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18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中国论文,企业家论文,企业经营者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次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经营者普遍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的发展。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认为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
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同企业履行经济、法律、伦理、公益四个方面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其中,对经济责任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公益责任;对股东、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客户、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比较关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顾及的事。不少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
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主要是“污染环境”、“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不正当竞争”、“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拖欠货款”、“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商业贿赂”等。
调查发现,对社会责任认识不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和方法缺乏了解、企业经营困难、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以及社会相关部门责任履行不到位,被企业经营者认为是导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尤其需要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借鉴有关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和国际标准,总结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商业文明而共同努力。
第一部分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与认识:(1)企业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3)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及认同程度;(4)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1、企业经营者普遍认为“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比较关注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说法,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表示认同,同意的占 95.8%,不同意的仅占3.7%。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也认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87.4%和78.4%。相对而言,赞同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比重相对较低,同意的为67.9%,不同意的为31.5%。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之外的责任”等说法,调查结果显示,同意的分别为8.3%和23.3%,不同意的分别为90.7%和74.9%。调查表明,总的来说,企业经营者并不赞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己无关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企业经营者在认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比较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可能会权衡企业自身发展和社会贡献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企业经营者同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另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顾及的”说法,有40.8%的企业经营者表示同意,不同意的有58.3%。
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企业经营者占83.2%,认为“不太重要”的占11.5%,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3.8%。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而且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者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另外,学历比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对此认同程度也较高。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大企业的事情”,“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基本责任之外的责任”等说法,调查结果显示,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营者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这进一步表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亏损企业以及处于衰退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企业成本增加顾虑比较多。
2、企业经营者对经济责任认同程度最高,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本次调查借鉴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参考相关的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0个题目来具体了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高度认同企业各个方面的责任,认为企业很有必要履行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公益责任。对履行这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打分在5.64~6.49之间。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四类责任的必要性的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最高(平均为6.49),对伦理责任的认同程度次之(平均为 6.36),对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居第三(平均为6.23),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平均为5.64)。
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各类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说,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各类社会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加认同企业社会责任。
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情况来看,女性对各项企业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略高于男性;学历比较高的更加认同企业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而学历较低的对于企业公益责任,如“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和“捐助慈善事业”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年龄较大者对于“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和“维护员工权益”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而年龄较轻者对于“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
在企业经济责任的各项中,对“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6.62和6.51。其他依次是“依法纳税”和“保障股东权益”,这表明企业经营者把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摆在首要的位置。
在企业法律责任的各项中,对“守法经营”和“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分别为 6.52和6.43,其他依次是“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在同业竞争中遵守公平竞争原则”、“在用工、招聘中提供平等机会”,最后是“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相对而言,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内部运作相关的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外部法律责任的认同程度。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企业经营者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经营者对于部分法律责任(包括“不从事贿赂;腐败等行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治理和补偿”和“不干扰企业所在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在企业伦理责任的各项中,对“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6.62,表明企业经营者有很强的客户意识和市场导向。其他依次为“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员工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会”和“维护员工权益”。从不同地区看,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维护员工权益”的认同程度,东北地区的企业经营者最高,东部地区最低。
