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全州县人民医院 541500
摘要:目的 为避免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肾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以及风险管理措施。比较风险管理后风险因素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4%(2/50)低于对照组的52%(26/50),护理满意度为98%(49/50)高于对照组的76%(3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肾内科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对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护理风险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肾内科要加强对护士专科技能的培养,增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指导和教育,使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及抢救环节能够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科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选取我院肾内科100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肾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4.2±4.7)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2.4±3.5)岁,其中高血压肾病1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21例,糖尿病肾病8例,肾病综合征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4±5.1)岁,其中高血压肾病1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21例,糖尿病肾病9例,肾病综合征7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肾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1提高护士风险识别能力
科室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加强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对各项应急预案的培训,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指导。科室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加强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最大化地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指导和管理,使护理人员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护理风险评价体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科室要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和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使她们能够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1.2加强科室的管理工作
科室要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指导,尤其要加强对护理风险发生的环节及各个时间段的重视,护士长要每天检查护士的工作质量,安排科室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护士做好监督指导,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对潜在的或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对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时段,要加派护理人员投入到护理治疗,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1.2.1.3实施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对病程长的患者要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了解疾病的过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疾病。科室要定期组织病友活动,可以采取发放各种疾病的宣传手册、听讲座及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认识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病情,进行系统有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住院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3.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2.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
接受调查的 100例住院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因素统计结果比较
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4%(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肾内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疾病种类较多,患者病程较长,护理工作量较大,在治疗和护理中存在很多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①人员方面因素: 护士缺乏责任感,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到位,护理业务及技能不达标,缺乏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科室对护理安全问题没有受到重视,使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缺失。②患者方面的因素:肾内科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老患者,经常住院使患者对自身的不安全行为没有认识,护士的健康宣传力度不够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面存在依从性。③科室管理方面因素: 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员结构组成不够,护理工作量大。针对这些因素,科室要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加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选取我院肾内科在2017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发生率为4%(2/5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26/50),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满意程度(98%)(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76%)(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强护理风险干预管理措施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低。肾内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艳霞.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207-209.
[2]余海凌.肾内科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针对护理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 (11):1237-1239.
论文作者:唐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科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因素论文; 肾内科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