讲课,每日1次;(3)进行电话回访跟踪,每月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身体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健康指导;(4)指导患者药物的服用;(5)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6)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方法;(7)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配合;(8)定期上门给患者进行健康体检;(9)指导患者锻炼;(10)心理健康指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家庭支持、焦虑情绪、吸烟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情况;(3)观察两组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采用( ±s)表示,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家庭支持、焦虑情绪、吸烟等情况比较

由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干预后家庭支持率、焦虑情绪、吸烟情况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都有所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X2值分别=4.4862、5.4135、3.8503,P<0.05)。见表1。

3 结论

COPD是以全球性多发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健康行为关系密切。COPD反复发作,随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COPD患者经常规治疗病情得到稳定后,多数患者在家进行康复治疗【4-6】。家庭行为干预和健康行为干预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健康行为干预是在传播卫生保健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协助患者掌握和学习必要的技能,为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而采取的健康行为【7】。通过对COPD患者的健康行为的干预,可使患者掌握肺功能锻炼的基础方法,认识与患者疾病相关的不良因素。健康行为干预可了解健康知识、获得健康行为的重要途径。应用健康行为干预的核心是患者行为转变【8】。

有研究表明,心理、精神因素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健康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家庭支持率、焦虑情绪、吸烟情况与未进行健康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比较,进行健康干预组明显优于未进行家庭干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健康干预组与未进行健康干预组干预前缩唇呼吸、全身性呼吸体操、腹式呼吸,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进行健康干预组显著优于未进行健康干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住院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进行健康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进行健康干预组(P<0.05)。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改善患者对COPD的感知和认识,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选择与坚持。COPD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后患者复住院率明显下降、健康行为施行率提高、经济负担降低,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仕明,袁莉,邓仁丽,等. 多形式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4(23):49-51.

[2] 杨玮,李晨虎,陈碧华. 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社区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3):19-20.

[3] 王玉荣. 延续护理对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3(3):32-33.

[4] 马春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感知与健康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31-333.

[5] 邹小芳,刘青,于书慧,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4):382-385.

[6] 韩其政,肖振东,亓梅,等. 综合性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9):934-936.

[7].席明霞,覃琴,唐朝. 延续干预对COPD出院患者自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14,8(10):1-3.

[8].陈智英. 健康相关行为与家庭行为干预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4-7.

[9].Howard C,Hallas CN,Wray 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panic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Behav Res Ther,2009,47(1):71-76

论文作者:夏萍,彭俐玲,胡蓉,楚灿,张柳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COPD患者健康行为干预对复住院率的影响研究论文_夏萍,彭俐玲,胡蓉,楚灿,张柳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