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ernet 网的华侨华人信息研究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侨论文,现状论文,华人论文,信息论文,Interne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的特点
在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地区、国家和民族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遍及全球的华侨华人群体和华侨社会。他们在对侨居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以高度的爱国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交往,成为世界进步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华侨华人文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由此引起国内外各界对华侨华人问题的关注,具有范畴广、含量大、文种多、类型杂且纵贯千年、横跨全球等特点。
2 华侨华人信息研究现状
欧美和东南亚等华侨华人聚居地区和国家的一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系统里,都设有华侨华人研究机构,以探索发挥他们积极因素的机制。但是,大家对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这一重要环节却忽略了,截止目前,还没有设置这样的专门机构从事这项工作,形成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领域的空白。而这又恰是侨务工作、学术研究和祖国联系海外数千万赤子共谋振兴中华大业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我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抛弃,而应加以系统收集并入中华历史文献宝库。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建立基于Internet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快速有效地传递给全球华人世界。目前,东南亚地区已建有Internet网的华人商业信息资源网站。
2.1 新加坡“世界华商总汇网”
东南亚地区属华人侨居密集的区域,长期以来,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聚集密度高,从事收集研究者及相关机构时有出现。最近据星岛日报报道,新加坡新华总商会华商网络私人有限公司成立了“世界华商网络”,其宗旨在于结合现今最先进的通讯科技和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的华商资料有系统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传达给世界各地的商家,以提高全球(含中国、美国等53个华人侨居国家)商家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世界华商网络”提供的资源包括:“商团资料”、“商号资料”、“商业活动”、“商贸机会”、“商贸动向”、“商贸市场”和“商贸网络”。该网络以相同的文化(可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语言访问)背景为基础,通过网络将成千上万的华商资料,有系统地供给数以万计的用户。“世界华商网络”是1995年12月8 日由新加坡新闻部长兼卫生部长杨荣文准将主持启用,通过WWW地址http://cib.com.sg 便可进入该网络。该网至今已达二百万次的访问。这表明,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是当今侨务和文献信息工作的一大趋势。
2.2 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CLC)建立的“香港1997回归网站”
97香港的回归使国内各界人士对了解香港兴趣日益高涨。为此,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在新华社的支持下建立“香港1997回归网站”,可从WWW地址http://www.hk97.china.com入站。 该网站包括以下内容:
“香港回归历程”:本栏分九个部分介绍了香港怎样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政府为收回香港所作的努力。
“香港图片史”:本栏收集的珍贵历史图片,按年代编排,并配以简明扼要的说明文字,全面介绍了香港的历史。
“香港档案库”:目前本栏包括“法律文件”和“历史文献”两部分。在“法律文件”中,收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在“历史文献”中,收集有《中英联合声明》。
“行政长官专页”:这是香港特别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专栏介绍。
“庆归活动”:本栏按月以图片形式报道香港各界庆祝回归祖国的有关活动,并预告国内、香港和海外有关庆祝回归的活动。
“香港百科”:这是一部电子版的香港百科全书,内容包括香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旅游、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介绍。
“九七新闻”:本栏刊登有关香港的新闻,除了“今日新闻”外,还有“新闻库”,收录了1997年以来有关香港问题的新闻报道。
2.3 暨南大学图书馆的“世界华侨华人信息网”
暨南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华侨大学,历来关心华侨华人问题,十分关注这个领域情况的发展变化。在专业设置、招生、教学、科研以及图书馆藏书建设都体现了侨校的特色。学校在致力于对华侨子弟培养的同时,从各方面开拓同华侨社会、华侨团体、侨乡和华侨领袖各层面的联系,开展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图书馆、各院、系资料室,研究所等、都特别注意对华侨华人文献的采购和收集,并设立了华侨研究所和资料室,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资料收集。由此,形成暨南大学收藏华侨华人中外图书种类较多的特色,这也构成了我校藏书的优势。
为了配合学校的特色建设,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教宣传司批准,图书馆建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的任务是采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和科学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华侨华人的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通过联入校园网及国家教育科研网,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文献信息服务。面向“香港回归”祖国,该中心拟建设“华侨华人信息网络”,通过校园网络、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以充实我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上的专题数据库资源,并面向“港澳台”地区乃至全球开展文献网络化服务。
为加强“华侨华人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该“中心”开展专题文献的研究:
2.3.1 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工作。“中心”成立以来, 集中力量对有关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序、分类并拟建立华侨华人概况、侨务政策与法规、华侨华人人物与会议、华侨华人社会与华侨华人团体、华侨华人历史与华侨教育、归侨与侨乡建设等六个专题文献数据库。
2.3.2
开展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发“世界华侨华人信息网络”。
香港大学图书馆获悉我们在搞华侨华人文献的工作后,曾于1995年来信表示愿在这个项目上建立合作的意向。因此,我们向侨办的报告中,就提出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发华侨华人文献的请示。国务院侨办文教宣传司(95)文教字第248号批文言明:经研究, 同意你校图书馆与香港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并建立“华侨华人专题文献数据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工作和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国家的侨务工作里面来,作为侨务工作的基础或基本环节予以支持。笔者相信,港粤地区文献信息的交流合作,将使文献资源在促进东南亚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巨大的效益。目前,该网络可提供“华侨华人法律法规数据库”、“华侨华人书目数据库”、“华侨华人人物数据库”和“华侨华人论文数据库”资源,从WWW地址http://libgp.jnu.edu.cn/入站。
3 抓住机遇,开拓交流与合作领域
华侨华人文献信息是我国文化历史文献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实现港粤两地文献信息的合作,丰富和发展Internet网络华侨华人专题文献信息,充实Internet网络中文文献资源,作为毗邻香港的广东地区,应抓住时机,积极开拓交流与合作领域。
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洲,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是当今任何国家的侨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华侨华人文献也到了该收集、整理和收藏的地步。不论从华侨历史文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国家的侨务工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来说,都应该对散布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记载有华侨华人思想活动和生活事迹的文献加以收集、整理和开发。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联系几千万海外同胞的纽带。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侨务工作和华侨研究都有巨大的发展,但从华侨华人文献资源的开发工作来看,还存在滞后现象,难以快、准、全地获取所需资料,扩大对外交流和实行资源共享,影响侨务工作和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因此,要使侨务工作和科学研究继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文献信息这一基础工作,用现代通讯手段密切跟踪侨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获取有关的文献信息,并用计算机技术对华侨华人的文献资料加以全面周密的整序,建立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形成全面系统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的科学体系,并配以先进的检索手段,快速、准确、全面地向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进一步用网络技术把侨务工作与国内外的华侨研究单位、华侨社团和各方面的领袖人物等直接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覆盖全国乃至世界的华侨华人文献信息网络。
标签:华侨华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