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金石学对清代文人画的影响论文_贾世莉

浅探金石学对清代文人画的影响论文_贾世莉

山东艺术学院 250300

摘要:

文人学士阶层的群体壮大和地位提升直接带来了金石学的兴盛和发展,同时改变了绘画的创作阶层,金石学也开始横向的影响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美术。清代文人画的风格和艺术形式受金石学审美旨趣的影响更加的明显,绘画的文学性更加的鲜明,创作意识也转向了注重表现文人知识分子个人的内心世界,视觉形式上反映出很多金石的审美特征,画面和技法上追求金石作品中的一些形式美。清代绘画书法艺术从金石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了文人画“诗、书、画、印”的一体化风貌。

关键词:金石学; 文人画 ;金石入画;

正文

金石考据学的兴盛和发展深刻的影响了文人画的风格和艺术形式,尤其在清中期金石学鼎盛后影响更甚。重文风,精引据的特点和独特的审美旨趣影响着当时的绘画,具体表现就是绘画创作的群体产生变化,出现了文学素养及美学追求较高的文士画家。绘画画面中诗文题跋书法的比例提升,提高了绘画中的文学性,创作开始追求文学情趣和思想精神。金石学是一个涵盖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当时众多的文人士夫都精于金石考据,他们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学术修养影响了其所在群体中的文人画家,亦或金石学者本身就是文人画家,所以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金石彝器特有的古旧苍拙之感,笔法也在追求拙气,以体现金石味道。画面中搭配大量诗文题跋,使绘画中的文学性得到很大提升。这一时期,受金石学审美影响的代表画家有八大山人,金农,石涛,高凤翰,赵之谦,吴昌硕等。书法上,在金石彝器文字考据之风盛兴的影响下,隶书和篆书的创作成为了书法创作的主流,古体复兴后,使书法碑学兴于帖学。文人篆刻在金石学中获得新的养分,并进入一个发展新高峰。在金石传拓特有的艺术风貌的直接影响下,产生了如锦灰堆,全形拓,颖拓等等艺术形式,从而将金石作品由平面文字,转向立体和视觉的内容。

北宋推行文治,文风极盛,而且政治环境宽松,统治者鼓励经学发展,推行优容士大夫知识份子的政策,文人士大夫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形成了重学倡文的社会文化环境,官方也有喜爱金石文物鉴赏的徽宗支持,出现了古代器物古代文字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释读的热潮;传拓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与普及,也为金石文字考据流传提供了必要条件。金石文字考据学具有能够补阙正误的考古史料价值,所以金石资料在宋代开始作为独立运用于学术研究的新史料,南北两宋涌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金石学的学者形成了金石器物文字的著录、校勘、释读、考订等系统而理论的方法。

清中期传统金石学进入极盛时期,在此之前学者对金石学的界定标准是在一种考据学话语环境中制定的,是以文字考释与内容考据为核心的。因而清代中前期的学者常认为艺术鉴赏和艺术史研究不在在金石学领域之内,清中后期,金石学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金石学的研究方向,不仅仅局限于经史文字考据等小学,更从学术理论的研究发展到艺术鉴赏及艺术史研究领域。金石学中蕴含的文学性学术性进一步衍生出了文人绘画特有的美术风格,学者们研究的注意力也开始从“有字之物”文字碑碣渐渐转向“无字之物”画像彝器,由文字转向视觉的金石学其中的艺术旨趣和美学特征更加的被突显出来。金石学内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也逐渐出现了单纯出于艺术欣赏目的的金石作品,其内容也扩大到了原来并不包含的一些艺术理论方面。又因为金石学中金石既是考古史学学术资料,同时本身也是艺术品,包括雕塑、铸造、书法、雕刻等造型艺术。所以金石学必然的和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产生联系,并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宋以后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砖石钟鼎上的“庄雅朴厚之意”,金石学美术鉴赏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最热衷于金石学的群体正是文人业余画家所在的群体。金石学的兴起,以及对古器物的研究与鉴赏活动,培养出了人们对于古代器物的艺术认识和审美取向。金石器物因为材质、尺寸、工具和岁月风蚀的原因,至少具有五个突出的美学特征:一是“涩”。二是“拙”。三是“空”。四是“苍”。五是“钝”。古代器物的陈旧残缺、青铜器的斑驳锈蚀、碑碣的残断破碎都透出沧桑感,有种苍莽朴拙的美感。由于金石碑碣彝器原作在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与风化后,不可避免的产生残缺,破败的情况。但正是这种残缺和破败的风貌反而更能显现出深沉的古意,浑厚、苍拙等审美趣味。而在”内儒外道”思想支配的文人士大夫们看来,“生涩”、“朴拙”、“圆空”、“古苍”、“鲁钝”。正是一种既有儒家“尊其朴也,贵其质”的美学理想;又契合道家所追求的“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美学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的文化是收敛而含蓄的,审美意识也难免受到影响,正是这样的不逞才、不使气,敛约的美学特征,使主体性、精神内涵相去绝远的金石学与绘画艺术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以金石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学术和绘画艺术二者产生了微妙的联系。

