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分析_加工贸易论文

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加工贸易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585(2007)06—0070—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相当丰富,但褒贬不一。有关加工贸易问题的争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问题;第二,加工贸易的国际动态比较利益;第三,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总体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林毅夫和蔡昉以及李周(1999)、潘永源(1999)、汪五一(2000)、隆国强(2002)、林毅夫及李永军(2003)、魏浩及张二震(2005)、林毅夫(2005)等。总体而言,这些文献都是站在全国范围的角度对加工贸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换代,加工贸易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又成了当今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对于加工贸易在西部地区的发展,现在的文献似乎达成了共识,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加工贸易的发展要处理好转移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经趋近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此类观点主要集中在:罗建兵(2002)、蒲璞(2004)、张海梅(2004)、何正全(2005)等的文献中。这些文献的论证都是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出发,认为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发展甚至继承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的根源以及合理性所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出发,对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重新进行审视,以期与现今主流的观点进行商榷。

二、理论问题的探讨

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有利的生产条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或成本的差异,各国应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在斯密和李嘉图的基础上,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

按照传统贸易理论所出现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或者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出口自然资源或者劳动密集型产品。应该说,比较优势反映了经济学的逻辑,其最大优点是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像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为代表的许多新型工业化国家(地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这些国家(地区)都有着面积较小、资源短缺的特点,并且都是临海的国家(地区),运输条件、地理位置优势都很突出,与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有着很大区别。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已受到严峻挑战①。

首先,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比较成本论,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学说,其比较优势的前提都是各国的供给条件和生产条件不能改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只有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其产品才能具有垄断优势。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1)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源、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2)通过投资和新技术的采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3)经过人力投资,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又可以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②。前提条件的改变势必影响其结论的严谨性。

其次,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来看:一个国家(地区)有比较优势并不代表就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是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这些投入要素的作用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少。“以生产成本或政府补贴作为比较优势的弱点在于,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会不断出现,今天廉价劳动力看好的国家,明天可能就会被新的廉价劳动力国家所替代。由于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往被认为不可能的、不经济的资源异军突起,同样也让以传统资源见长的国家,一夕之间失去可竞争力。谁能想像黄沙遍地的以色列竟然能够成为高效率的农业生产者?”③ 迈克尔·E·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中还提出,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能否有效地形成竞争性环境和推动创新”。波特把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初级劳工等;高等要素包括技术人才及其创造力、科教机构、领先科学、现代化的电讯网络等。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主要应建立在其高等要素基础之上。我国西部是经济后发地区,在区域发展中,必须从传统的比较优势发展思路中走出来,如果仍然习惯于仅仅罗列本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忽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再次,以杨小凯为主的经济学家通过超边际分析法在李嘉图模型中加入交易成本因素,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1)一般均衡由两个国家的相对生产力、相对偏好、相对人口规模及交易效率水平来决定;(2)在交易效率很低,交易费用远远超过分工经济时,自给自足是一般均衡;(3)交易效率的提高将使一般均衡从自给自足的经济跳到局部分工,然后跳到完全分工。他们在同时对技术比较优势、禀赋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比较优势等多个因素进行超边际的一般均衡分析后,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虽然一国(地区)具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禀赋优势,但当劳动的技术比较劣势和交易效率比较劣势足以抵消其禀赋优势时,该国就不一定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比较优势的理论中看出,它所讲的比较成本是对本国产品进行比较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而“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垄断优势的资源和产品”④。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上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实质上从来没有一个所谓的统一的发展模式”⑤。从引进外资的情况来看,70%的外资企业都集中于第二产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和我们引进外资的初衷是相反的,外资企业很难发挥技术外溢的作用。

因此,从理论上来看,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作为发展加工贸易的一种战略值得商榷。

三、现实问题的分析

“贸易成本学说”在解释贸易增长的原因时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关税减让和运输成本的下降对于国际贸易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较低的关税和运输成本降低了进口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的价格,贸易将随之增加。Baier、Bergstrand(1997)曾经就关税减让和运输成本下降对OECD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过估计,他们认为,在1958~1988年期间,大约五分之二的贸易增长可以用关税和运输成本的下降来解释。同时,Hanson、Mataloni、Slaughter(2003)曾经对中间产品的进口与子公司所面临的贸易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结果是贸易成本每下降1%,子公司用于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的进口数量就会增加2—4个百分点。

