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兴卫(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537000)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95-01
本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伤寒80例,并与同期用氨苄西林治疗者76例进行比较,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均为本院2001年10月~2007年10月住院患者,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经肥达氏反应和/或血培养阳性确认为伤寒。治疗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4~56岁,平均35岁,入院时发烧天数7.7±2.8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照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15~58岁,平均36.5岁,入院时发烧天数8.1±2.6天。两组年龄及入院时发烧天数无明显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国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0.1g×2支稀释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滴,2次/d,体温正常后3天停药。对照组采用氯苄西林,剂量3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滴,2次/d,疗程2周。
1.3 疗效观察 给药前作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肥达氏反应、大便培养、血培养等检查。治疗中,观察和记录热型、热程、药物副作用。疗程结束后复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并做血培养和大便培养。
1.4 疗效判断 ①痊愈:体温正常,有关症状、体征消失,血、大便培养转阴性;②无效:体温下降<1℃,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血、大便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治愈率,治疗组80例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对照组76例,54例治愈,治愈率7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2.2 退热时间 治疗组3.8±1.2天体温降至正常,观察1周无复发病例。对照组9.8±2.7天体温降至正常,其中16例高热不退,两组退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2.3 副作用 治疗组有8例出现恶心不适,但未影响治疗。对照组10例皮肤出现点状丘疹。
3 讨论
左氧氟沙星为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起到杀菌作用。它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而且毒副作用小,价格低。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近几年来,不断有伤寒杆菌对氯霉素、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达90%以上[1]。 因此,寻找新的敏感药物非常必要[2]。左氧氟沙星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完全可成为治疗伤寒的首选药物。本文治疗组80例患者,治愈率100%,治愈后无复发,退热时间3.8±1.2天,治疗中无明显肝、肾损害,仅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但不影响治疗。对照组76例,治愈率71%,退热时间9.8±2.7天,表明左氧氟沙星显效快,疗效高,使用安全,且价格低廉,非常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3]。
参考文献
[1]屠聿修,曹立森.耐药性伤寒的临床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9(9):33
[2]李国钦,张燕.耐药性伤寒杆菌的流行及治疗.中华传染病杂志,1996,8(1):33
[3]李明,彭树道.肠道外门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药性163例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1(1):23
论文作者:袁兴卫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3
标签:氧氟沙星论文; 伤寒论文; 耐药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药物论文; 大便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