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公正思想维度下的全球公正问题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正论文,马克思论文,维度论文,思想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10)05-0001-04
21世纪是全球公正问题凸显的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化从主导方面来说是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的本性使全球化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富国和贫国、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自然生态以及文化发展方面的矛盾也愈加尖锐。这就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公正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界的重要课题。为此,从马克思公正思想的维度对全球公正问题进行解析是很有意义的。
一、马克思公正思想的全球视野
在马克思看来,实现共产主义公正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这一点深刻诠释了马克思公正思想的全球视野,正如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所指出:“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①也就是说,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属于全人类的,它的成功有赖于各个民族国家的通力合作。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论及到,共产主义有两个最基本前提:“共产主义……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交往使“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②因此,试图闭关自守在一国建成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共产主义必须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对资本生产力的全球性影响作过精辟的论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③马克思的这一系列论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成了世界历史进程。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总体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决定了它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世界历史发展的前途只能是共产主义。因而,无产阶级就其本性来说世界历史的,他们的经济状况是世界的,阶级敌人是全球性的,解放的条件也是国际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全人类的事业。换言之,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单靠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团结是不行的,只有全球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才具有对抗资产阶级的力量。
马克思公正思想是指导全球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事业的重要思想,其植根于全球实践的发展,也必将在指导全球公正问题的解决中得到彰显和深化。
二、当代全球公正问题的具体表征
伴随全球化进程,全球公正问题如今演绎为生态环境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以及文化冲突问题这样三大方面。
第一,反生态性工业文明造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大量论述以及今天资本主义生产的现状,可以把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④其一,地力枯竭,土地荒芜;其二,河流污染,江河淤浅;其三,森林消失,气候变迁;其四,排污失控,空气污染;其五,工人居住环境肮脏;其六,工人作业环境恶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受社会形态所制约,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马克思的这一指认是深刻的,诚如美国学者弗·卡特等人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所得出的结论:尽管诸如战争、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可以对人类的生存构成重大影响,延迟人类发展进程,但一般不至于毁灭人类,唯有生态环境问题,它有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摧毁人类。这无疑警示人类,如果现代经济发展再任意蹂躏自然,最后只能自取灭亡。在马克思看来,与现代工业文明相伴随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固有的矛盾,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带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现代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并不是现代工业文明本身天然固有的,而是现代工业文明所依附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对立状态的消弭将取决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重塑:“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现完全的变革。”⑤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和谐共生的图景。
第二,贪婪性的资本扩张造成全球贫富分化问题。随着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发了越来越突出的贫富分化问题。如今这一趋势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为社会分化和贫富悬殊,在全球范围内则表现为南北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其一,一个国家以内的贫富分化问题。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财富不平等情况相当严重。根据美国2006年人口普查披露的资料,美国10%最富有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达到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额——48.5%;1%最富有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达到了自1928年以来的最大值——21.8%,比前一年增加了19.8%,比1980年增加了1倍多;0.1%最富有的30万人口的收入相当于1.5%亿低收入人口的全部收入,其平均收入相当于另一半人口平均收入的440倍。⑥其二,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问题。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发展到今天令人触目惊心。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的2002年度《人力发展报告》,最富有国家与最贫穷国家收入之间的差距,在1992年是75∶1,2001年是100∶1。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报告》,世界上最富裕的20个国家的平均收入已经是最贫困的20个国家的37倍。在马克思看来,带来这一切的恰恰是资本及其运动,因此,他指出:“如果说自由贸易的信徒弄不懂一国如何牺牲别国而致富,那么我们对此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这些先生们同样不懂得,在每一个国家内,一个阶级是如何牺牲另一个阶级而致富的,”⑦“在任何个别国家内的自由竞争所引起的一切破坏现象,都会在世界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再现出来。”⑧
第三,殖民性的文化发展造成全球文化冲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精神生产(即狭义的文化发展)是人类生产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指出:“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⑨又说,“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⑩这意味着,在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全球化是由人格化的资本主导的,其进程必然伴随着资产阶级文化的扩充和延伸,最终造成资本主义强势文化与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的对抗与矛盾。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世界体系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力图把西方文化的种种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贯彻到底,从而把全球化变成用西方文化来同化世界的过程。同时,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往往极力维护自身的主权和独立地位,因而在文化上必然会出现强化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以抗拒西方文化的趋势。因此,所谓“全球文化冲突问题”指的是西方强势国家通过不对等交往关系在文化上控制弱势国家而激起的矛盾,在根本上,是文化霸权主义造成的,其实质是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垄断。
可见,当代全球公正问题是资本的产物,同时,马克思公正思想也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三、解决全球公正问题的对策分析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都曾用大量篇幅揭示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的同时,也用了不少文字中肯地强调资本主义的历史正当性。这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全球公正问题的罪魁祸首归结为全球化本身,而只能归结为主导和驾驭全球化的国家在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不恰当作为。当今全球公正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各个民族国家要携手建构理论共识与实践合作的联动机制。
