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_音乐论文

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_音乐论文

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乐欣赏论文,教学设计论文,课中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使新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理解并外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设计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将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运用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改革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的核心: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宽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在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表现,倡导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有效地组织、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体验,并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充分、及时的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过程的意义、价值以及情感的建构。

而学习环境的设计,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它包括创设与音乐欣赏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以及相应的学习活动设计等。其中,“对学习活动中各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学习策略的设计尤为重要。”

(二)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的根本: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鉴赏能力

在音乐多元时代,音乐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欣赏音乐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而音乐审美的多元化,则为学生提供了生态型的评价空间。由此,音乐欣赏的关键,是要以宽容、开放、豁达的心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例如:对于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都“抵挡不住”的通俗音乐,与其一味地去压制、贬抑它,倒不如引导学生如何“扬弃”地去接受它,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验和思考,并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通俗音乐中确实存在的消极、荒诞和艺术趣味不健康等因素。

随着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如何引导高中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通俗音乐,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判断,是高中音乐欣赏教学面临的课题之一。面对诸如“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这样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独特性和启发性的话题,光靠音乐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反反复复的说理,是远远不够的。

一、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的主要环节

(一)激起思考,引发对话

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置于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是引发学生思维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抛锚式教学”:首先,确定某个真实的问题背景,即“抛锚”;其次,围绕该问题创设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多种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激活自己的原有信息和经验;最后,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知识的调整和重构。

而导入是创设初始学习情境的良好时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习惯的审美心理,通过语言、图片、音响、视频等,呈现具有挑战意义的个案。例如:结合中央电视台曾播放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通俗唱法组比赛”与“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等话题,诱发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处在一种与思考内容相协调的学习环境之中。

(二)巧设问题,深化探究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设计中,以问题制造“困惑”,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以“脚手架”支撑问题解决,是我们通常采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围绕“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而展开话题,循序渐进地提出具体问题,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使学生自己能够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例如:

你能接受通俗音乐吗?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客观地评价通俗音乐的“功”与“过”?“好不好听”是衡量通俗音乐的唯一标准吗?通俗音乐符合现代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吗?通俗音乐能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吗?……

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灵活、多元和生成性的,但问题不一定都能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当然,问题提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凡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解决问题的任何口头说法或手势,只要引起了学生回应或回答,都可以看作是问题。而且,“如果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

(三)有效协商,共建理解

目前,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出现了一些误区。部分教师认为:只要把讲解的知识让学生说出来就是自主学习,于是就毫无原则地增加提问,产生了诸多过于简单、一问一答式的师生“交流”;也有动辄就进行不明主题的课堂讨论,或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导致讨论没有深度和层次;或是没有矛盾冲突,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或是没有真正的评价与批判,缺乏挑战,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获益。

为了使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人际资源,彼此促进对问题的理解,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从三个维度对课堂讨论和发言进行设计:

首先,是课前的主题发言,要求学生有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做到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并有探究性、创新性的思维表征。

其次,能根据教师课堂提供的新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碰撞出智慧火花。要求:只要能有自我观点、有新意就行。

最后,是课堂的随堂问答,只要学生有即兴发挥的鲜活、生动语言,音乐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四)网络支持,延伸学习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高中音乐欣赏的网络学习,是引发学生高效率音乐学习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其核心,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进入资源更加丰富的音乐欣赏学习的共同体,并在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和多元音乐文化的浸润中,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多媒体音乐教学平台,通过互联网收集教学资料,并进行分类。此外,还可以与学生共建局域网音乐资源库,并借助BBS、FTP等网络工具,使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实例(课堂实录)

本课,是以学生讨论和发表感想为主的音乐欣赏教学—“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课前,教师作了一系列有关通俗音乐的概念、通俗音乐发展简史以及中外通俗音乐欣赏的铺垫,还让学生进行了通俗唱法、摇滚乐队等技巧的一些体验,并让他们了解了抽象美和形式美的一些规律。然后,再围绕“通俗音乐是垃圾音乐吗”展开讨论和思考,使探索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最后,引导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资料,并再一次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与解释。

本课教学,对音乐欣赏知识(特别是通俗音乐知识)有较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探索的渐进过程,探索是基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

(一)有备而来的学生主题发言

本课的主题发言,沿袭每次轮换两位学生的常规,这样可以拓宽教学活动的空间,轮到发言的学生基本都作了前期的准备,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详实的文字和图片、音响资料: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演讲稿,其发言观点鲜明、犀利,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学生之间个性观点的碰撞,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和踊跃发言的积极性。

(二)利用网络平台的小组讨论和发言

为了充分利用特有的信息和网络优势,我们重组了适合电脑房的讨论小组:注重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注意表征的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分工。讨论增加了即时利用局域网音乐资源库和互联网查找资料的环节,并选派一位学生担任“书记员”,进行文字记录和整理发言内容。同时,通过局域网进行在线交流和即时传播,丰富了音乐欣赏学习、交流的方式。

在简短讨论后,每一个小组都选派代表作即兴发言,文字发表也作为讨论的一部分。音乐教师进行即时点评:肯定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强调其中的主要观点。当然,在这种学习环境下,音乐教师适时、得体的点评,以及恰当的重复和强调,可以加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有效性。

(三)拓展学生视野和审美视角的教师引导

面对学生来自不同角度的对通俗音乐的理解,音乐教师的发言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师的讲解和发言约占了一半时间,她对有关通俗音乐的信息资料有较多地积累,并能够充分地分析和整理,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较好地发挥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的讲解也注意了使用引导性、探究性的语言,立足引导学生从“通俗音乐”以外的角度思考,以寻求更多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来理解通俗音乐,从而把单一的信息传递和灌输,变为引导和拓展。此外,通过对中外有代表性的通俗音乐的介绍、分析,以他们自身从具象到意象和抽象的观念与舞台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通俗音乐本身的内涵。

三、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首先,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促进新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理解并外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设计不是教学的终结,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音乐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进行自我检验,并且伴随着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以及同伴互助和专家引导,进行教学再设计和再实践。这种“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修正与完善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与技术的过程,因而也是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其次,高中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要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包括思考的空间;要大力扶持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发与维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音乐教师对文字、图片、音响进行的信息过密的呈现和讲解,会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超负荷而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无疑会压制学生思维的开放。

好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境脉是敏感的,要适应教学的生成性要求。(1)要考虑到学生观点的生成性。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相互受到启发,会不断修正自己原来的看法,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或更加自信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教学艺术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允许犹豫、反复、修改、否定和超越。而音乐欣赏现代教学设计,既要为尽可能多的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而留出空间,又要为形成相对共同的价值进行分享搭建桥梁。(2)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在实际教学中, 很可能会因为某种情境因素的变化而暂时与原先的教学目标发生游离,这时不能置现场情境于不顾,要针对游离的目标做出即时设计,并注意把学生引向最终的教学目标。

标签:;  ;  ;  ;  

现代教学设计在高中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应用_音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