关于关税和运输成本对加工贸易的影响,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形象化分析。假设某加工贸易企业为生产某种制成品需进口某种中间投入品,进口该中间投入品的平均价格为α美元,汇率假定为固定汇率e,进口该中间产品的关税为T,增值税为A,进口中间投入品的运输费用为m,出口制成品的运输费用为n,生产该制成品的机会成本为c。那么,该制成品的成本价格为:

(一)出口退税对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不利影响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基本上都是依赖价格优势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家的出口退税。根据义乌袜业协会对该市5家袜业制造商和5家袜业贸易商出口美国棉袜价格资料的分析,2003年每打棉袜出口均价,制造商为4.73美元,贸易商为2.40美元;2004年1~6月每打棉袜出口均价,制造商为4.89美元,贸易商为1.54美元,贸易商的货物是从制造商买进的,销售价格应该比制造商的价格要贵一点才是正常的,但是恰恰出现了这种倒挂。第二重剥削则是对美国的廉价融资,中国实际上扮演了美国的“血汗工厂”和输送资金的“现金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⑥,还有比较出名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芭比娃娃陷阱”⑦。从这些鲜明的例子中我们看出,如果没有出口退税的支持这些企业将很难生存。

然而,就在这一现实的背景下,我国又对出口退税进行了改革。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⑧,2007年6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⑨,中国将取消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商品包括进出口税则第25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天然气、石蜡、沥青、硅、砷、石料材、有色金属及废料等金属陶瓷;25种农药及中间体、皮革、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细山羊毛、木炭、枕木、软木制品、部分木材初级制品等。

此外,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将降低。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箱包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其他皮革毛皮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纸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家具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或9%;部分木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至5%等。

从我国对出口退税的调整政策可以看出,国家降低了纺织、服装、制鞋、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就是说,式(1)右边的T和A变大,企业从加工生产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所获得的利润进一步变小。与此同时,东部地区恰恰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将其制鞋、制衣、玩具、纺织、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耗电、耗水量大的企业向西部转移。所以,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贸易在出口退税这一环节上就已经受到了限制。即使忽略出口退税的影响,就单单看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结构,两者也是有所冲突的。

我们以西部龙头省份——四川省为例来进行分析。由表1显示,服装、纺织品、电子类产品等行业占据着四川省出口产品产业的主要位置,而东部要转移的行业恰恰也是像制鞋、制衣、玩具、纺织、五金、电子类、建筑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把东部的这些产业转移到西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与西部现今的主导产业相冲突,挤占西部地区一般贸易的市场份额。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只是价格接受者,再加上竞争激烈,势必会造成相互压价现象,从而导致西部地区出口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

表1 2006年四川省前十位出口商品表

(单位:万美元)

名称 服装钢材集成电路

纺织品

电视机

绸类 半导体器件石油及铁合金 冻猪肉

及微电子组件 与零件 天然气钻机

金额 107650 3773036905 32433215171695316414 16196 10889 10136

资料来源:四川省商务厅网站统计资料专栏http://www.sccom.gov.cn

(二)运输成本对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不利影响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和“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近年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对国际市场的较强依赖。而在国际贸易中,目前这种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国际贸易运输”。

由于受自然资源和技术发展的限制,运输技术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运输成本⑩作为一种贸易障碍可能长期存在,从而使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相对增强。目前,国际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国际贸易中的运输成本是一国出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运输成本通常是扩大国际贸易的一个硬性制约因素,其作用甚至比关税以及其他贸易壁垒还要大。

世界银行2002年研究报告《全球经济展望》指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果运输成本增加一倍,其经济增长率就将因此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这说明运输成本决定了一个国家进入外国市场的潜力。在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地理条件和收入状况决定了运输成本。前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后者与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运输量过低有关。另外,世界各国限制航线与港口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对航空运输业的保护,都阻碍了有效竞争,从而提高了运输成本。到目前为止,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下开展的运输业多边谈判尚没有大幅推进该领域的自由竞争。