1.理论共识:全球性发展成果,所有国家和民族共同享有、普遍受益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思想。在马克思的全球视野中,“现实的人”意味着,每一个民族国家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个成员,世界因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而生机盎然,因每一个人的进步而精彩纷呈。每个国家的发展以全球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全球的发展以每个国家的发展为动力和目标。因而,面对全球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不公正问题,每个民族国家应切实贯彻以下公正理念:
其一,人类利益的理念。全球公正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人们价值坐标的失衡与错位。以往发展中,一些国家以自己单个国家的利益至上,不惜地球生态的承载能力,肆意开发自然资源、残暴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以本国政府的利益至上,不惜别国人民的基本人权,蓄意谋划别国资源、野蛮侵犯别国的国家主权;一些民族地区以本民族的利益至上,不惜其他民族文化的独特生机,恶意压制其他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霸道垄断其他民族的文化市场。这些不公正的世界现象中涌现出的“一个国家的利益”、“一个政府的利益”、“一个民族的利益”等情形,实际上都是个别的群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与人类利益相违背的。所谓人类利益,关键在于“类”的内在规定。这里的“类”,意味着宏观、整体,即人类只是地球村的成员,人类的发展必须爱护自然界的发展;国家只是全世界的单元,每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维护其他国家的发展;每个民族文化只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该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因而,维护世界公正,人类需要在价值理念上予以矫正,即破除个体利益至上的思想,树立人类利益至上的观念。
其二,和谐世界的理念。如果说“人类利益的理念”意味着人们价值坐标的向度倾向于主观,那么,“和谐世界的理念”则表征着人们价值坐标的向度倾向于客观。“公正”,说到底是关系范畴,全球公正问题的出现说明了人类在各种关系方面的差错和不当。这里的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涵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只有恰当地理顺了各种关系,才能迎来公正和谐的美好世界。和谐世界,在人居环境层面,主张社会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宜相融;在政治生活层面,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有权决定本国事务、平等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在经济生活层面,主张重塑国际分配关系,各国互利互惠、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在国际安全层面,主张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全面安全和长效安全,强调平等对话是实现安全的根本手段,通力合作是维护安全的内在保障;在文化交流层面,主张多样性,加强对话,倡导包容精神,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因此,所谓“和谐世界”,实际上是一种从“全球治理”的角度应对不公正现象的价值理念。
其三,共建共享的理念。公正,意味着权利与义务的相称。促进全球公正,要求人类行为从过程到结果都应当坚持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对等,没有一定的权利就没有一定的义务,反之亦然。所以,人类应该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其中,“建”是义务,“享”是权利,先有建设,后有享受,也就是说,“建”是过程,“享”是结果,“共建”是手段,“共享”是目的。“共建”中的“共”是“共同”、“普遍”的意思,即所有国家和民族有责任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安宁,有义务为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建设力量。“共享”中的“共”在量上是“最大多数”的意思,在质上是“尽可能的”的意思。也就是说,世界是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世界,在逻辑上理应保证所有人享受世界发展成果,但迄今为止的现实发展还不能满足这个需求,所以,“为所有人”是全球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每个人、每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需求变化不居、层出不穷,这样,人类“享受”的欲望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控制,要与现实发展水平(包括资源、环境和生产力)相适宜,所以,“享受”应该是适度适宜(或者说“绿色”)的,因而称之为“尽可能的”。与之不同,“纵欲主义”和“禁欲主义”都是与世界的公正性发展相违背的。“纵欲主义”,一味膨胀人的欲望,不顾及“享受”以“建设”为前提;相反,“禁欲主义”,一味压制人的欲望,不考虑“建设”以“享受”为宗旨。
2.实践合作:各个国家应该为促进全球和谐的规制安排联合奋斗
马克思指明,“思想从来也不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范围:在任何情况下它都只能超出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11)这就是说,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力量的人,仅仅拥有改变不合理世界的理论武器,没有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奋斗,是无法实现改变旧世界的目的的。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各个国家和不同阶层是全球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体间的秩序关系与实践原则是决定人类关系和谐发展的中心环节,所以,要解决全球公正问题,作为国际社会主体的各个国家应当在实践中切实履行以下规制安排:
其一,发展平等原则。全球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资本主义制度或社会主义制度,都一律平等。发展平等也就是权利平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多个领域,意味着全球各国在发展的机会(比如资源、贸易)、发展的权利(比如主权、人权)以及发展的模式(比如方向、内容)等方面充分自主。各国享有参与处理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某种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别国;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发达国家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以及发展要求。
其二,整体协调原则。改变局部利益中心主义与不顾人类整体利益协调的单边主义的价值观,确立国家与国家、人类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的国际运行体系,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政治霸权、军事霸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科技霸权,等等),才能减少国家之间的相互胁迫和矛盾冲突。这里有必要借助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的行为对不同国家的利益进行整体协调,尤其需要各国政府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全球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协商对话不断调整各个方面的协调规则。由于不同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发展中的起跑点不同,统一的国际协调规则应当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地域和不同环境国家的利益。
其三,竞争合作原则。在全球发展中,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可能导致依附或同化,可能导致一些小国丧失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没有合作的竞争可能造成更大的贫富分化或发展差距,可能造成更多的国际冲突和矛盾对抗。所以,竞争与合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全球各国更好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更高的发展。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各个国家既要在竞争合作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又要积极吸纳别国的长处与优势,从而切实推动全球公正性秩序的建立。
其四,和睦互助原则。和睦互助是国际人道主义的表现。全球不公问题主要通过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贫国之间的差距表现出来,发展成果的差距只是表象,发展的基础与机遇的不平衡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非均衡的全球发展大大有利于促进发达国家财富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贫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很难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基于这样的事实,所有国家都应该从全球和谐、安宁、长久发展的大局出发,倡导友好、互惠、宽容、共赢的互动规则。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要力求加快发展速度,积极争取各种发展机会,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作为发达国家来说,应当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关注全球公正、促进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公正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公正思想对我们科学认识当代全球公正问题的实质和根源,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有重要指导价值。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②③⑦⑧⑨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276、229、228、276、98页。
④杜秀娟、陈凡:《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12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
⑥宋小川:《论当前美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两极分化》,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