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期东渡的中国戏曲文献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时期论文,中国戏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90(2009)02-056-08
日本对中国戏曲的接受,源自江户时期戏曲书籍的输入。这些书籍,据传世文献,尚可考见其书名。青木正儿撰有《御文库中的中国戏曲》①,对德川幕府文库中的藏曲作了稽考;矶部祐子撰有《江户时代中国戏曲的接受与展开》一文②,较青木正儿有所补充,两文主要罗列了部分戏曲书目。此外,关西大学大庭修教授致力于唐船持渡书的研究,从1960年代末开始,汇集重要的原始文献,陆续影印出版,大大方便了学者的利用。今所知记载汉籍东渡的相关文献,大致如下:
一、《江户时代にぉける唐船持渡书の研究》,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67年刊,所收目录,有《赍来书目》(第241~263页)、《大意书》(第267~450页)、《书籍元账》(第453~583页)、《直组账》(第583~587页)、《见账》(第588~600页)、《落札账》(第600~656页)、《商舶载来书目》(第659~739页)七种。(按:此书每页含缩印两面或四面不等,下文引用时,于页码下以A、B、C、D,表示上下左右位置。)
二、《内阁文库の购來书籍目录》,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一号,1968年,第33~84页。下文简称“购来书目”。
三、《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资料集刊七·舶载书目》,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2年刊。此书收录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末尾附载内阁文库藏《分类舶载书目》。
四、《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架藏の御文库目录》,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三号,1970年刊,第9~90页。
五、《元禄元年の唐本目录》,《史泉》第35~36期合刊号,1967,151~167頁)。以上五种均为大庭脩主持影印及解题。
六、《二酉洞》,一色时栋纂辑,武村新兵卫、林九兵卫,元禄十二年(1699)刊本。
七、《唐本类书考》,平安书林向荣堂主人辑,京都向荣堂,宽延四年(1751)刊本。
八、《汇刻书目外集》,松泽老泉辑,江户玉严堂,文政三年(1820年)刊本。
九、《新渡唐本市控账》,《未刊史料による日本出版文化》第二,第343頁—第406頁,株式会社ゅまに书房1988年发行。该材料于书名后标注银价和书店的简称,似是唐本东渡之后,落入各个书商的记录。故以卷首所署之“天保二年”(1831年)为其成立年。
十、《以吕波分书目》(1828),转引自矶部祐子《江户时代中国戏曲的接受与展开》一文,该书目为1828年献纳后遗留的佐伯文库的目录,故以1828年为材料之成立年。
我的博士生仝婉澄同学根据以上文献,加以辑录,汇成《江户时期中国戏曲文献渡来年代目录(稿)》,依年著录戏曲相关文献(含剧本、曲选、戏曲理论著述),兹参照此稿,移录如后,去其误入,补其未及,并作补充考订与说明。原书目中明显之抄误字,径予改正,间附说明。所列剧目,参照今日本各图书馆所藏,考其存处,其版本有特别价值者,于目下或注中说明。又,以下所列各目附注,“一部”,指一套书或一部书;“一本”指一册;“一套”指一函。
1639年之前③即宽永十六年之前、清崇德四年之前
琴心记(四册,富春堂本;此外仅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
摘锦奇音(此为戏曲选集,青木氏文章漏列。二册,明万历三十九年张三怀敦睦堂刊本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据以影印)