实际上,在乌拉圭回合之后,海上运输方面的谈判是服务贸易谈判中惟一彻底失败的案例,而国际航空运输业也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GATS之外。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运输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过高的运输成本会导致企业在生产的每一个阶段都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大量的库存所花费的融资成本非常大,尤其对于实际利率高的国家更是如此。世界银行Gausch和Kogan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库存持有量比美国高出2~5倍,而据估计,如果把库存水平降低一半,单位生产成本将会降低20%以上。

以上分析我们也可以根据式(1)的转化来进行说明,假设由于出口退税的存在,T=A=0,则式(1)就转化为:(2)(也就是此时加工贸易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然而,我们从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统计来看,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很大部分外销至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与西部接壤的印度、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因为经济发展落后,一般不会进口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西部出口大量的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必须通过海洋运输,而运输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这里以对外贸易发展较好的西部城市——成都为例进行论证。

表2 成都到达全国部分沿海城市的铁路运价表

发站 到站 里程(公里) 一吨箱费用 五吨箱费用 十吨箱费用 20inch费用 40inch费用 运行天数

成都东 青岛2436

141.06 1119.09 1792.763261.96 6632.86

5

成都东 上海南 2516

152.49 1207.77 1931.703509.02 7123.50

5

成都东 天津2078

124.26 986.67 1582.042881.12 5863.78

4

成都东 烟台2567

147.82 1172.64 1878.453417.63 6948.95

6

资料来源:http://www.railwayfan.net/

由表2可以看出,同一货物若在成都进行生产和在东部地区进行生产,成都企业的出口必须要额外支付昂贵的运输成本,也就是说,加工贸易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式(2)中的m和n成本增大,再加上运输时间较长,从而导致交易效率很低。正如我国的“来料加工”企业仅能获得占出口总额8%的工缴费收入一样,如果承接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去运输成本,其获利是微乎其微的。比如:四川长虹集团,四川绵阳至东部“出海口”的运费大大提高了长虹的外销成本。与长虹在广东中山的生产基地相比,一车集装箱的运费就多1000美元。据统计,凡此种种,长虹外销彩电平均每台花在运费上的成本大约就有8美元(11)。从而严重限制了长虹的市场竞争能力。再者,由于铁路运输的拥挤,有的企业采用公路运输方式,但从成都到北海的运输途中有19个收费站,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个,以20英尺的集装箱货车为例,共需支付路桥费4628元(12)。因此,与沿海地区相比,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很难支撑起以低价格竞争为手段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业的发展。

考虑到交易成本及与东部工业基础的差距,西部地区的劳动技术比较劣势和交易效率比较劣势,足以抵消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因此,本文认为,从长远来看,西部地区既不能参照沿海地区的路子发展加工贸易,也不能完全承接由东部转移来的加工贸易。因此,只是从外贸统计数据的“可视性”出发,盲目提出“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四、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竞争

现今,很多国家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纷纷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利用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这就给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很大威胁。

(一)东盟国家

东盟现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其他都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对加工贸易尤为重视,政府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泰国对有些区域的企业可以免缴机械进口税,免缴所得税8年,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进口原材料可免缴进口税5年。并且,泰国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上、中、下游产业及集散业务网络,纺织业队伍达到108万人。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泰铢贬值,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势,大量资本涌入泰国,从而给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

(二)其他国家

除了东盟这些国家之外,来自亚洲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土耳其等国家的挑战也日益剧烈。印度是一个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并且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作为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引资上,印度明确规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进口产品,以及向完全出口型企业提供的产品,可以免除全部关税和附加税,并采取了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制度安排。巴基斯坦规定除禁止领域外,设立工业项目无需政府审批;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免进口关税;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项目所需机械设备进口享受关税优惠;出口加工区项目设备、材料可免税进口,并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中国和土耳其都是世界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国;土耳其是世界第十大纺织品出口国和第三大服装出口国,它也是仅次于中国的欧盟第二大纺织品供应国。下面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13) 来比较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和纺织品的比较优势。其计算公式为:

