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货币危机会蔓延到中国吗?_金融论文

泰国的货币危机会蔓延到中国吗?_金融论文

泰币危机会波及中国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月5日,经过慎重抉择,泰国政府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件苛刻的紧缩财政措施,以换取其提供巨额紧急贷款,防止金融风波进一步扩大。

外报评论道,泰国从此将进行痛苦的经济改革。

近期,以泰铢贬值为导火线的东南亚货币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很多读者关心:泰铢缘何贬值?这场危机会波及中国吗?

祸首乃经济结构失衡

进入1997年,一向看似“经济繁荣”的泰国出现了货币不稳的迹象。5月中旬,一些国际外汇投机商大量抛售泰铢,使泰铢兑美元的比价跌到10年来的最低点,泰国中央银行在新加坡等邻国央行的携手配合下,不得不动用数十亿美元入市干预,暂时使泰铢汇率回稳,然而付出的代价却相当沉重:外汇储备急剧下降,仅5月份就减少了40亿美元;利率高企,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3个月利率调至1200%,虽令投机泰铢的成本加剧,也使一些企业不堪重负,物价猛涨;影响股市大跌,泰国股票指数从年初的1200余点跌到460多点。即使这样,泰国经济状况还是未见好转。

为刺激出口,挽回经济颓势,7月2日,泰国政府决定放弃长达13年的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当天该国货币就贬值了18%。泰铢投机受阻后,外汇投机商又将目光转向经济历程相似的东南亚各国,使这一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金融动荡,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度尼西亚卢比等纷纷贬值。

从表面上看,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货币危机,是国际外汇投机商肆意炒作的结果。实质上是这些国家经济结构矛盾激化、金融宏观调节失措使然。

庞大的经常项目逆差和财政赤字动摇了货币的稳定性。90年代以来,泰国进口增长过快,国内工资上涨超过生产增长,致使人工成本高于邻国2—3倍,出口产品失去价格竞争优势。此外,泰国的出口结构单一,主要是电子产品,受去年世界电子产品需求不振的影响,出口增长率一下从1995年的22.5%降至3%,全部出口呈现负增长,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1996年达160多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以上,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前的情况相差无几。同时,泰国财政赤字多用外债弥补,造成外债猛增,余额达857亿美元。国际收支失衡,暴露了泰铢的脆弱地位,使国际外汇投机商得以乘虚而入。

前几年泰国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贷款、外资大量涌向这一领域,造成房屋积压严重,金融风险加大。据中国银行研究人员介绍,1992年至1996年仅泰国首都曼谷新建成的住宅就有76万套,其中空置房约占20%。目前泰国房地产陷入低潮已持续4年,房地产商资金周转不灵,银行呆帐、坏帐大幅上升,金额达400亿美元,数十家金融机构为此濒临倒闭,16家上市金融公司因资本金不足被令中止股票交易,整个泰国金融业处于资金紧缺的窘境。

多年来,泰国的汇率浮动仅在0.15%—0.16%之间,汇率制度缺乏弹性,在对付出口下降时显得无能为力。且汇率与利率政策衔接不够,无法有效调节资金流量和市场供求。

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外资的有效管理,利用外资比例不当,短期资金较多,加剧了通货膨胀和资本流入流出的风险。

人民币依然坚挺

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在这场金融风波中未能幸免于难,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经济模式、汇率制度、出口结构等都和泰国相似,同样存在经常项目逆差、出口增长滑坡、外汇储备减少、房地产积压、银行风险积聚等问题,因而较易受到外汇投机商的攻击。

在这场金融动荡中,我国人民币坚挺依旧。专家分析,泰国货币危机不会波及中国。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适度,物价持续回落,外汇储备充足,外汇管理卓有成效,不存在爆发类似危机的制度性因素。

自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出口年年大于进口,外汇储备相当宽裕,今年上半年已达1200多亿美元,拥有可靠的、足以让国外投资者放心的对外支付能力。

对资本的流入流出,我国向来实行严格管理,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短期游资一般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境内。1996年我国两次下调银行利率,外汇市场并没有因人民币与外币利差缩小而出现资金外逃、汇率波动。去年以来,股市跌跌涨涨颇为热闹,但外汇市场的交易却平平静静,未见外来游资趋利躁动的迹象。

泰国曾对外资流入房地产业大开方便之门,助长了本国的泡沫经济。在我国,境外投资者涉足房地产业和证券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900多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80%以上。目前,我国外债余额为1163亿美元,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结构上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占80%以上,短期外债仅为10%。这种投资导向和外债结构,减少了大规模国际游资套利投机的可能性。

必须及早防范风险

货币危机发生在近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享有亚洲第五小龙之称的泰国,以及同属新兴市场的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借用经济学家的话说,“亚洲经济碰上了高墙”。在这里,高墙指的是,一国在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之后,需要实现另一次生产方式质的提高,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审视我们自身,中国不是也处在跳越“高墙”的前沿吗?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或曾经出现投资膨胀、房地产开发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商品房积压、金融机构贷款回收困难、不良资产上升等问题。近年我国强化资本项目管理,对开放资本市场一直持慎重态度,但是仍无法完全堵住变相、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短期资金。随着进出口额的增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和世界联系越紧密,越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在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中,对外依赖性最强、对需求变动最为敏感的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难免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国内市场就出现连锁反应。现在,无论是外汇储备,还是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我国都居世界前列,专家提醒,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应注意结构优化。近一两年,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8.29元人民币的水平,虽有利于外贸出口,却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投放的难度。这些矛盾如何协调,潜在风险如何防范?泰国经济由兴至衰的变迁,不能不令我们警醒。显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两个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跨过“高墙”、再上台阶的明智选择。

眼下,泰国正准备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日本等亚太地区银行的贷款援助,补充外汇储备,稳定汇率和物价。经济界人士认为,实行汇率浮动,将为泰国出口回升带来契机。削减财政预算,改革金融机构,将会挤掉泡沫,健全制度。人们相信,经过这场风波和变革,泰国将会尽快走出困境,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成长期。

标签:;  ;  ;  ;  ;  

泰国的货币危机会蔓延到中国吗?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