西厢记(六册,明王伯良香雪居万历四十二年序刊本,清初改内封修版印本)
八能奏锦(明万历蔡正河爱日堂刊,一册;王秋桂《善本戏曲丛刊》第一辑据以影印)
雍熙乐府(二十册,明嘉靖四十五年序刊本)
1639年即宽永十六年、清崇德四年
昙花记(四册,明末朱墨套印本。此为臧晋叔评改本,将原本五十五出压缩为三十出,附有大量评语,说明删改之理由。系臧氏继临川四梦后又一重要戏曲评改本。此本且为今日仅见之完整传本。此外仅北京图书馆藏有残本存前二册。)
红梨记(四册,泰昌元年闵氏朱墨套印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同一版本影印)
绣襦记(四册,明末朱墨套印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同一版本影印)
明珠记(五册,明末吴兴闵氏校刻朱墨套印本)
1645年即正保二年、清顺治二年
盛明杂剧(八册,沈泰所编《盛明杂剧》第二集。今通行者为诵芬室覆刻本及其影印本)
1646年即正保三年、清顺治三年
牡丹亭记六本(六册,明泰昌间朱墨套印本)
元人杂剧百种四十八本(今内阁文库未见)
吴骚合编(四册,武林张氏崇祯十年序刊)
双瑞记二本(按:清李渔撰,今日本公私图书馆未见传存)
1652年即承应元年、清顺治九年
玄雪谱四本(四册,明崇祯刊本,王秋桂主编之《善本戏曲丛刊》第四辑据以影印)
千金记(二册,明汲古阁原刊本)
寻亲记二本(二册,明汲古阁原刊本)
1653年即承应二年、清顺治十年
花筵赚(二册,明末乌衣巷刊本)
1654年即承应三年、清顺治十一年
红拂记(四册,明末凌玄洲校刻朱墨套印本)
1655年即明历元年、清顺治十二年
琵琶记二本(二册,孙鑛评改本《硃订琵琶记》,孤本。此本实为托名孙氏所刊,其批语大略同陈眉公评本,而版块则出自凌氏朱墨刻本)
1663年即宽文三年、清康熙二年
啸余谱十二本(十二册,明万历四十七年即1619序刊本)
按:以上据《御文库目录》。“双瑞记”一种内阁文库未存,日本他处未见收藏;“元人百种”未见于内阁文库,此外各种均完好无损地保存于内阁文库。
1688年即元禄元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啸余谱 盛明杂剧④ 九宫谱 四太史杂剧⑤ 六才子书 西楼记 缀白裘二集 缀白裘三集⑥庄子叹骷髅⑦牡丹亭西庙记(疑即《西厢记》)图像牧羊记⑧(据《元禄元年の唐本目录》,1688年之前已经东渡)
1694年即元禄七年、清康熙三十三年
名家杂剧一部十本⑨(商舶载来书目-719C,舶载书目1-16、分类舶载书目-66)绣刻演剧⑩(舶载书目3-95、商舶载来书目-721C)
1695年即元禄八年、清康熙三十四年
南九宫词谱一部四本词隐先生编(11)(商舶载来书目-692A、舶载书目3-104、分类舶载书目-94)春苑新裁一部二本(12)(商舶载来书目-722C、舶载书目3-105、分类舶载书目-61)
1699年即元禄十二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六才子书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672C)六才子书一部三本八卷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舶载书目1-53)六才子书西厢记一部二本八卷(舶载书目1-87)
1700年即元禄十三年、清康熙三十九年
笠翁传奇十种一部二套二十本四十卷(商舶载来书目-672C、舶载书目2-11(13))
1702年 即元禄十五年、清康熙四十一年
啸余谱一部十本十卷 内又分六十七卷古歙程明善纂辑序万历己未古歙程明善(14)(商舶载来书目-734A、舶载书目3-33、分类舶载书目-44)
1705年 即宝永二年、清康熙四十四年
新镌史碧桃钗钏记 上下 月榭主人编(此剧今存钞本,刻本无传)
京本图像音释点板梁灏折桂记上下(此版本已佚,另存王国维旧藏唐振吾广庆堂刊本,今藏京都大学)
杨氏三关记上下虎林会元施凤来编集清浑消宸父苏信题序(此剧今仅存零出)
皇明解学士合璧记上下四明东方士王恒伯贞填词溟滓子屠隆长卿序(此剧今仅存零出)
新撰王忳忠孝节义阴德绣被记上下 于越金怀玉撰(此剧已佚)
