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教育学院17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 西藏 拉萨 850000
摘 要:本文以西藏大学生的视角,研究分析了当代西藏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给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西藏大学生 就业现状 解决办法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的一项重要保障。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就业的重要群体,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发挥该层次人才的骨干作用,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西藏地区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
1.自主择业起步晚,就业进程缓慢。西藏自治区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特殊的民族地区,自主择业起步较晚,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例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教育背景的实际情况,使得就业进程缓慢。
2.就业问题严峻,就业观念闭塞。在就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其就业压力不容小觑,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极其严峻。西藏自治区由于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缓慢,大部分本地大学生就业观念闭塞,毕业生一般将就业目标锁定到公务员、事业单位中,且大多数不愿到区外就业。
3.区内就业压力大,区外就业比例低。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有西藏高校大学生区外就业比例较低,且由于西藏自治区各方面起步较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相对来说优势并不明显,形成了西藏高校大学生留在当地就业的态势,增大了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
4.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自身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一部分人“工作难”,而一部分职业和企业“招工难”,导致就业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不平衡,进而导致就业结构失衡。而西藏地区由于语言、传统风俗的影响,就业的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三、西藏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高寒、缺氧以及冻土等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特征,造成西藏地区相对落后,就业问题也较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传统观念的影响。西藏地区由于现代化起步较晚,传统观念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依旧存在。
3.西藏高校的招生选择方向和就业空间。西藏高校的招生渠道主要还是针对藏区本科生,这就导致一大部分的藏族学生或者本地生源的汉族学生不愿意到区外去工作学习,想要留在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薄力,也方便照顾父母家庭。二是相对于区外其他省份来说,目前西藏自治区各方面发展空间较大,并且区政府在西藏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也多有扶持,吸引了一些有想法、有才能的大学生在这里施展拳脚,干出一番事业。当然,这也体现出了西藏自治区要培养出“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人才的教育方针。除上述因素外,西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企业用人体制的不完善,西藏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基数不断增大,西藏自治区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会更加突出。
四、西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沿线的带动以及西藏全面推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西藏地区的教育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五、西藏地区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1.大力发展经济,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大学生本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掌握多种技能,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3.注重社会作用。张苏春认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要注重社会的作用,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科学引导家长和学生的就业观念,转变社会对部分职业歧视的风气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西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呈现出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较高、捧“铁饭碗”的毕业生所占比例高、毕业生“内销型”就业比例极高、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极低、面向企业等主要就业市场的比例低以及毕业生中继续升学深造的比例低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就业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毕业生及家长就业观念保守、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面狭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政策改革滞后与主要就业领域范围狭小、整体改革滞后和现实存在的困境不利于养成进取心态、办学模式和办学条件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就业政策联动性不强且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提出,从国家、社会和家庭、高校以及就业者自身努力进行转变,以期改变目前的就业困境。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调查,期望该研究成果能够为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论文作者:朱婉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西藏论文; 西藏自治区论文; 大学生论文; 区外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 高校论文; 地区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