在企业公益责任的各项中,对“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认同程度最高,打分为5.95。其他依次为“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和“捐助慈善事业”。这表明企业经营者认为履行企业公益责任的首要工作是提供就业机会,其必要性比参与公益活动、捐助慈善事业更高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对公益责任的认同程度低于对经济责任的认同程度,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促进国家的发展”的认同程度高于对“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认同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可能有一个隐含的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国家发展的首要途径是创造财富,而不是参与社会公益。
3、企业经营者对股东和员工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客户和社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意识
将上述反映企业各方面责任的20个题目按照责任对象的不同来分类,可以计算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承担各类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必要性的认同程度。其中,消费者权益责任的打分最高,为6.62,其他依次为:股东权益责任、员工权益责任、环境责任、客户(同行)权益责任、国家社会责任和社区权益责任。
调查表明,总的来说,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利益相关者 (如股东和员工)的责任意识高于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如环境、客户、社会、社区)的责任意识。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消费者“得到高度重视,其原因可能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或服务)”是企业获取利益的主要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从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来看,企业经营者对各类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认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盈利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国家社会责任、员工权益责任、社区权益责任及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处于衰退阶段企业的经营者对各方面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员工权益责任、消费者权益责任及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都相对较高;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和员工权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东北地区企业的经营者对于员工权益责任和环境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另外,学历比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对于股东权益责任和员工权益责任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
4、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和国际经验的熟悉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的兴起,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已经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发展战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多个国际组织提出了多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本次调查了解了我国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国内外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做法”,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54.7%,不熟悉的占 17.4%,不清楚的占27.9%;对于“同业中领头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51.3%,不熟悉的占16%,不清楚的占32.7%;对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51.3%,不熟悉的占19.9%,不清楚的占28.8%;对于“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国际标准”,熟悉的企业经营者占26.3%,不熟悉的占21.9%,不清楚的占51.8%。
调查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还没有系统了解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观点和国际标准,对于“同业中领头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和“国内外公司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典型做法”的熟悉程度还有待提高。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的经营者高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低于其他类型企业。另外,东部地区企业经营者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国际标准”的熟悉程度高于其他地区。学历较高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相对较高。
第二部分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
本次调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1)企业经营者对于本企业和同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评价;(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的看法;(3)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4)对一些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原因的分析。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提升形象被当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因
调查结果显示,65.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过去三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感“有所提高”或“明显提高”,认为“没什么变化”或“下降”的分别为24.7%和10.1%。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比较高。对履行法律责任的表现评价最高 (平均为5.95),其次是伦理责任(平均为5.75),经济责任居第三(平均为5.59),公益责任居后(平均为5.14)。
比较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发现,企业经营者对自己企业履行对消费者、股东的责任的评价比较高,对“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产品(或服务)”和“实现了股东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评分分别为6.23和 5.71。员工权益方面,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履行对员工的基本责任的表现评价较好,对于“及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以及“有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具体措施”的评分分别为 6.51,6.06和6.11。相对而言,对于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评分比较低,只有5.27。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本企业“在同业竞争中,有时被迫采取不规范的做法”和“采取过恰当的避税措施”,选择“符合”的企业经营者分别有31%和58.3%,选择“不符合”的分别有64%和31.9%。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对于同行和国家的权益的尊重还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83.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本企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公益活动”,77.7%的企业经营者所在的企业捐助了慈善事业。调查中了解了企业过去一年在社会捐赠方面的支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0%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社会捐赠。22.5%的企业过去一年中的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67.5%少于10万元,仅有10%没有捐赠。
不同类型和经营状况的企业在社会捐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企业的社会捐赠相对较多。在过去一年中,有60.7%的大型企业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上市公司为50.5%,国有企业为27.9%,民营企业为19.9%,盈利企业为26.4%,成熟阶段的企业为26.3%,成长阶段的企业为24.4%。
调查结果显示,成立时间较早的企业的社会捐赠明显高于成立时间较短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 10万元的企业中,1978年以前成立的企业占27.2%, 1979-1992年间成立的企业占29.1%,1993-2001年间成立的企业占21.1%,2002-2006年间成立的企业占14%。
另外,参与社会捐赠的企业的地区差异并不大。在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企业中,东部地区企业占23.6%,中部地区占21.8%,西部地区占20.5%,东北地区占18.1%。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企业中也有一定比例(12.1%)的企业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
从不同行业看,过去一年中社会捐赠超过10万元的企业的比重在30%以上的行业有:采掘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黑色冶金、化纤。
