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325000
一、背景
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内部心理和外部环境的冲突会导致孩子各种偏异行为问题的出现,如自闭行为、退缩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等,依恋只是其中的一种,恋物行为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恋物行为是指儿童对某种特定物品的依恋,在这种特定物品的陪伴下,儿童能获得安全感和慰藉,而一旦离开它,儿童容易哭闹、焦躁不安,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儿童失眠、拒食。我班的加迪小朋友刚入园时恋的就是一个手机。来园的第一天,他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手机,在奶奶口述中了解到,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加迪长期处于孤独的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交流,对外界环境难以发生兴趣。每当妈妈加班或出差时,加迪都是用这个手机与他妈妈聊天,如果妈妈休息在家的话他就恋妈妈一个人,谁也不要,对他人视而不见,不愿与他人交往。那天在他奶奶要离开幼儿园时,他一手拉着奶奶,一手拿着手机,放声大哭。他奶奶走后,我上前抱他、与他说话他都不理睬,只是紧紧拽着手机,深怕被谁抢走。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我不再强求他,而是在一边注意他。等他的情绪发泄完后,他慢慢起身,拿着手机走到教室的一角,独自打电话,但不知他在说些什么。当他发现我向他靠近时,他就拿着手机离开了。由此可见,他不愿别人走进他的世界。
1.描述一:第一个星期,加迪经常哭闹,上课、游戏、吃饭、睡觉乃至上厕所都要拿着他的手机。为了安慰他,也为了能走进他的世界,我一直在找机会接近他,在自由活动时我有意与他说说话(他拿着电话不回答);用餐时哄哄他、喂他吃饭(他低头在按妈妈的电话号码);睡觉时拍拍他(他还是拿着电话)。一个月后,加迪来园时不再哭闹了,他只是默默地拿着电话坐在教室的角落,我和他接近时他也不再故意回避我,只是让我感觉他对幼儿园里的所有事物都不感兴趣。
分析:在开学第一周,加迪对手机是非常眷恋的,这对宝宝入园适应上看,会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或许情绪就能得到一定稳定,类似一副安慰剂。但是就孩子开始从任何时候都要拿着手机的趋势来看,我感觉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倒退,过分地恋物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内向和孤独,必须及时和耐心地纠正孩子的这种恋物习惯。
2.描述二:一次偶然的机会,饭后活动时小朋友正在开心地玩积木。小宝搭了一样东西问旁边的小朋友:“你看我这个像什么?”大家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有的说是飞机,有的说是汽车,有的说是奥特曼……这时我看见拿着手机的加迪被小朋友的争论声吸引过来,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走近他,轻轻地问他:“加迪,你说他这个像什么?”他低头看着电话不说,我蹲下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加迪一定知道,说说看吧。”他犹豫了片刻,然后抬头轻轻地说:“像大象。”“那你也来搭一搭积木,你的手机我帮你拿着好吗?”我征求他的意见,我伸出手并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他终于把手机交给了我,但眼光仍停留在手机上。为了和他做好朋友,取得他的信任,我把自己的手机和他的手机放在一起,表示我的手机和他的手机做朋友。这时,他才低头玩积木。
分析:我感到这是他的一个明显的进步,他终于肯放下手机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会儿。仔细分析,正是因为他喜欢搭积木,使他有了参与感,搭积木成了我与他沟通的桥梁。当我再提议玩其他游戏时,他却坚决地拒绝了。加迪还是拿着他的手机,一人自言自语,不肯放手。在幼儿活动时,我并没有强求他去做什么,而是用随机的教育方式,让他看小朋友玩积木,以同伴的愉快活动来影响他,抓住他的兴趣点来激励他使他也想参与。
3.描述三:一天,午餐的时间到了,当我分完饭菜时,又看到加迪像往常一样一手捧着手机,一手拿着调羹准备吃饭。我走到他旁边,蹲下身轻轻地对他说:“加迪,边拿着手机边吃饭多不方便呀,而且,一不小心容易把汤水洒在手机上,这样手机就会坏了,就再也不能给妈妈打电话了。现在先让老师帮你保管它,好吗?”有了上次搭积木的经历,加迪已经慢慢消除了对我的戒备之心,也不太惧怕丢失自己的手机,就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老师,等我吃完饭,就马上把手机还给我,好吗?”我高兴地点点头。接连几天,一到吃午餐、吃点心的时候,加迪就会主动将手机交给我保管,这时,我总会给他一个肯定的微笑,还及时用我的手摸摸他的头。
