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27次药品降价实证研究论文_吴海华

吴海华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杭州 310053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杭州市第27次药品降价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此次药品降价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选取调查医院与药店,使用“降价效果因子”结合患者问卷调查评价药品降价效果。结果:杭州市第27次降价有一定效果,但不甚明显。

【关键词】 药品降价 实证研究 降价效果因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052-02

2012年4月,卫生部发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9980.4亿元[1],卫生部2011年4月发布的《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7541.9亿元[2], 2010年卫生总费用增长13.9%,而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10.3%[3],由此可见,卫生总费用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而药品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药品费用增长是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高额的药品支出加重了居民的经济负担。

2011年3月,根据《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在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440号)。在经历了前26次药品降价后,第27次药品降价能否有效降低药品费用从而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本文对杭州市第27次药品降价效果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药品降价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探讨影响此次药品降价效果的因素或深层次原因,为国家制订药品价格管理办法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结合目的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1家基层医院、一家药店为研究对象,比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部分抗微生物类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440号)公布的162种目录内药品降价前后一年的销售情况,调查第27次药品降价前后医院、药店的药品收入和患者的药品费用支出。为合理评价降价效果的显著程度,本文采用“降价效果因子”指标,即降价效果因子=(实际降价金额/理论降价金额)×降价率,其中理论降价金额=前一年销售量×(原价—新价),实际降价金额=后一年销售量×(原价—新价)。降价率=(原价—新价)/原价,降价效果因子越大,说明药品降价影响越大。同时采用偶遇法选取200位到医院和药品购买药品的患者发放问卷调查他们对此次药品降价的满意度,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78份,占89%。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品降价效果因子分析

国家发改委规定162种目录内药品1265个品规降价,但此次对杭州市医院和药店的实证研究只涉及到639个品规,且降价后一年内仍有销售的只有417个品规,真正影响较大的只有一百来个品规,其中降价效果前10 位药品品规如表1所示:

2.2 药品降价对患者药品支出影响问卷调查结果

178份有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下:28.7%的患者认为药品支出基本没变化,32.6%的患者认为药品支出下降,23.0%的患者认为药品支出不降反升,15.7%的患者并未注意到药品支出的变化。

根据上述结果,得出此次降价有一定效果,但不甚明显。

3. 讨论与分析

(1) 降价效果前10位药品中,5种是单独定价药品,占所有单独定价药品的2.17%,其余5种为统一定价药品,占所有统一定价药品的0.48%,可见单独定价药品总体降价效果要优于统一定价药品,可能是因为前者比后者价格高所致。

(2)药品降价对患者药品支出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药品支出并未因为药品降价而显著降低,甚至还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些药品一旦列入降价名单就消失,继而通过改头换面变成新药,谋取高额利润,导致老百姓不能真正享受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3)此次降价效果并不明显,除上述降价药品消失之外,主要还存在以下几点原因:①医患地位不平等,医患信息不对称。如果医院给患者开高价药或抬高药价,患者根本没有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为了疗效一般并不会因为医院开出的药品太贵就放弃治疗。②药品经济体制不健全。我国市场调节能力弱,药厂重复建设,规模小数量多,重复生产过量,产品自主产权缺乏,药厂远未达到生产销售最优配置。③药品市场内部结构失衡。患者能买到的药,永远不会是最实惠的药,而是商家最赚钱的药。目前药品销售领域的现状主要是由药厂构成的过量供应和由医院为主的需求方垄断,这必然会导致药品市场内部结构被打破。④医疗保险体系的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仅仅是解决部分城市居民医疗保障,农村居民受保者极少,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还是得自掏腰包购买药品,医药费用仍是重要支出,因此不能减轻其经济负担。

对于在市场中流通的药品,单纯通过文件或行政手段进行价格抑制,恐难实现消费者的愿望。只有健全药品生产审批流程,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打断医院垄断地位,彻底打破“以药养医”局面,加强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才能从源头上掐断药价贵的尴尬,从而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难题。

参考文献

[1].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204/54532.shtml[EB/OL].2012.10

[2].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www.moh.gov.cn/mohwsbwstjxxzx/s7967/201104/51512.shtml[EB/OL].2012.10

[3]. 2010年GDP增长10.3% CPI上涨3.3%.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120/10029283889.shtml[EB/OL].2012.10

基金项目: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深度透视药品降价和“看病贵”现象----杭州市第27次药品降价效果的实证研究(2012N112)”

论文作者:吴海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杭州市第27次药品降价实证研究论文_吴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