新撰五伦全备江状元香球记金怀玉撰一本(此剧已佚)
新锲龙头释义说唱十二度韩湘子四卷紫薇山主人云霞子辑一曰蓝关(此为说唱)
新镌忠孝节义海忠介公金环记上下吴门木石山人编(此剧今仅存零出)
新镌吕蒙正彩楼记 武林剑池王编上下(此剧之刻本今不传,今存清代内府抄本)
新刊韩朋十义记 一卷 武夷景山乐天安云宾考释(此版本今佚,另有富春堂、新安余氏刻本存)
镌宝剑记上下(此版本今佚)
刻王顺卿丽情玉镯记山东沂州李玉田编(此剧今佚)
(以上见舶载书目4-6、分类舶载书目-61)
新刻神异双珠传 上下 姑苏涅川居士编(舶载书目4-7、分类舶载书目-61。此版本今佚,另存汲古阁刻本及清抄本)
新镌裴航玉杵记上下句余杨文炯著(舶载书目4-7。此剧今佚。另存署云水道人所撰之万历刻本《新镌全像蓝桥玉杵记》,与此非同一本)
新刻苏板完璧蔺相如箱环记上下衢西翁子忠编(此剧今佚)
新镌图像五伦全备上下南越丘文庄公编(此版本今佚,另存世德堂本)
题红记上下右越玉阳仙史编自序凡例序蓬莱仙客沙罗主人纬真氏山阴清脉生元榖氏(此为初刻本,今佚)
新编奇遇玉丸记 上下 武林翁文源校梓(《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同一版本影印)
新镌王宰重会鸳鸯记上下 姑苏梁伯继编(此剧今佚)
新镌孟日红葵花记 钱塘高一苇刻上下(此为崇祯刻本,另有传本)
新刻岳武穆精忠记 上下 月露山人校(此剧今佚)
新编孟尝君狐裘记 上下 武林谢天瑞编(此剧今存零出)
新镌王觅莲记 上下 句余胜门邹逢时编(此剧今佚)
新刊校正高文举还魂记 上下 姑苏刊刻(此剧今佚)
新镌秦翰林西湖记(此剧今佚)
宝簪记上下于越怀玉叟著(《唐本法帖舶来书录》亦有录,唯东渡年代不详。此剧今佚)
新镌刘文叔云台记 上下 江右散人薄俊卿编(此剧今存文林阁刻本)
新镌本朝忠孝节义花将军虎符记 上下 城车蝉偦(15)张伯起编(此剧今存富春堂刻本)
新镌云笺记 上下 虎林药房校(此剧今佚)
新镌点板符世业犀佩记 上下册 钱塘全庵胡文焕德父编(此剧今佚)
(以上见舶载书目4-7、分类舶载书目-62)
新镌神全雷岳电复仇武穆阴报东窗记上下青霞(此剧今佚)
新镌郑清之银瓶记上下(此剧今佚)
新编韩翃义侠金鱼记上下(此剧为梅鼎祚《玉合记》之祖本,今佚)
赤鲤记 一曰黑鲤记 上下(此剧今存散出)
新刊校正腔板龙象记大全上下(当即“龙泉记”之讹)
(以上舶载书目4-7、分类舶载书目-63)
草庐一篇阙(舶载书目4-7)
(按:此年所载,多稀见明代版本,惜今不存。)
1719年 即享保四年、清康熙五十八年
闲情偶寄 五部(赍来书目-243B)闲情偶寄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678C)
1721年 即享保六年、清康熙六十年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10C)
1722年 即享保七年、清康熙六十一年
绘像第六才子书 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695B)长生殿传奇一部二本(商舶载来书目-670C)
1725年即享保十年、清雍正三年
第六才子书十四部各一套六本(大意书-275A)七才子书一部六册(舶载书目15-3)
1726年即享保十一年、清雍正四年
缀白裘全集一部四套(商舶载来书目-735C)缀白裘全集一部四本(舶载书目(16)17-24、分类舶载书目-63)缀白裘三集一部六本(17)(舶载书目18-43、分类舶载书目-63)牡丹亭还魂记一部四本(商舶载来书目-665B)第六才子书六部各二套二
十册(舶载书目16-28)
1727年即享保十二年、清雍正五年
一笑缘 一部二本凝馥斋传奇第一种(18)(舶载书目20-3、分类舶载书目-64)
1728年即享保十三年、清雍正六年
雪韵堂批点燕子笺记 一部四本 百子山樵撰(19)(商舶载来书目-735D、舶载书目21-28、分类舶载书目-65)一笠庵新编人兽关传奇 一部二本苏门啸侣笔(商舶载来书目-660C、舶载书目21-28、分类舶载书目-65)笠翁传奇十种 一部廿本四十卷(舶载书目21-26、分类舶载书目-60)
1730年即享保十五年、清雍正八年
第七才子书琵琶记 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11A)
