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兰州大学护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补气宣肺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气宣肺化瘀方。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均有不同比例的患者出现症状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MW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补气宣肺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补气宣肺;化瘀;慢阻肺;稳定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14-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主要划分为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两种类型。稳定期患者的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状较为轻微,合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缓病情的进展。笔者对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8~81岁,平均67.48±8.93岁,病程10~31年,平均15.70±4.77年,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为I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1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3岁,平均69.93±9.44岁,病程9~30年,平均17.55±6.12年,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为I级14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入选的COPD患者诊断、分级标准及分期标准都参考2013年修订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来进行制定,其中中医症型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将其划分为气虚夹痰、夹瘀型[1]。
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提出的COPD稳定期Ⅱ~Ⅲ级治疗方法[2]应用3喷q8h异丙托溴胺气雾剂以及0.1g bid茶碱缓释片,两种药物均为支气管舒张剂,同时使患者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行呼吸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低流量氧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自拟方补气宣肺化瘀方。药物组成:党参20g 黄芪30g 炒白术30g 茯苓10g 前胡10g、桔梗10g 枳实10g 浙贝10g 海浮石20g 炒桃仁10g 川芎30g 王不留行10g 莪术10g 炙甘草10g 痰多胸闷、咳痰清稀加半夏10g 陈皮10g 瓜蒌10g 加水煎服,取药汁500ml,一天一剂,分两次口服。1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若治疗期间出现急性加重,均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3.观察项目及方法
3.1 主要临床症状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3]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喘息、哮鸣、气短)进行评价
3.2 运动能力参考Morales-Blanhir等使用的方法并加以改进,用6 分钟步行距离(6MWD)评价。
4.疗效评价
4.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4.2 6分钟步行试验
在平坦的地面上划分出30.5m的直线距离,患者在的平坦地面作往返运动,速度由患者自己决定,每隔两分钟由检测人员报时一次,并要对其出现的不适症状予以准确记录,若是患者不能坚持,那么应暂停开展试验。6分钟结束后计算其步行距离。1级:小于300米;2级:300~374.9米;3级:375~449.5米;4级:大于450米。(3~4级接近正常或达到正常)。
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Excel录入, 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所得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6.治疗结果
6.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6MW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
7.讨论
COPD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证”等病证范畴。肺胀出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辨证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之虚损,标实是指痰浊、瘀血、水饮。
本方用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肺健脾,前胡、桔梗、枳实宣通肺气,浙贝、海浮石化痰散结,炒桃仁、川芎、王不留行、莪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体现出益气补中、健脾、补肺、祛痰、活血化瘀、故收效良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补气宣肺化瘀方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咳嗽、咯痰、喘息、气短症状;同时能够提高 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COPD中药干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立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证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2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
[3]何成奇.内外科疾患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9-90.
论文作者:王俊霞1,焦江宏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患者论文; 宣肺论文; 症状论文; 疗效论文; 补气论文; 对照组论文; 稳定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