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从而推动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民对发展和设计都市公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以及国民对城市园林规划的基本需求,国内逐渐形成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新兴的环境设计和发展的产业链,进而推动国家城市园林的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园林规划
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成海绵城市系统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上,大多重视景观、降噪吸尘和社会功能,往往忽略减灾功能,比如缓解雨季内涝、防治水污染等。在绿地雨水调蓄能力方面,城市公园绿地斑块数量虽少于附属绿地,但在绿地规模上却占有绝对优势,在公共绿地中比重较大,对于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也较为明显,可以发挥雨水调蓄功能,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能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的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LID)的雨水系统。海绵城市的建设,强调优先利用绿色、生态化的“弹性”设施,同时也要注重和传统的“刚性”设施相衔接。目前,国家为了观察海绵城市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正在镇江、武汉、重庆以及济南等地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此来实现有效利用以及消纳降水。其中,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来合理解决城市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第一,实现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河流、湖泊、林地以及草地等海绵体,使城市能够涵养水源,维持开发前的水文循环。第二,修复生态环境。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城市建设会对海绵体造成毁灭性打击,而海绵城市的建成却可以修复这些被破坏的海绵体。第三,构建新的海绵体。借助低影响开发技术(LID)以及相关设施,构建新的海绵体,严格控制城市开发建设的强度,可以有效缩减城市不透水面积,并将城市开发对原有水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海绵城市作用分析
2.1保护生态环境,恢复自然植被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并得到有效推广,这种建设理念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系统进行了有效利用,在城市的多个地带建立雨水储存系统,比如道路建设、绿化带以及公园等,增加这些场所蓄水功能,可以恢复城市雨水原本的作用,促使城市水循环系统发挥自身功能 ,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 同时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也使城市自然植被长势呈现良好状态。
2.2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有效实施还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设计中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表现设置非常良好,雨水落到地面之后渗透至海绵体中,一部分水流入循环系统之中,另一部分水则留在海绵体之中。 虽然之前城市绿地建设已经很完善,但是绿地对降水的拦截作用较小,城市海绵体不断增多,可以将降水中污染物进行沉淀,进而对其进行分解,最后达到净化作用,实现自然生态净化。
2.3降低内涝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借助海绵的基本性能展开,将海绵的两大特征用于城市建设 , 其一是水分特征,其二是力学特性。 现在很多城市的雨水蓄水功能难以真正发挥实效,一旦遭遇较大降水,城市地区都会受到影响,造成内涝现象频繁,影响人们正常出行。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将这一弊端得以解决,完善雨水排水系统,将落到地面、草坪以及河湖的雨水得以有效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
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排水系统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性,亟需解决。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在城市原有排水系统之上进行完善,让城市地下水更为充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海绵体进行雨水储存以及循环利用,海绵体涵盖多个方面,可以使绿地、道路,还可以使江河湖 , 将城市地下水长久保持在充足状态,并通过循环的形式实现再利用。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2.1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结合
绿地空间设计最主要的方式是垂直绿化,屋顶雨水污染程度轻,在绿色屋顶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完全可以满足灌溉要求。雨水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收集直接存储,供枯水期社区绿化灌溉、浇洒道路、冲洗厕所以及车辆清洗等使用。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将竖向绿化和横向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一个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花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马里兰州的雨洪专家在1990年提出。雨水花园作为海绵的城市的主力军,拥有“海绵城市的“小气孔”之称。“雨水花园”如同海绵中的小气孔,单个作用不大,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1+1>2的功效。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花园就是小小海绵,多个小小海绵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最终实现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结构由内而外一般可分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雨水花园还设有穿孔管收集雨水,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也不会因为雨水的过量而造成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同时,还能避免破坏生态系统。雨水花园中的植物选择也有讲究,既要能有效雨水收集和净化系统,又要实现美观环境,所以植物的选择要具有去污性兼顾观赏性。
2.2地下贮水池
结合生态水渠、道路渗滤沟等集水系统设计地下贮水池,根据场地条件及绿化灌溉就近原则可将贮水池分为2种形式:草坪高位坡地上多设自动滴灌式贮水池,将清水池中雨水抽取后贮存于坡顶土层下方贮水池中,利用重力作用灌溉下游草坪;高位集水沟收集过滤的雨水是山地贮水池的主要水源,经过滤后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供给附近低标高厕所冲厕以及绿地灌溉。
2.3人工湿地净化
人工湿地净化由2个处理过程组成,初级净化池,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在此经过第一步净化;次级净化池,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在此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用水泵进行联接。
2.4水系湿地规划
规划措施如下:加大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力度,禁止盲目填埋城市低洼区的坑塘、河沟;调查研究历史填埋的河道水系,对存在较大内涝风险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建设;规划植被缓冲带,并在河道与道路之间设置地面泄水通道,以便于在降水时将雨水引入缓冲带;建设湿地系统,提高湿地系统对雨水的调蓄能力。
2.5生物处理净化
生物处理净化为利用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多与人工湿地净化系统结合。如生物滞留池,通过利用流经区域的土壤和植被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最终,将径流作为片流传递到治理区。在治理区中有草地隔离带、水洼区、有机层或覆盖层等。
结束语
结合新型雨洪管理理念及措施,对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建设与更新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环节之一。将自然生态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消减城市径流和净化雨水水质的同时形成良好景观效果,逐步在城市中以点带面形成海绵网格,创造出集雨洪管理、市民休闲、城市景观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型城市公园,对整个城市乃至更大尺度的景观斑块有着重要的调控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倩云.园林生态学研究进展——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6).
[2] 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5~7.
[3] 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论文作者:刘双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绿地论文; 湿地论文; 海绵体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