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中国人口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中国人口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00)05-0024-05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东部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急剧扩大,许多经济发展指标西部不及东部的1/2甚至1/3。1990~1998年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4%,西部为10%;1990年西部地区(8省)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6.2%,东部地区占53.9%,1995年西部地区下降为13.9%,1999年进一步下降为13.3%,下降趋势十分明显。1992年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西部的1.9倍,1995年扩大为2.1倍,1997年再度扩大为2.2倍,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1]。在经济高速发展,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但当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趋于平稳增长,原有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时,就必须另辟蹊径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7年处于下降状态,1999年比1998年又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人口占全国1/3面积占全国70%的西部地区,无论在投资需求增长还是在市场消费扩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因此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西部地区应尽快发展替代东部地区承担起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责任。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西部大开发不仅是一项区域性开发战略,而且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大思路、大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增进民族团结,全面实施第三步发展目标,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人口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与区域发展紧密相关。西部开发将对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弄清西部开发的背景、条件、目标与开发重点,及由西部开发引起的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利用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促进中国人口的发展,并为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西部开发的背景与重点
(一)西部开发的背景
从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看,西部开发面临着许多新的背景和条件:
1.近年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变化。中国经济进入了以买方市场和有效需求不足为特征,以结构调整和提高整体水平为目标的发展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国际经济发展也呈现新的态势,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普及以及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等三大趋势。这将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思路和进程都有深远的影响.并形成巨大的挑战。
2.西部地区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要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不把面积占70%、人口占1/3的西部开发起来,中国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的缓解,国内市场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开拓。如果西部问题得不到解决,全国资源配置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增进国家的稳定和安全,中国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将难以落实,西部问题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不解决好西部问题,中国21世纪的发展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3.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长期性、艰苦性、复杂性。东西部差距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几千年来长期发展的历史结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短期内加以解决。导致东西差距的因素是复杂的,不仅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社会、观念、基础、区位、资源秉赋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开发西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工程,不是几项政策和几个项目可以简单奏效的。西部开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因此必须把各方面开发西部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4.西部开发必需要有新思路和新模式。江泽民指出,开发西部要有新思路,那么应该“新”在哪里呢?首先要真正把西部发展作为下一世纪中国建设的指导方针之一,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政策、有措施甚至有指标。第二,要用新的思路思考西部发展战略。要对过去几十年来的西部发展战略进行反思和总结。从思路上看,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色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思路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是主要原因。因此,在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时,要更多的利用市场的力量,借助市场的作用才能真正使西部的开发有持续的后劲。要树立大资源的观念,资源不仅仅指资金等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还要包括人才、制度、管理、信息等日益重要的资源。否则,全球化也好,知识经济也好,对落后地区构成的挑战就会产生马太效应,拉大差距。第三,西部开发要加强长远规划和综合计划,要有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思想上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调整至“兼顾效率和公平”,甚至“公平优先”。
5.增强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改进支持方式和支持机制。支持西部的力度和方向上简单地说,一是支持硬环境要有新举措,要有大的设想和长远的规划,对西部难以独立完成的包括信息网络、交通、教育、通信、科技事业等要给予更大的支持。二是支持软环境要有新突破。通过改革加快西部机制、体制的转化,带动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以改善西部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要通过制度上的加速创新,营造西部起飞的制度基础。
(二)西部开发的重点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做好西部开发工作必须遵循三项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在今年底基本完成西部开发的总体规划。西部各省区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结合“十五”计划的编制,搞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开发规划。二是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着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加快西部开发的良好环境。在研究政策时,既要重视研究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等方面的政策,更要注意研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保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政策,特别是要重点研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吸引人才的政策。三是扎实工作,稳步推进。中央政府已经决定在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内,要集中力量抓好几项事关西部地区开发全局的重点工作: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今年新增国债用于西部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国家要在西部新开工建设十大工程,加快五个基础条件好、对西部开发有先导作用的基础设施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安排3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加快78个在建大中型项目建设。世界银行也决定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国的西部开发。
2.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同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苗木,对陡坡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今年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重点是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抓住我国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4.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现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要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高等教育的同时,特别要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并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5.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外资。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研究适应新形势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特别是要采取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体、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逐步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开发的主体。对外经贸部目前已制定了一些主要措施鼓励外商投资,引导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有地区特色的对外经济贸易,以开放、促开发:第一,将选择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制定专门指导外国投资、享受外资鼓励类的优惠政策;第二,中西部外资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期满3年之内,吸引外资奖励类的项目可按15%税率征收;第三,外商在西部投资比例达25%以上的享受外资待遇;第四,允许东部的外资企业到西部承包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第五,允许在东部地区试点的,同时允许在西部地区试点;第六,在中西部地区省会或首府已建立的开发区可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这将对促进西部地区的开放与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三、西部开发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西部开发将对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西部开发为建立“利益导向型人口控制机制”提供了契机。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用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投资和大中型项目建设将为西部地区提供大量的发展契机和就业机会。西部地区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落后的地区,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和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如果能利用西部开发的各级各类项目,把经济经发展与计划生育工作结合起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计划生育户和计划生育者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优先安排就业、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安排项目,真正体现出国家对计划生育户的关系和照顾,并从经济利益上使计划生育户得到实惠,形成良好的利益导向,从而为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和人口转变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