分析:由此可见,加迪开始愿意和我交流,也注意到我对他的指导和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他自己的意识中也知道这样拿着手机吃饭很不方便,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他就欣然接受了我的意见。
4.描述四:有一次我看到加迪独自坐在教室角落的时候,我就走上前轻轻地问:“你的手机里有音乐吗?”“有。”“那你能不能把音乐按出来我听听?”“好。”说着就熟练地把音乐按出来给我听。“哇,你的音乐真好听,我的电话里也有你这个音乐。”说着我拿出自己的手机。“老师,你手机里还有别的吗?”“有,很多呢,要不要看看?”“好。”我俩一起玩起了手机里的“切西瓜”游戏。正当加迪乐乐地看着我玩,班上的甜甜听到了我们的谈话跑过来说:“老师,我爸爸的手机和你一样的,也有好听的音乐,也有很多游戏呢。”“那你和加迪一起玩好吗?”“好。”可是加迪只是抬头看了看我,接着又低下头玩电话。
分析:为了抓住孩子对手机里的游戏很感兴趣的特点,我特找机会与他接触,让他喜欢上我并对周边的东西感兴趣,可当甜甜和他一起玩时他却又恋起自己的手机,看得出他对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还是有抵触情绪,还是在排斥别人。
二、解决措施
1.转移加迪的注意,逐步放弃“恋物”行为。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加迪成为主角,让小朋友了解他能干的一面。我特意设计了一次拨打电话的课堂活动,因为我和加迪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始,他信任我,我必须要在他与小朋友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他能愿意和别人交往。“你们谁知道妈妈的电话号码?”“我知道。”加迪说着就按出妈妈的号码。“老师我也想拨给妈妈。”甜甜说。“我们给甜甜拨拨看好吗?”加迪犹豫了一下,轻轻点点头,把电话递给了甜甜。甜甜拿着电话不知该怎么按。“加迪你来教甜甜拨号码,好吗?”加迪在我鼓励的眼光下,走向了甜甜,和她交流起来。接着几天,我注意观察,看见加迪和甜甜在一起玩,有时还玩得很开心,加迪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2.提高他的兴趣,树立他的自信心,循序渐进走出“恋物”的怪圈。针对加迪小朋友对数字特感兴趣的一点,我总会在计算课上请他来当小老师上来摆示数字并教小朋友念,慢慢建立起他的自信心,让其他小朋友喜欢和他交朋友,坚持这样做了以后,他的性格慢慢地改变了,他终于乐意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说话了。(他的手机慢慢地放在储藏柜了。)
3.取得家长配合,使加迪不再恋物。起先上幼儿园时家长也知道他很孤单,总拿着手机不肯放,但为了哄他上幼儿园就随他了,没有认识到这是内心孤僻的前兆,任其发展下去是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于是我就主动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孩子的“恋物”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的交流,说明其长期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让家长了解“恋物”行为的弊端,达成逐步矫正孩子“恋物”行为的共识。另外,我还提倡家长们在家要和孩子要多聊聊幼儿园的趣事,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幼儿园的生活上去。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这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小朋友,要让孩子融入到大家庭里来。我还要求家长平时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帮助小加迪学会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甚至和各种大人多接触,多说话。这样我们和家长取得了一致性,做到了双方一同来矫正孩子“恋物”行为。
三、反思
看到加迪恋物情结的转换,我欣喜地看到,手机正在一天天地远离加迪的生活。这个案例说明,不论是幼儿有意或无意表现出这些偏异行为,只要老师及家长及时引导幼儿改善这些行为,总能有效帮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针对幼儿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活动特点等,我们更应将幼儿健康教育置于幼儿园工作的首位,强调“身心并重”。现在的加迪喜欢幼儿园的生活了,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喜欢阿姨,他现在恋的是幼儿园的生活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郑静 曹家正 邵慧玲 《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季伊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拿着论文; 手机论文; 小朋友论文; 幼儿园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