宋元及以前的绘画中画印只是呤印名款的工具,玺印也只是金石学中所属的一个小门类而已,形式单一内容也局限在名款内,风格也只是篆书的简单复制延伸,但是玺印发展到了清代受金石学兴盛的影响,一改原有的风貌,形成了文人篆刻中的画印,也不再仅仅只是呤印工具而变成了绘画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篆刻画印的风格流派众多,呤印产生的效果也同样千差万别,绘画作品通过风格协调的题跋后加以布局合理的画印呤印后,不仅在画面形式上取得美感更在画面结构上取得平衡。而题跋作为画外生意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件绘画作品的主体形象部分绘制完成后,需要再在画面上题写文字内容,清代之前帖学、碑学的书法家的跋文虽题于画上,但又因为清代前文人画创作讲究含蓄,不表白直露,担心题跋文字喧宾夺主破环画面,也就轻视题跋文字形式的创新,让题款仅仅成了绘画的旁支与附属。清代之后石涛、朱耷,他们是每画必有题跋,或者一题再题。清代金石学碑学对书法产生的深刻渗透使得书法审美观念也开始发生改变。在绘画题跋书法的领域,清代文人书法追求金石斑驳残破的美,金石碑拓文字所具有的剥蚀残破的意味,直接影响到绘画题跋艺术的发展,甚至因为尊碑抑帖的风习,清代绘画题跋中的书体篆隶二体大量增加。金文篆隶等题款搭配金石意味的绘画,不仅不会影响画面本身的完整性、独立性,更不会成为画面的主角,反而使得画面和谐生动,形式感更加完整强烈,金石学的发展深刻的影响了清代文人绘画的气质,为其带来了画面中的“金石气”、“金石味”,画面出现古拙苍莽的格调,进而绘画中的题跋也开始为了适应主题内容而开始转向篆隶二体和碑学之风。

清代金石学的内容由文字转向图形,进而对清代绘画产生更鲜明的影响,金石学作品中特有的审美旨趣深刻的影响了清代文人绘画的发展。金石拓制的众多砖石碑碣都是千年古物,自身都有残破风化,缺损弥散,所以表现在金石作品中的就是具有“残断”、“古拙”、“斑驳”的特点,正是这些实为缺点瑕疵的特点成为金石作品特有的美感,金石学的兴盛发展,使得这种金石作品特有的审美特点逐渐扩散到其他艺术门类。高凤翰有诗云:“古碑爱峻嶒,不妨有断碎。”他晚年的左臂笔力追的就是这种残破断碎的感觉,郑板桥评高凤翰就说,“虫蚀剥落处,又足以助其空灵”,对他的绘画存在的残破感赞赏有加。这种由金石延伸而来的斑驳残破的感觉征服了当时一大批文人画家。金农就是残破断碎感的有力推崇者之一。他的艺术好残破,好剥蚀,好断损。残破、斑驳、苍莽成为了他的艺术特征。但是中国绘画艺术所追求斑驳残缺,并不都是局限在斑驳残破的本身,也不是仅仅欣赏斑驳的形式上的美感,而是在于它的“深厚”处,在它关乎人生命的精神。在斑驳残缺中体现古拙苍莽,更有古淡天真的美。喜斑驳好残破,取云烟模糊,取苍苔历历,都是体现出艺术家创作时内心想要模糊掉人的现实的束缚的情感。金石学与文人画是可以说是相伴相生的,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又互相促进和交融。金石气所带来的中国艺术家对残缺感,漫漶感的迷恋,其实就是以历史为底子,挣脱束缚,让苍古的宇宙听我的故事,通过古今对比,来重新审视人的生命的价值。

清代的文人画家更关心现象世界背后的真实,作品中藏着优游不迫的情怀,独标真性的沉着痛快的精神。清代文人画多是为了表现人的灵性之术,以反映生命的真实为目的。苏东坡认为形似的描摹,徒呈物象并非真实,文人画家常常视绘画为生命觉悟的记录,文人画有一种强烈的“先觉意识”觉人为所觉者,以其所觉晓谕他人,启迪人生。文人画在理论上,自来便存在着许多的前提,不重视外在肤浅的物表就是其中之一,至少从较高的层面来看是这样的,文人画创作的根本目的的之一,总是希望为作品注入哲学上的人文性的意义,使其超越单纯的表物象绘画。高居翰就说过“艺术家以某些画法来描绘某些主题时,他们也许是在表达自己在艺术之外的立场。”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直是讲求绘画作品的文化和哲学高度而不是技巧高度。进入清代后文人画家们多数为明代遗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自境遇都是惨淡不佳,所以清代早期文人画家们都通过自己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对于生活现状的不满,创作也成为了自己排解内心苦闷讽刺社会现状的手段。清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们又开始为绘画创作注入新的精神内容。清代艺术开始回归传统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模仿临摹传统,尤其是文人画的金石入画运动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清代迎来了中国文人画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也是最后一个高峰。

参考文献:

[1]陈谷香.宋代新兴金石学对宋以来画学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9(5):61-67

[2] 杨柳青. 晚清写意花鸟画中的金石意味 [D]. 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

[3] 冯其永.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4] 李明.“金石学”、晚清绘画和民族化因素—以赵之谦“金石入画”思想为例[J]. 艺术设计研究2010(5):3-8

[5]李闻茹. 浅析金石与博古对古代人审美趣味的影响[J]. 美术研究2015(6)44-52

[6]沈挨一.复兴文人画传统的最后一次搏击—吴昌硕和海上金石画派[J]. 美术研究.2002(3): 44-48

[7] 潘静如.被压抑的艺术话语:考据学背景下的清金石学.[J] 文艺研究2016,(10):133-143.

论文作者:贾世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  ;  ;  ;  ;  ;  ;  ;  

浅探金石学对清代文人画的影响论文_贾世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