1731年 即享保十六年、清雍正九年
画图缘一部六本(20)(商舶载来书目-696A)五种曲新戏一部(商舶载来书目-705D,按:当即夏纶《新曲五种》)绘像第六才子六本(舶载书目26-3)
1733年即享保十八年、清雍正十一年
牡丹亭谱 一部一本(商舶载来书目-665C)西堂乐府(商舶载来书目-736B)
1735年即享保二十年、清雍正十三年
缀白裘 一部 西厢记二本 琵琶记二本 还魂记 一本(以上赍来书目-246B)
1739年即元文四年、清乾隆四年
西厢记 一部三本(商舶载来书目-736B、分类舶载书目-60)
1740年即元文五年、清乾隆五年
古杂剧 一部八本(21)(商舶载来书目-706A)牡丹亭还魂记一部一套六本(舶载书目32-16、分类舶载书目-65)
1741年 即宽保元年、清乾隆六年
六才子书 二部各六本(舶载书目33-5)六才子书二部六本各八卷雍正二年序(舶载书目33-18)六才子书无序言(舶载书目33-18)
1751年 即宝历元年、清乾隆十六年
传奇四种五种传奇 元曲选 传奇四十种六十种曲 梨园雅调(据《唐本类书考》。该目当成于此年,故以上诸种,此年之前已东渡(22))
1754年 即宝历四年、清乾隆十九年
笠翁传奇十种 康熙刊本一部二套二十本(大意书-353B)
1762年即宝历十二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元人百种 一部六套(商舶载来书目-700B)
1765年即明和二年、清乾隆三十年
雍熙乐府一部四十本(商舶载来书目-682B)
1772年即安永元年、清乾隆三十七年
缀白裘新集合编(商舶载来书目-737C)
1779年即安永八年、清乾隆四十四年
玉茗堂四种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18C)新曲六种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30C)
1782年即天明二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笠翁十种曲一部二套(商舶载来书目-674C)
审音鉴古录(商舶载来书目-730C)
1783年即天明三年、清乾隆四十八年
风筝误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03B)邯郸梦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681B)蜃中楼(商舶载来书目-731A)吴骚合编一部一套(商舶载来书目-707C)
1797年 即宽政九年、清嘉庆二年
红雪楼九种曲 一部二套(商舶载来书目-707D)
1799年 即宽政十一年、清嘉庆四年
桃花扇 一部六本(商舶载来书目-686C)
1800年 即宽政十二年、清嘉庆五年
红雪楼九种曲 二部一套(赍来书目-253A)红雪楼九种曲二十部二套(赍来书目-256A)
1801年即享和元年、清嘉庆六年
绣像五才子书袖珍 一部二套(赍来书目-256C)
1804年即文化元年、清嘉庆九年
第七才子书琵琶释书 一部一套(书籍元帐-581C)
1811年 即文化八年、清嘉庆十六年
元人杂剧百种(大意书-426B)(23)
1819年 即文政二年、清嘉庆二十四年
容居堂三种曲(据《汇刻书目》。该目是年编成,故此书是年之前已东渡)
1828年 文政十一年、道光八年
万壑清音 补天石传奇 幽闺记 第六才子书 第七才子书琵琶记 盛明杂剧(据《以吕波分书目》。该目是年编成,前三种此前未见东渡记录,后三种未详是否重出)
1831年 即天保二年、清道光十一年
绿牡丹 西洋记(24) 西来记(25) 元曲选 南北九宫词 西厢记 十种曲(26) 琵琶记(据《新渡唐本市控账》。该目于是年编成。前三种之前未见东渡记录,后数种未知是否重出。)
1836年 即天保七年、清道光十六年
审音鉴古录备像 二套(购来书目-37下)牡丹亭一套(购来书目-39上)
1837年 即天保八年、清道光十七年
四合西厢记 二套(购来书目-72下)西厢记朱批白纸一套(购来书目-81上)西厢记金批通例二套(购来书目-81上)
1838年 即天保九年、清道光十八年
红楼梦散套 一套(购来书目-63上)
1839年 即天保十年、清道光十九年
