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中的宋代建筑论文_张楠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本文通过品读《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中关于城市布局、街巷特色、建筑肌理等方面的资料,由此分析得出宋代街市建筑其有别于其他朝代建筑的特色之处,并通过分析得出北宋都城的特征及形成城市形态变革之诸多现象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宋代 建筑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layout, streets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fabric in the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and Dongjing Menghua Lu, studies the architecture significance in Song Dynasty, then tries to reveal deeper causes of the changed urban form.

【Keywords】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Dongjing Menghua Lu; Song Dynasty,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0-0192-03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建筑的更新,人们对古建在建筑中重要性的认知逐渐深刻明晰,保护古建的意识愈发明确,在古建筑中留存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研究古建,除却实地考察、测绘,还可以通过书面材料进行研读,《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正是我国古代文化所遗留下的艺术瑰宝,是研究北宋汴京城市形态、建筑特征及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描绘的是北宋徽宗赵佶政和、宣和年间汴京城市的繁荣景象。画作中共计绘有各类人物800余名、房屋楼阁百余间、船舶20余艘、牲畜90余头,树木170余棵,画面精细生动,虽是艺术作品却能充分体现出北宋年间汴京中的生活景象。

孟元老所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亦是十分重要的北宋城市、经济研究资料,文字生动详实的描写了汴京的城市布局、街巷、店铺、饮食、节日方方面面的内容,从中反映出北宋京都的繁华之象,其生活便利程度、饮食休闲娱乐处所之多已超出想象。

1.东京开封府盛景

北宋都城为东京,也称汴州,即现在河南开封,曾在历史中作为七朝古都,也是《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中所描绘的对象。最早建都于开封的是战国中的魏国,后秦灭魏,经过数百年的蛰伏后至唐代中期其发展才有了转机,由于汴州水陆发达,漕运便利,具有交通、漕运、军事等重要地位,唐白居易谓之“水陆要冲,运路咽喉”,后经周世宗重新规划建设,已具帝都规模,宋时亦建都于此,至此已是“汴京富丽天下无”,好一番繁华景象。

宋都相较之唐代都城,其特点是商品经济的愈发繁荣促使城市形制发生了改变,唐朝时居住、交易区界限分明的坊、市分离制度已不能满足宋代繁荣的市场,且后周的改革已拆去了临街的坊墙,也就意味着可以允许百姓临街开店、面街而居,坊、市分离的形制已逐步变为坊、市合一,交易区在宋朝时已扩大至全城,成为敞开型的封建商业城市。

2.《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建筑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十分丰富,画卷全长5.25米,高25.5厘米,将汴京郊外的风光、汴河上繁忙的交通运输景象、街道中热闹的贩卖、沿街的房屋建筑特色及城市中各色人物的衣着、活动描绘的惟妙惟肖,场面震撼而精妙,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均极高。

虽然绘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无法与史实全部对照,但《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景象还是很好的反映出宋代街市及建筑的特色。画面中的建筑既有壮观的城门城墙、宁静致远的寺院、也有大量的民居、商铺、官舍的描绘,每一笔都抓住特点,形象传神。

(1)城门、城墙

画面中描绘的城楼高大壮观、是城市闹区与一般交易区的界点,走出城门即从热闹的商铺来到了形式自由的外城,由于画面中城墙的残破与史书中记载的汴京外城城墙规整的形象不符,推断这一城门应是内城中的一段,其东侧郊区一带尚不繁荣,西侧则是东京最繁华的闹区。

画面中的城楼为五开间、两层高(下层为入城城门)的庑殿顶建筑,下层正立面中间的一间作大门用,门洞为直梁式洞顶,与拱型门洞可作区别,两侧为实墙,上层檐有斗拱,墙面似有长条形花格窗,侧面中门向上有一磴道,可由此登上城楼二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宋都守卫严格,百姓的活动井然有序。

沿着画面中城门外的护城河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一座佛寺,门口仅有一位僧人伫立在门外,寺院坐北朝南,与其两侧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凹”字形空间节点,大概可以推断出寺院两侧的商铺是应着寺庙活动而建造的,是街道文化与街道空间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寺院正门为三开间、一层高硬山顶建筑,主建筑左右两侧各有一开间宽高度略低的门房。寺院檐部有斗拱、檐廊有杈子,大门左右两扇上的门板排钉清晰可见,门外土路上的行人稀少,画面显得宁静清幽。

