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论文_李秋霞,蒲嘉泽*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论文_李秋霞,蒲嘉泽*

李秋霞 蒲嘉泽*

(南京市浦口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摘 要】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给予兰索拉唑30rmg加入生理盐水lOOm]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疗程均为5d。观察2组止血效果。结果 对照组68例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后,显效20例(29.4%),有效44例(64.7%),无效4例(5.9%),总有效率94.1%。观察组68例患者采取兰索拉唑治疗之后,其中显效25例(36.8.%),有效41例(60.3%),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兰索拉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虽然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并发症患者中其病死率仍相当高。迅速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是控制

消化性溃疡出血、促进溃疡愈合的关键。为评估兰索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我院2012年10月一2014年10月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或糜烂出血性胃炎,排除消化道肿瘤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8例患者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45岁;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复合性溃疡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6例,观察组68例患者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8-80岁,平均42岁,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复合性溃疡11例,急性胃粘膜病变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止血、补液、抗休克和原发病治疗。对照组68例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每次4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68例患者采取兰索拉唑治疗,每次3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未使用其他抑酸剂和止血药,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止血评定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血红蛋白计数稳定;胃管抽吸液变清无血液;胃镜检查未见活动性出血;呕血、黑便情况停止或粪色转黄;大便潜血显示阴性。以上5条标准符合2条即为止血。

显效:用药后3天内消化道停止出血;有效:用药后5天内消化道停止出血;无效:用药5天后仍有活动性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x2检验进行组间率对比;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68例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后,显效20例(29.4%),有效44例(64.7%),无效4例(5.9%),总有效率94.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68例患者采取兰索拉唑治疗之后,其中显效25例(36.8.%),有效41例(60.3%),无效2例(2.9%),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用药中出现腹胀、眩晕,未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一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停药后恢复正常;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表[(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8 20 42 4 94.1

观察组 68 25 41 2 97.0

X2=1.24, P=0.27>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胃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基本措施是药物止血,药物止血具有止血快、技术要求不高的特点和经济上的优势,患者更容易承受。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是通过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使凝固的血栓不被胃蛋白酶破坏,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H1。研究表明,血小板聚集、胃蛋白酶活性均对pH值有高度依赖性,血小板在pH>6时才能聚集,胃蛋白酶在pH 4—6时失活,pH>6时被破坏,所以胃内pH>6才能达到止血目的。因此质子泵抑制剂要起到止血的作用,就需要将患者胃内pH值提高至6以上[1]。 兰索拉唑作为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它具有抑制酸分泌的作用,它对于HH+-K+-ATP酶并不是直接抑制的,而是通过在患者胃壁细胞的细胞内小管的酸性环境下,转化为次磺酰胺形式的药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磺酸,转化后的药物HH-K-ATP酶SH基发生结合,就会失去原有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兰索拉唑还能问接使胃窦部G细胞释放的胃泌素增加,致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及对胃肠细胞起营养作用;兰索拉唑还能升高胃黏膜电位,维持胃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并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胃十二指肠病变黏膜的修复愈合及止血(2)。

与奥美拉唑相比,兰索拉唑的抑酸作用与其相似,但又有一定区别,兰索拉唑稳定性更好,更为安全,且抑制胃酸分泌效果更强。兰索拉唑不会抑制或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且对其他药物影响较小,适用于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安全性高。兰索拉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腹泻、头痛发热等,也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关节疼痛、胶原性结肠炎等,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兰索拉唑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0%,高于采用奥美拉唑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陆文权.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内出血临床观察[J].内科,2013,8(4):372-373.

[2]翁永平.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2(6):689-690

论文作者:李秋霞,蒲嘉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论文_李秋霞,蒲嘉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