西厢记(购来书目-81上)还魂记乙套(购来书目-57上)
1840年 即天保十一年、清道光二十年
啸余谱 一部二套(书籍元账-455B、购来书目-7上)帝女花乐谱二册(购来书目-65上)
1841年 即天保十二年、清道光二十一年
雍熙乐府 乙套(购来书目-68下)
1842年 即天保十三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审音鉴古录备像二套(购来书目-37下)琵琶记绣像古本纸板全集一套四本(购来书目-80上)
1843年 即天保十四年、清道光二十三年
审奇(音) 鉴古录(见帐-590C、落札账-602D)琵琶记(落札账-606D)
1845年 即弘化二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琵琶记 一部四本(落札账-641A)
1846年 即弘化三年、清道光二十六年
新曲六种 二部各一套(书籍元账-511B、517A。原注:新渡)红楼梦散套二部各一套(书籍元账-511C、517A。原注:新渡。和泉守样越中守样。)
1848年 即嘉永元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牡丹亭曲谱 一部一套(书籍元账-527B。原注:新渡)牡丹亭曲谱 一部一套(书籍元账-532A)
1849年 即嘉永二年、清道光二十九年
南九宫 一部一套(书籍元账-536C)
1860年 即万延元年、清咸丰十年
笠翁十种曲 一部(落札账-653B)缀白裘一部(落札账-654A)
以上所见,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以前所渡,似未有特定的选择目标,故各类戏曲均有,选本、曲谱与丛刻并载,可知当时人们对中国戏曲的了解不多,所以还没有对“名剧”的特别需求。此后,又以1705年所得一批三十余种明人传奇,版本最为稀见,仅其名目及所标作者等项,已足资考证,惜今已散佚无存(27)。
据以上所录统计,250余年间东渡曲籍,以《西厢记》各类版本在总数量占绝对优势,总数在40部以上。其中又以雍正年间输入最多。这表明在金圣叹评本通行之后,《第六才子书》便是最受欢迎的读物,最多一次性输入达到了十四部,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为清蒋士铨的《红雪楼九种曲》,如果《赍来书目》所录“二十部二套”非“二十本二套”之误,则仅1800年即输入了二十一套,总数则在二十三套以上。
第三为元高明的《琵琶记》,总数达十部以上(含《六十种曲》本)。
再次为《牡丹亭还魂记》,总数也在十部以上。另有叶堂所订《牡丹亭曲谱》二套。
李渔的《笠翁十种曲》和《闲情偶记》各在六套以上。
以上也正是江户时期最受欢迎、阅读最广的作品。并且对后来日本学者的戏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金井保三、久保天随、田中谦二、传田章等对《西厢记》版本的研究,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金井保三、久保天随成为最早系统研究《西厢记》版本的学者,亦非偶然。明治中期日本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戏曲研究时,汤显祖、李渔也是最早设有专册介绍的戏曲家,此外,蒋士铨的作品也获得较多关注,并得到很高的评价。王《西厢》及汤显祖、李渔、蒋士铨,也是当今日本学者研究最为深入的戏曲或戏曲家。
戏曲总集,以《元曲选》(《元人百种》)较为令人注目,总计达五套;《六十种曲》也有两套以上。此外,《盛明杂剧》有三套以上(含改题印本)。《传奇四十种》、《梨园雅调》等,是作为大宗的曲集而被输入的,前者只是书贾将多种曲本汇集伪题,后者存目不详。
戏曲选集,也是较受日本读者欢迎的曲籍。一方面,早在明末刊行的选集,大多进入了最早东渡的曲籍行列。如《摘锦奇音》、《万壑清音》、《八能奏锦》、《吴骚合编》、《玄雪谱》等,均为稀见之本。
值得注意的还有《缀白裘》刊本。元禄元年(1688,康熙二十七年)之前输入的《缀白裘》,当为清初选刻本;享保十一年(1726,雍正四年)所输入的,则是玩玉楼主人重辑的闻正堂刻本。惜此二种日本今无传本。此外,则是清中叶以后流行的《缀白裘》,钱德苍于乾隆三十六年增编成八集,而在第二年,这种《缀白裘新集合编》就输送到了日本(28)。