2.可以加快西部地区人口转变的进程,促进人口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相对落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宽松,人口转变刚刚开始,西部开发为当地的广大群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和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带来收入的增长,使人们的时间价值增大、机会成本上升。也为妇女大量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机遇,使女性逐渐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和发现到自身的价值。收入的增加,还可以使孩子的经济效用和养老保障效用降低,人们不再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从而减少了人们的生育动机,改变了人们的生育愿意,为人口转变和人口政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加政府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目前西北各省区人均计划生育经费只有3~4元),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更为方便的优生、优育、节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的免费服务,鼓励少数民族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对降低全国的人口增长率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解决西部地区严重的劳动就业问题。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城镇失业下岗问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都十分突出。1997年青海和陕西的城镇真实失业率为11.5%和11.4%,成为我国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甘肃和宁夏真实失业率与全国失业率水平相当,若计入乡村剩余劳动力,失业问题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西部地区带来大量的国内外开发投资和建设项目,并带动西部地区及全国经济的增长。若西部开发能带动全国经济(GDP)增长3个百分点,则可为西部地区和全国提供近800万个就业机会[3]。因此,在西部经济发展中要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通过“就业补贴”等方式,鼓励投资者在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乡镇企业,大量吸纳劳动就业人口,这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为加快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条件。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和现代化的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1世纪中国城市化将有迅猛发展,城市的作用和功能会进一步增强,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相比滞后2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差距更大,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将采取有效措施,大大加快城市化步伐,以较快速度赶上世界城市化水平,对促进西部地区及全国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这一地区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重庆、成都、昆明、贵阳、拉萨等中心城市率先得到发展。在各省区依据其区位与资源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和道路(公路、铁路)建设还会形成许多以小城镇为依托的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并通过“极化效应”促使小城镇向中等城市和大城市发展,通过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的发展。国家建设部门可以考虑在西部山区选择一些条件适中的地方进行小城镇建设试点,从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社区管理等方面开拓出一条新路子,把城镇化与山区扶贫特别是异地扶贫开发结合起来。
5.加快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变得日益频繁。西部各省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职能转换不理想,组织人事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至今没有形成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造成了“孔雀东南飞”现象。同时由于失业问题严重,年近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向东部地区流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经济增长的中心将逐步西移,西部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大量的就业机会,将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中国人口与人才向西部地区大规模流动的态势,这一态势到来的时间、人口流动的规模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吸引外资的能力以及环境改善的程度紧密相关。同时,人口流动规模的增大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也使户籍制度和人口迁移制度改革成为必然,否则就会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
6.对促进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全国发展特定需要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西部大开发展摒弃旧的“见物不见人”,只把西部地区作为原材料输出地的服务性和依附性开发动机,树立“兴区富民”,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利用知识促进发展,强化对人的教育、健康和各类知识的投资,提高全体公民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明确人力资源开发在西部开发中的基础性和核心地位。而目前西部地区的各类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毕业生约有10~15%离开学校,初中毕业生约有50~65%离开学校,小学生辍学率在1.5~3%之间.中学生辍学率在3.4~5.6%之间,农村女性文盲率在17~72%之间,其基础教育的状况实着令人担忧[4]。为此,教育部近日决定采取十项措施,加快西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在过去两年中央财政已拨付出16亿元支持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再拨付8亿元,进一步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全国开展“对口扶贫支教工程”,支持援部中小学。这项工程周期2~3年,将在东部每个发达省市选择100所左右条件较好的学校,对口支援西部每个省区贫困地区100所左右学校。组织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对口支援本省区内的贫困地区中小学。重点建设西部地区远程教育体系,实现西部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西部高校校园网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推进西部高校校园的建设、完善和升级。实施“部分中小学网络示范工程”,使西部中小学能够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实施“21世纪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计划”,实施“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在普遍培训一次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办好内地西藏班、内地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新疆班,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内地高等学校新疆民族班,今后五年将扩大规模,每年招收1000人。从今年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2个发达城市,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国家拨款8700多万元予以扶持。另外,教育部还将采取措施鼓励高层人才向西部流动,促进东西部教育人才的交流等等。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已初见成效(2000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留陕工作的比重已由过去的10%提高到20%)并将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步伐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同时,西部开发使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强,从而使知识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人们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新的思想观念得以涌入,人口素质对数量的替代效应得以发挥。西部地区和全国的人口素质都将因此而得以提高。
7.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是中国自然生态的脆弱带,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和盐碱化都很严重,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而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造成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作为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因家已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攻坚计划。通过西部开发,发展当地经济,特别是国家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这不仅可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而且可以提供就业、生活保障、发展机会和各种公共服务,逐步解决在人口、资源、环境上的欠帐问题,对西部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减缓人口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0-05-09
标签:西部大开发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 西部建设论文; 西部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