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经营者看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动因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调查中请企业经营者从12项可能的原因中最多选择三项,作为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结果选择比重最高的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为71.3%。其他被选项目按照比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38.9%)、“获得政府认同”(37.7%)、“建立持续竞争优势”(33.4%)、“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29.1%)、“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追求”(25.8%)、“更好地创造利润”(17.8%)、“减低法律风险”(9%)、“更好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8.1%)、“应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5.7%)、“应对竞争对手的压力”(2.9%)等。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比重远高于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比重。另外,选择“获得政府认同”的比重居第三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的重要性。有一定比例的企业经营者把“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和“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追求”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之一,反映了企业家的个人因素可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分组来看,对于企业较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因,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成立时间比较早的企业的经营者;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盈利企业、处于成长和成熟阶段企业的经营者;选择“获得政府认同”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成立时间比较短的企业、亏损企业、开创阶段企业的经营者;选择“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的比重相对较高的有中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亏损企业、处于开创或衰退阶段企业的经营者。
另外,文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比重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而后者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和“树立企业家个人形象”的比重高于前者。
2、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同行中多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评价一般,认为履行得“较好”或“很好”的有15.1%,履行得“一般”的有46.6%,“不太好”或“基本没有履行”的有38.3%。企业经营者中,认为目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比较多”或“很多的有14.7%,认为“一般”的有44.1%,认为“比较少”或“很少”的有41.2%。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较好,而对同行中其他企业的评价一般,二者的差异值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对同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大型企业的经营者略高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略高于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另外,盈利企业、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企业、成立时间较早的企业的经营者对于同行的评价相对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最突出的表现是污染环境和不讲诚信。调查涉及了17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结果显示选择“污染环境”的比重最高,达54.1%。其他选择比重比较高的有:“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45.6%)、“偷税漏税”(42.5%)、“不正当竞争”(39.6%)、“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35.5%)、“拖欠货款”(31.7%)。除了“污染环境”之外,其他选择比重超过30%的都与不讲诚信有关。其他选项按选择比重大小的顺序依次是“违法违规经营”(26.8%)、“拖欠或压低员工工资”(26.8%)、“不顾员工的安全和健康”(26.1%)、“商业贿赂”(24.5%)、“拒绝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6.6%)、“侵犯知识产权”(15%)、“不履约”(14%)、“损害股东权益”(13.8%)、“披露虚假信息”(8.2%)、“用工、招聘中存在歧视”(3.9%)等。
总的来看,企业经营者认为一些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对本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和伦理责任的评价却相对较高。
调查表明,企业对社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如客户、消费者、竞争对手、供应商、采购商等)的责任履行状况最差,对员工的责任履行状况其次,对股东权益的损害相对比较轻。
分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污染环境”问题,东部地区企业、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关于“偷税漏税”问题,国有企业、盈利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关于“拖欠货款”问题,东部地区企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关于“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东部地区企业、上市公司、盈利企业的经营者表现出更高的关注。
另外,文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经营者对“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不履约”和“披露虚假信息”等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
3、导致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困难、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诚信缺失以及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关于“导致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选择较多的是“企业经营困难” (54.4%)、“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不高”(49.7%)、“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48.8%)和“社会相关部门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29.4%),其他依次是:“恶性竞争”、“主管部门中存在腐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培训不够”、“对违法违规企业惩罚不够”、“同业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影响”、“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等。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被视为导致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首要外在原因,如前所述,调查也发现企业经营者认为不讲诚信是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关于诚信,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于“在和您周围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否需要小心提防”这个问题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回答“需要提防”的占61%,认为“不需要提防”的只占30.7%,“不清楚”的占8.3%。调查表明,如何改善社会诚信环境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对于“妨碍我国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捐赠的主要原因”,企业经营者选择最多的是“企业经营困难”(52.2%),其他依次是:“社会福利及救助制度不健全”(40.4%)、“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不强”(40.2%)、“没有税收政策的鼓励”(37.3%)、“对接受捐赠的机构缺乏有效监管”(34.7%)、“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14%)、“社会期望过高”(10.9%)、“媒体报道后导致更多的捐赠压力” (10.1%)、“社会捐赠渠道不够丰富”(8.1%)、“企业短期行为”(8%)、“股东不认同”(7%)、“企业经营者怕‘露富’”(7%)、“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2.8%)等。
调查表明,要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公益责任,不仅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感,而且需要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
本次调查还了解了企业经营者对于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措施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企业经营者选择“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54.7%)和“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50.6%)。其他措施依次有:“促进社会各界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改善体制环境”、“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政府主导推行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大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力度”、“规范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
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在充分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的同时,也寄希望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共同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利益相关者理论论文; 员工权益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公益企业论文; 社会认同论文; 法律论文; 商业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