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233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流域上下游地区在追求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对流域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流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实施流域生态补偿,保护流域水资源,延长流域的健康生命周期。
关键词:水环境;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策略
引言:
一般来说上游多为水源地,为了发展经济,没有考虑下游的用水情况,导致流域水环境遭到破坏。然而,上游往往是一个流域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果要求上游完全承担起生态修复任务或者进行相应的惩罚,对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游地区或相对弱势的地区只有依靠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其基本的生存和生产需要。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流域上游地区越来越贫困,流域水环境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流域下游的经济发展。对于下游来说,由于没有得到理想的水质,自然会降低其生态补偿的意愿。因此,这种特殊情况的存在就需要重新考虑流域生态补偿的方向和方式。
1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和水环境简介
1.1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
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生态补偿涉及许多领域,也可能涉及特定区域的许多生态补偿内容。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是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基础,明确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则是整个生态补偿的重中之重,甚至关乎生态补偿机制的成败。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要以价值定量过程为主,并且科学合理的定性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三个层面的支撑:成本估算、生态服务价值的确定、补偿意愿和受偿意愿的确定。这三个层面既包含量化过程,也离不开定性方法。
1.2水环境
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流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迫切需要实施流域生态补偿,保护流域水资源,延长流域的健康生命周期。水的质和量是组成水环境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决定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通常认为,水质和水量情况能反映水环境的情况,如水质恶化、水量枯竭等都说明了水环境遭到破坏。流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判定一个流域的水环境是否属于被严重破坏,通常是以流域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为依据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第一,生态用水需求的保障程度,即有无严重的生态缺水现象;第二,水体的自净能力及水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第三,水质能否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各层次的需求以及满足的程度;第四,水量是否能满足经济社会基本和合理的用水需求。河湖水质是否达标、水量是否被占用、水环境治理以及水环境破坏严重河流的生态修复力度等方面的内容,为判断水体生态环境是否遭受破坏以及确定被破坏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若某一流域河湖或其他水体符合以上判定要点中的一个或几个,就说该流域的水环境被破坏,且可以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水环境被破坏的程度。目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部分河段都存在着水环境被严重破坏的问题。对于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这类流域,由于其生态修复成本巨大,不能再按照“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安排生态补偿,必须重新考虑这类流域的生态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
2生态功能区机会成本的确定
2.1生态功能区域机会成本核算范围
生态环境治理必然会使相关主体丧失部分发展权,根据受损主体的不同,机会成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机会成本。为了达到特定的环保要求,政府会通过行政手段对相应的生态功能区域之内或附近的工业企业进行干预和管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予以迁移、关闭、停工、转产以及合并,污染相对较轻也要进行整改。第二,居民的机会成本。重点生态区域往往位于农村地区,政府对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措施必然会给当地农户生产带来损失,主要包括改变既有土地用途、限制现有生产方式、关闭或整治不当的涉农生产场所、生态功能区域功能再造等,这些措施必然会导致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农户的机会损失。第三,政府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其他区域,重点生态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执行更为严苛的环境标准,在限定当地企业和居民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企业的进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下的机会成本
生态区域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是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一个重要参照条件,不同地区生态功能区域发挥的作用不同,生态治理的方法和途径也存在一定差异,上述三个层面(企业机会成本、居民机会成本、政府机会成本)结合多个类型的生态功能区域特征概括而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运用过程中也要根据所属地区的内外部特征对相关方法进行调整。
3生态服务价值的确定
3.1水源涵养服务指标体系
生态功能区的涵养水源功能是指结合外部气候、土壤和植被等生态因素,通过截留降水、抑制蒸发和地表径流缓冲等方式锁住土壤水分,维持生态功能区水资源平衡。生态功能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分解为四个层面,根据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别为:土壤概况、外部气候、植被覆盖以及地形状况。土壤是水分涵养重要的物质载体,直接关乎水源涵养服务质量的高低;外部气候条件是水源涵养功能重要的外部支撑条件,其重要性仅次于土壤概况,两者权重之和在70%以上。对这四个层面作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并根据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土壤概况所涵盖的指标为:土壤质地、孔隙度以及植物根系层深度;外部气候指标为:降水量和蒸发量;植被覆盖指标为:植被种类、植被截流水平、枯落物储量以及枯落物涵水量;地形状况指标为:坡度和坡长。
3.2土壤保持服务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是山区、高原、草原等生态区域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植被通过发挥对降水的阻滞、截流以及削弱作用,降低了土壤被侵蚀的力度;另一方面,植被根系能够有效地稳固土壤。生态功能区域的土壤保持功能按重要性高低排序分别为植被覆盖、外部气候、地形状况和土壤概况。植被覆盖和外部气候权重之和在80%以上。对这四个层面作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并根据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植被覆盖所涵盖的指标为:植被覆盖率、植被丰富度;外部气候指标为:降水强度、降水量和径流指数;地形状况指标为:坡度和坡长;土壤概况指标为:水稳性、团聚体特征、表土渗吸指数、土壤侵蚀度。
3.3防风固沙服务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度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状况越差,土壤被侵蚀以及发生强风携带沙尘的概率越高。生态功能区域的防风固沙功能按重要性高低排序分别为植被覆盖、外部气候、土壤概况和地形状况。防风固沙服务指标体系中,植被覆盖和外部气候权重之和在80%以上。对上述四个层面作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并根据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植被覆盖所涵盖的指标主要为:植被覆盖率;外部气候指标为:大风时数和风速;土壤概况指标为:土壤质地、土壤团聚度以及土壤湿度;地形状况指标为:地表粗糙度。
3.4生物多样性服务指标
生态功能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功能按重要性高低排序分别为景观及生态系统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外来物种的干扰度,其中前两者权重之和为90%。对上述三个层面作进一步的指标细化并根据重要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景观及生态系统层次多样性指标分别为: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多元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标为:国家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标、国家保护动物多样性指标;外来物种干扰指标为:外来物种入侵度。该指标体系中,植物因素在其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植物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
结语:
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流域生态恢复迫在眉睫,生态恢复投资巨大。目前的生态恢复必须由政府领导。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引导上下游共同参与,三方合作,加快流域生态恢复进程。从长远来看,当政府帮助流域恢复生态环境之后,接下来应该由流域上下游共同治理,即只有在上级政府制定的约束机制下,上下游达成帕累托最优策略(上游保护,下游补偿),才能使流域进入健康和谐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胡振通,孔德帅,靳乐山.草原生态补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的差别化和依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1):152-159.
[2]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等.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27(10):4289-4300.
论文作者:杨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生态论文; 流域论文; 植被论文; 土壤论文; 指标论文; 水环境论文; 功能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