此外,《审音鉴古录》购求之多,最为醒目:从1836年到1843年,短短七年间,就购入了五套,其中有两次各东渡两套。此书今存者为道光十四年(1834)东乡王继善所刊,正续编凡十六册,开版极大,天头地角甚宽,绘图尤为精美,精选最盛行之昆曲,其中如《西厢记》、《琵琶记》、《荆钗记》各占两册以上,《牡丹亭》、《长生殿》则占一册以上。内文并有评点说明,详解角色心理,细列舞台提示,说明人物表情、态度、形体动作,诠释角色在特定场景中的心理活动等等,评解十分到位,因而对理解中国戏曲之内容、解读舞台演出之状况,甚是有用。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精解本戏曲书籍的渴求,无怪其深受欢迎。又,据笔者调查,《审音鉴古录》日本所存尚多,京大文学部、京大人文研、东洋文库、东北大学、东京大学文学部、大阪大学、大谷大学,天理图书馆(仅存续集)均有收存,数量多达八套。意味着仅《审音鉴古录》一个版本,流往日本者,就在八套以上。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更令人惊奇的是,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就已有《审音鉴古录》东渡的记录,查核原书目,著录无误。按:道光刊本《审音鉴古录》卷首有琴隐翁序,谓原编者不详,王继善于京师得此书版,修缮印行。故今人或谓系道光间琴隐翁(汤贻汾号)所编;或谓所选大略在乾隆、嘉庆间;或谓所选当在乾隆间,然均无确证。而据此条记载,则此书在乾隆四十七年就已经东渡,其初次刊行,必在此年以前。因此,此书所选,自属乾隆中叶曲坛之演出本。一桩疑案,得此确凿证据,遂得释解。惜笔者往日访曲时虽见到多种《审音鉴古录》版本,但以为均属道光刊本,而其时未曾虑及其中或许包含着乾隆刊本,未细加核对,故此项工作尚待日后有机会时再作考核。
又曲谱方面,程明善所辑《啸余谱》深受欢迎,据以上文献,输入至少在四部以上。今知日本各处所存的明万历刻本《啸余谱》,尚达六套;清康熙元年序刊张汉重校本,则多达七套。
当然,以上见诸记载、渡来年代可考者,仅是江户时期输入日本的曲籍的一部分。今各处尚有许多曲籍,也是在江户时代即已东渡,但不见于诸家目录。如此大量的戏曲书籍流向日本,表明在江户以后,人们逐渐喜爱接受中国戏曲,从中可以了解中日书籍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
注释:
①原载《书志学》八卷第五号,1936年刊。
②《江戶时代にぉける中国戏曲の受容と展开》,(仙台·东北大学) 日本文化研究所研究報告第21集,1985年3月。又见其自译之中文,题《日本江户时代对中国戏曲的受容与扩展》,《中华戏曲》第九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③按:1639年之前至1663年所收,均见于《御文库目录》,其中尚存者,今多归内阁文库。
④此未详为初集抑二集。今日本所存《盛明杂剧》初集,仅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藏有残本,存前十六种,六册。二集则除前文所列内阁文库外,尚有大谷大学、天理大学、大阪大学藏本。其中大阪大学藏本有清人印记,为明治以后从中国购入。
⑤此书尚存,含杨慎《洞天玄记》、王九思《游春记》、胡汝嘉《金盒记》、陈沂《回头记》四部杂剧,有龙洞山农(焦竑)序,系焦竑授意其门人孙学礼梓行,《金盒记》今仅存此版本。此书系神田喜一郎旧藏,现归大谷大学。参见黄仕忠《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复旦学报》20N年第2期。
⑥此为康熙间选本,而非通行之钱德苍编选本,此书在日本今已不存。
⑦此书全题“新编增补评林庄子叹骷髅南北词曲”,明杜蕙撰,为说唱文本,今姑归入戏曲。据笔者所见,今大东急纪念文库存有完整的明刻本;另狩野直喜旧藏残本一种,存上册,今归京都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⑧按:《牧羊记》原本今佚,所存者为清人钞本。据此,知其尝有明刊本,惜不传。