表3 2000—2004年中土纺织品服装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品名 服装

纺织品

国家 中国土耳其 中国土耳其

2000 4.707.652.815.33

2001 4.356.832.685.31

2002 4.157.112.674.98

2003 3.926.832.684.83

2004 3.826.322.674.75

资料来源:根据WTO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ftics 2005》数据计算整理得到。

从以上指数来看,2000~2004年,中国服装和纺织品的RCA指数都大于1,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数字在逐渐递减。这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存在实际竞争力不断降低的趋势。土耳其的指数明显高于中国,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前景如果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发展下去将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如果真的像有些学者所说的一样,西部地区完全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东部地区原来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就从低层次的、附加值很低的产业做起的话,那么,由于地理位置的缺陷、运输成本的增加,出口退税问题所导致的新的地区保护主义的出现,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加之发达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反倾销力度的加大,西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异常困难,高投入低价格的加工贸易产业将难以为继。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在发展加工贸易的策略选择上不适宜选择和发展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尤其是那些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产业,相反,西部地区应该选择替代性小、高附加值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同时利用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优先考虑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增值率高的加工贸易产业。

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并不像大众媒体所介绍的那么落后,相反,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等省份的科技发展水平近些年提高很大。并且,目前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独有的产品体系与品牌,成为西部特色经济的主要增长源。西部地区独有产品不仅仅是中部和东部地区所无法替代的,而且以其特有的实用价值与市场价值赢得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优势,形成不同特色的经济地带,比如:(1)成渝制造业带形成以机械电子、生物制药、生态农业与西部特色食品加工的特色地带;(2)位于西陇海一兰新线上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围绕着集约化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战略产品;(3)从乌鲁木齐到石河子一段,基于新疆所提供的资源基础及乌鲁木齐的经济功能,使之成为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战略储备基地、生产供给基地和加工利用基地;(4)银川一兰州一西宁及格尔木地区,该地区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和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的枢纽区。该经济带充分发挥银川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水能煤炭资源优势,在建设能源基地和高耗能产业密集地区的同时,可以逐步建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区域性商贸旅游业基地。

因此,西部地区要在这些独有资源上下功夫,创造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体系和产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振兴中脱颖而出。

注释:

① 其代表性学者以杨小凯、张永生等为主,他们认为:“相对于技术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差异,分工才是更为本质的确定了贸易结构”。——详见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经济学(季刊)》,2007,(07),第一卷,第一期。

② 林建红、徐元康:《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适应性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3,(10),p7。

③ Michael·E·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版,p14。

④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利益理论的缺陷》,《经济研究》,1997,(06)。

⑤ 课题组:《开放中的经济增长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4,(04),p14—15。

⑥ 最近,《华尔街日报》是这样描绘中美两国贸易分工的利益分配格局的:“Wanda无线鼠标是罗技最畅销的产品之一,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Wanda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负责营销的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这里450名员工的薪水加在一起比苏州装配厂4000名中国工人的薪水总和还要高出很多。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⑦ “芭比娃娃陷阱”是指国际分工的陷阱。我国加工生产的“芭比娃娃”,在国际市场上以每个9.99美元的价格出售,而我国加工企业仅仅获得不到10美分的加工费。

⑧ 资料来源:新华网,9月14日电。

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news/20070619_3077_26825.htm。

⑩ 在这里,运输成本是指移动商品的成本,包括货运费、包装和搬运费以及保险费,这些成本甚至可以改变国际贸易模式。

(11) 资料来源:http://www.i-power.com.cn/ipower/knowledge/electrician/070501.htm

(12) 资料来源:http://www.gx.xinhua.net.com/2003—08/07/content_790496.htm

(13) 提出显性比较优势(RCA)的是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他在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OECD国家之间贸易反映出来的产业比较优势。根据巴拉萨的定义,该指数通常用来分析某国对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即某类别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这类别产品在世界市场商品总出口中的比例之比。

标签:;  ;  ;  ;  ;  ;  ;  ;  ;  ;  

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产业定位分析_加工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