(3)商铺

商铺是《清明上河图》建筑描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能烘托出北宋东京热闹繁华的街市景象,也能生动写实的表现出北宋商铺建筑的特点,尤其是城门内的商铺街市,其业态丰富、场面宏大,实在是精妙绝伦。

a.“赵太丞家”医药铺

闹市区中的尾部,有一家名为“赵太丞家”的医药铺,门庭上高挂的四个方形木板上的文字即为其名,门口另有四块招牌写出其主治病症。门内布置类似于厅堂,两侧放有木凳供病人坐,画面中店内站有3人,两人站着一人坐着,似正在诊断病情。该店铺位置面街而市,招牌也排列在街边,可见东京的商铺形式布置较自由,且医药在当时社会是个牟利行业,类似于“赵太丞家”医药铺的店铺实属不少。

b.“刘家上色沉檀香铺”香药铺

画面向右看,位于闹区尾部十字路口左侧有一家名为“刘家上色沉檀香铺”的香药铺,该铺同样面街,房屋高敞,似可看出店内布置了座椅,招牌挂于屋檐侧,有类似欢门之类的装饰物高耸,门前一条平坦大路,有挑担运货的行人经过,描绘出东京街市的售卖气氛。香料贸易由于利润优厚而在宋代商品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店名说明该店铺以售卖檀香为主。

c.“孙羊正店”酒店

画面继续向右延伸,在位于“刘家上色沉檀香铺”的十字路口向前不远,就有一家名为“孙羊正店”的酒店,“正店”对应“脚店”命名,是指可以购买官曲并造酒、卖酒的店铺,而“脚店”则从正店批发酒进行售卖。画面可以看出,“孙羊正店”门面较大,为两层楼高,建筑较周边较高大,楼上酒旗高悬,门前立有彩楼欢门,店门左右两侧各有招牌写有“正店”、“香X”,且门前往来十分热闹,可见一定是高朋满座。图中亦画有一间名为“十千”的脚店,虽没有“孙羊正店”宽敞,但也是有气派和经济实力的。据记载,东京城内仅如这般大小的正店就有70家,脚店则更是数量繁多,酒店兴盛,应是东京最大的行业之一。

d.“久住王员外家”邸店

位于“孙羊正店”对面的街角有一家名为“久住王员外家”的邸店,邸店是供旅客住宿的地方,该店房屋高大,主建筑为两层高硬山顶,且院落重重,是一间规模较大的旅店,画面中似画有客房中的一位读书人,极是生动。东京城中沿河分布着多处邸店,《清明上河图》中也画有多家,可见邸店也是东京城内的一大盈利行业。

(4)民居

《清明上河图》中对民居的表现亦是精彩而多样,既有郊区简陋的茅屋农舍,普通的瓦屋民居,还有高门深宅的富家大户,且市郊建筑低矮朴实,至闹市区则高大奢华,可见建筑的分布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匹配的。

画面中的民居建筑多为单层,城门外有茅草顶的农舍,城门内则多为硬山顶瓦屋,临街处开店且有侵街现象,为住家时则四面围墙完整,多为长条形木棱窗;为店铺时则至少有一面至两面开敞,用以摆放桌椅及顾客入店之用;论及官舍,画中则是高大严整,檐有斗拱而门扇两开,院落深邃而生活奢华。可见宋朝的民居建筑其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3.《东京梦华录》中的宋代建筑

《东京梦华录》则是用文字记载了宋都东京的繁华及其商铺买卖的繁荣,例如“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前广阔,望之森然,毎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足可见金银彩帛之价高,宋都达官显贵生活之奢华;又如“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及其下文写出了相国寺内“万姓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热闹非凡;且文中多用“人烟浩闹”、“人烟市井”等词汇来形容街市上行人之多,极其热闹,可见北宋东京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从商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且商铺遍布各个街巷,从白昼到深夜均有买卖进行。

4.总结

无论是《清明上河图》还是《东京梦华录》,描绘的都是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而形成这种繁华的原因,则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接着城市发展、人口膨胀、城市扩大,从而走向了愈发繁荣的循环。而商品经济繁荣下的汴京,展现出其活力与特色,由于商业区域没有严格的限制,且两宋时期城市管理的核心变为厢坊制,使得整个内城都布满了各色商铺、商人及玲琅满目的商品,即使皇城中也并不例外,怕是今日的我走在其中,也会惊异于其经济的繁荣而流连忘返。

《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主要街道往往很宽,而商铺则经常在原有肌理外部占用街道空间形成临时的铺面或流动的摊位,甚至住宅也有附加组团的情况,因而在原有较规整的肌理外这些新的加建使得街道界面更加丰富、空间也有了弹性,以至于宋代时住宅商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侵占街道的过程,可以说宋代城市街坊内部的肌理是非匀质化的。

北宋汴京的城市特点除了上述之外,还因为人口的膨胀而出现城区的“溢出”现象,聚集的人口渐渐向外城扩出,使得城区扩大,而出于防卫的需要,则会新筑城墙,重新包裹扩大的城区。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虽不足以反映史实,但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之类的画作及文字仍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研究画面也比单单阅读文字来的生动、直观,且能看到文字无法描述的细节。同时,对于宋都东京的城市特点,也不能认为是完全区别于唐代的,历史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转变的,宋代的厢坊制也是在唐代的城市结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参考文献

[1]雷绍锋.臆说《清明上河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7.

[2]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6.

[3]包伟民.宋代城市研究[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7.

[4]刘涤宇.北宋东京的街市空间界面探析——以《清明上河图》为例[A].城市规划学刊,2012.3:201.

论文作者:张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  ;  ;  ;  ;  ;  ;  ;  

《清明上河图》及《东京梦华录》中的宋代建筑论文_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