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整合视角探讨中职课程设置问题与有效对策论文_赵晓娟

基于多元整合视角探讨中职课程设置问题与有效对策论文_赵晓娟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天津 300350)

摘要:中职专业性人才培养中,不同的学科实践能力将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水平和后续发展,而中职课程的革新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动态生成系统,需在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层面进行模式的创新,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中职院校的机电专业为例,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讨论,就中职课程改革的常见模式、共性问题及提升策略展开分析,将对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课程;整合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的多元化和精准化,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中的有效构成模块,以其独特的分层设计和专业的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预结合,为社会主义各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技能型人才。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职业技术人员的规模和岗位从业人员的缺口,将进一步的变大。中职院校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的时期。中职专业性人才培养中,不同的学科实践能力将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水平和后续发展,而中职课程的革新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动态生成系统,需在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层面进行模式的创新,以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现以中职课程为导向,实现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成果的提升,成为广大中职学校和从业教师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以中职院校的机电专业为例,对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讨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1.新时期背景下中职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的融合性不足

以中职机电专业为例,其应用课程主要包括日常教学、课外技能兴趣小组、技能教学与训练及单招对考高考专业教学四种类型。其中日常教学涵盖了:公共基础知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教学;单招对考高考教学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专业综合理论、机械基础、电工技能基础、机械制图等。随着我国中职院校的波浪性发展,其在应对专业层次发展需求时的课程专业化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边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到学校发展策略的影响,部分学校内部压缩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过分地强调在专业学习中的技巧达标训练,导致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理论教学流于形式。其次,部分中职院校的单招对口高考(高职升学)班从学生入学开始,便单独授课和训练,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中的理论与技术实践脱节,致使在枯燥单一的学习中兴趣锐减、成效过高,其内容和手段都有待革新。部分中职学校在四类课程的融合层面不足。忽视了日常教学的基础作用;课外技能兴趣小组的潜力作用;技能教学与训练的核心作用;单招对考高考专业教学的升华作用,导致四类教学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课程体系将四者串联,在满足中职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课程定位的功利性太强

从一定意义上出发,中职教育兼就业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双重社会价值,即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化发展,又要满足学生的教育性发展。面对这日益严峻的中职外部生态和竞争压力,导致社会和校方都将就业率作为衡量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一趋势的蔓延,导致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开始走向畸形,在就业大旗的指挥下,课程设置中的量身定做、订单培养的倾向明显,导致中职教育最终沦为学生职业技能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证训练场,成为器具型教育的典型。这种课程定位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职业创造力下滑,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学生在机械的技能索求中沦为现行设备的附属器具,其所获得的就业能力,将会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课程实施的唯技性太高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与培训机构等同,把中职学校的教育为就业而举办的培训,在这一发展导向下,学校的教育功能越来越以“技”为核心,专业设置越来越忽视基础理论和技能建设,导致专业分工细化,就业岗位变窄、学生适应力下降。从而造成阶段内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的整体下滑。中职教育需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重视生本教育,开展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既要重视岗位技能的硬实力,又要具备职业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软实力。

1.4 课改追求的自娱性明显

中职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生长过程,应在遵循传统的教材开发流程的同时,适当地融入新的课程资源,以中职机电专业为例,从市场调研和岗位分析开始,对课程标准进行研制,组织编写教学,研究教法,并完成相应的考核体系的建设。当前,中职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缺乏教材的统筹开发和共享。基于当前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金是较难实现课程改革中,围绕行业、岗位、产业的快速反应和变革,在加上中职课程改革中对行业发展的定位不足及缺乏前瞻意识,导致其课程行为与产业发展相违和,成为中职学校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的重复性、浅表性工作。

2.多元整合视角下中职课程改革的创新性策略

2.1革新课程观念

在借鉴先进的中职课程开发模式的同时,要注重中职学校内部的资源挖潜,通过科学而规范的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形成新时期下,基于学校和学生定位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定型。使得课程优化改革后,中职学校可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中职教学改革的初衷,推动中职课程改革的进程。

2.2评价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按照基础学科、基本技能以及专业交叉的课程的思路构建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块,并按步实施,以培养中职学校学子形成精深、广博与学科交叉的综合知识体系。以强力应对在后续专业类群的工作中,具有相应技能和技能的迁移能力。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整合学科内容,对学习目标前瞻性区分,优选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这一进程中对应地建立评价模块,以促成课程整合后的教学效果的显现。

2.3课程多元整合

中职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将培养目标、课程类别、行为导向的多元化摆在突出位置。以就业为导向,促成学生职业成长;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为载体,夯实学生专业底蕴;以成长、就业、升学为主线,实现教、兴、赛、考的联动机制。在知识层面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在能力层面,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内涵,在素质层面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实现课程架构的模块化、需求化、综合化。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改革的成果,将直接决定了中职学校的生存空间,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指标,在加强课程内部挖潜和资源扩充的同时,跟进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结构、评价方式的创新和整合,将最终为中职学校发挥其社会价值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如俊.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样式比较与启示——以“京沪苏浙”区域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2).

[2]金星霖.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分类构想--基于布卢姆教学分类法的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6).

[3]严乐. 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 中外交流,2016,(7).

[4]周如俊. 职业教育“多元整合课程模式”构建与实践[J]. 继续教育,2015,(7).

[5]郑宪恒. 基于审美情趣培养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层级化目标分析[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3).

[6]金星霖.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分类构想--基于布卢姆教学分类法的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6)

论文作者:赵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基于多元整合视角探讨中职课程设置问题与有效对策论文_赵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