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近年来电力基础设施项目仍处于建设高峰期,掌握先进的管理机制,在建设纳入科学的管理工作,对施工细节进行合理优化,寻求最佳的质量控制计划,是电力建设项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工程建设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国民经济能源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使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不断提高,做好电力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关键词: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1电力基建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目前,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各部分管理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使工程管理出现严重脱节,彼此分立的现象;(2)工程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存在分歧,致使施工效率低下;(3)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单一,质量把控不够精细,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等。分析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缺少基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模式。
1.2电力基建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和谐问题,保证管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将工程建设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其次,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基建项目建设的技术性、规模性和各建设环节间的关联性,采用严格的统一管理标准可以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体性。此外,标准化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统一、简化、协调和最优化等的管理优势,对于实现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总而言之,建立基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首先,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确保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必须以国际现代化项目管理理念为基本手段,围绕业主项目部展开规范化建设,解决因业主缺位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在项目管理理念指导下,必须结合工程管理实际情况,形成围绕业主项目部的管理标准,让项目管理目标更为专业,项目经理更为职业。同时,还应合理选择示范性工程与样板点,对上述区域进行重点示范性建设,以作为整个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基本依据与目标。
其次,从安全管理的角度上来说,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实践中应当结合工程管理实际需求,推进有关项目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重视在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以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从技术、人员两个层面来保障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水平。同时,还应当将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引入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中,自项目建设开始展开泉成兴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重点挖掘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作业危险点以及关键环节,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辨识,并提前做好预警工作,以科学防控作业风险的产生,保障项目管理安全水平。再次,从质量管理的角度上来说,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工程项目施工要求以及建设目的,提出可量化、可描述的建设目标,细化各个阶段的建设标准,作为项目施工期间的指导依据,由各方参建主体落实并执行。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引入融合旁站点控制、见证点、以及停工待检点为一体的的动态修订工作机制,作为质量控制作业的标准依据,以及时汇同其他相关施工部门,及时发现并纠正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追溯所产生制质量缺陷的具体责任,以满足工程建设零缺陷目标的实现。
再次,从造价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从各个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的角度上来看,工程项目前期设计与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深远,占比达到了30% ~70%左右,因此造价控制同样是项目管理的一大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最后,从技术管理的角度上来说,项目管理人员应当以电机基建工程典型造价以及标准设计为重点,做好完善与应用工作,将标准化建设目标落实于上述工作中。充分考虑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的,构建基于“3C 绿色电网”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以促进电力基建工程向着可靠性高、绿色化、智能化以及高效性方向发展发展,通过全面技术管理的方式,以计算机以及通信控制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范围广的绿色电网系统
3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安全防范工作不到
由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影响是广泛的,在施工过程中专业人才数量较多,施工人员的不具备安全意识,建设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将大大增加。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整个基础设施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严重不足,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刚到现场时他们的履行能力弱,再加上施工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施工设备条件差,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差,流动性强,再加上现场施工监督人员的素质较低,持证率明显较低从而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技术满足要求。
3.2质量通病防治薄弱
由于分包施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各有不同导致在施工质量中控制性差,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于质量通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但实际施工的工作人员不明确作业的实际,执行的质量通病难以解决。
4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4.1狠抓现场施工分包质量管理不动摇
严格执行分包商准入和审查资格,特别是分包商及其特殊任务和特殊类型的工作人员资格审核。除重点交代的安全风险外,应采用质量控制措施和标准程序。在签订分包合同明确安全协议后进行质量分包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处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达到分包管理的合法合规、质量管理达标,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
4.2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及标准贯彻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体系学习和落实执行工作的标准,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的措施的开展,要求员工提高思想意识,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地把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强化责任意识,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将工程的质量管理落实到实处,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水平,加强质量管理措施。
4.3质量通病整治常抓不懈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和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对施工单位质量主体责任进行落实,认真落实省公司质量的通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要求和技术措施,并结合实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计划下发各个参建单位,督促承包商进一步落实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措施,增加对同类质量通病复发单位的考核力度,实行“四不两直”原则每个月都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查工作,并发出整改通知书,通报有关质量问题。
结束语
电力基建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施工效率低下,质量管理不周,安全管理不全面等问题。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引领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就如西藏电网有限公司,它也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因此,加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把握机遇,战胜挑战是推动电力基建工程领域不断前进的重要举措。总而言之,以上内容就是对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陈楚君.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的实践策略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8(03):167+229.
[2]徐主锋.标准化管理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现[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87.
论文作者:白玛1,何归江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电力论文; 基建论文; 质量论文; 基建工程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通病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