⑨原注:“新都伯玉汪道昆譔 右我郡 沈子林宗选诸名家杂剧如康对山、梅雨金、汪伯玉、徐文长辈以继之。全篇歌曲丿書也。”按:此为《盛明杂剧》之清初改题印本,经德山毛利氏藏,今归山口大学栖息堂文库。
⑩原注:“水滸記アリ詞曲之書。”按:此种即汲古阁刊本《六十种曲》,内收录《水浒记》等。
(11)原录作:“右书宫调之词谱也。吴江鞠通生沈自晋删补。上自苏子瞻下至明人之曲章悉择取之,而正声协律,皈其古音之正乐云云。”
(12)原注:“惜花主人编次,又号小说奇团圆,载南北词曲小令诗歌。”似为词曲选集。今不存。
(13)原注:“湖上笠翁编次玄洲逸叟批评怜香伴 风筝误 意中缘 蜃中楼 凰求凤 奈何天 比目鱼 玉搔头 巧团圆 慎鸾交每有序 小说也 此书应书林庄右卫门内之求捡之也。”
(14)按:此书今存内阁文库,编号江-363-232(十冊),有林述斋(1768~1841)之“林氏藏书”、“江云渭树”及书籍馆印、浅草文库、昌平阪学问所等印。
(15)据此,张伯起另有“城车蝉偦”之号,以往未见记载;唯“车”疑当作“东”。
(16)《舶载书目》原录作“续集即出 闻正堂梓。序康熙岁次甲戌仲日四明慈水陈二球譔。 目次慈水陈二球 参辑,玩玉楼主人重辑”,并全录选目。可知此为玩玉楼主人重辑本。原刊本佚,北京大学藏有此书之乾隆修板重印本。
(17)此本原录作“序 圣湖遗老逸庵。绘像十幅。洞庭萧士选辑,湖南主人校点。”按:日本内阁文库藏毛利氏旧藏书有《新刻点板乐府南音》二卷,一册,正文题:新刻点板乐府南音日集//洞庭箫士选辑/湖南主人技点。
(18)此剧今佚。原目并详录有:“雷川张呆藏板。序:康熙四十五年岁丙戌仲冬望日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陈主言拜譔;康熙四十三年岁次甲申季秋中浣七日翰林院编修薄有德顿首谨撰。叙:稽山张澜自述。目录上卷几十五出下卷凡二十六出。跋:康熙四十九年岁石屠维赤奋之沽洗邻治年家教弟方嵩年顿首拜跋。”
(19)按:《雪韵堂批点燕子笺记二卷》,今大谷大学所藏为四册本,编号:外丙·114,明末刊本,初印本。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栏上镌评,上下卷各有饼图六面三叶,内封:燕子笺/本衙藏板;正文题“百子山樵撰”。大谷藏本或即《舶载书目》所录之本。
(20)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第1487页,有《画图缘》,乾隆刊本,凡二十六出。然此处所列六本之长度,疑为小说。
(21)此种古杂剧,未详其内容。今见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藏《古今杂剧》,凡八册,或即其本。
(22)按:“传奇四种”计八本:《花萼楼》、《倒鸳鸯》、《闹乌江》、《麟阁待》;并见《汇刻书目外集》著录。其中《花萼楼》、《闹乌江》上卷今存,亦为此二剧仅存于世的版本,长泽规矩也旧藏,今归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传奇四十种》,现存宫内厅书陵部。但此二书均非原有书名,而是书贾将多种曲合在一起所题。又,此书所录,《元曲选》(即《元人百种》)此前已有加载,未知是否重出。
(23)此条所录《元人百种》,未详是否与前文重出。
(24)按:《远山堂曲品》之“能品”中有《西洋记》,小说中亦有《西洋记》,此为戏曲或小说不明。另,1840年东渡有《绣像西洋记》,一部四套,书籍元账(第454页B)。
(25)按:《曲海总目提要》著录有《西来记》,演禅宗六祖自达摩至慧能事,谓近时人张中和作,未知是否此剧。又日本传有康熙十八年刊之《西来意》,系改评《西厢记》,盐谷温曾藏,今归天理图书馆。
(26)此种当即《笠翁十种曲》。
(27)这批曲籍的具体分析,参见笔者《〈舶载书目〉所录中国戏曲考》一文,见《戏曲文献研究丛稿》,台湾国家出版社,2006年版。
(28)关于《舶载书目》中的雍正刊《缀白裘》,林锋雄曾有过讨论,见氏著《中国戏剧史论》,台北:国家出版社1995年版;又,参见林鹤宜《也谈〈缀白裘〉里的地方戏》一文,台湾大学中文学报,199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