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1世纪中国商业零售业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业态论文,商业零售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商家逐步将多种零售业态引入到企业中,并且已由业态模糊状态发展到逐步清晰。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聪明的商家不再以简单的价格大战、服务大战作为竞争的焦点,从相互效仿而又自相残杀的战术性竞争中解脱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运用现代零售业态的原理,通过错位经营保存各自的经营优势和竞争实力,使企业竞争进入到战略性发展的新阶段。
业态清晰是商业零售业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零售业市场发育成熟的集中表现。把握业态要领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前提和竞争的核心目标。不同业态的经营特色是由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和服务方式三大要素构成的。即使是在同一业态发展中,由于建店地点不同,消费群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的构成以及购买习惯都存在着差异。由此决定了商品经营的品种规格档次、价格也有差异,同时营业时间和体现个性的服务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超市业态—马当先
2000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店铺总数7685间。其中超市业态企业76家,占百强企业总数的76%;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业态的店铺4482家,占百强店铺总数的57%。全国最大的联华超市有限公司2000年销售总额实现1114007万元,用了9年时间超过了国内零售业老大,比日本大荣用15年的时间超过国内零售业老大“三越百货”提前了6年。超级市场如此快速进入市场,一方面表明超市业态发展趋于成熟,广大消费者对这种业态的接受已经成为现实;另一方面表明我国传统商业零售业的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不论从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还是从经营机制转换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华联超市公司于2000年10月完成公司改制,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连锁超市公司后,于2001年2月3日又与西单、超市发两公司联手,共同打造“西单华联”重组牌。可想在此基础上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配”为超市连锁经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百货业态急剧裂变
传统商业零售业是由百货店一种经营形态占据主导地位的,千店一面的业态格局垄断着零售市场。随着市场多种零售业态的出现,不少原建在居民区、社区或不发达地区的百货店开始经营不景气,企业效益滑坡甚至有的严重亏损,市场环境的变化使百货店业态发生了急剧裂变。
有的逐步从居民区、社区或不发达地区退出来进入繁华地带,经过投资建造成现代百货店,以经营高档名牌服装、化妆品为主,中档名牌商品为辅,吸引高收入或国内外流动性较大的顾客;有的改造成大型综合超市,以经营中档服装、鞋帽、日用品为主,同时加大生鲜食品、副食品比重,突出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商品经营特色,以形成相对稳定的消费群;有的改造成小商品市场,以出租场地的形式引进小商品批发商进场经营,商品大类以服装、鞋帽、纺织品、箱包、小百货为主,以中低档商品、价格低廉的经营特色吸引小型零售商和消费者。百货店业态的裂变不仅仅表明中国传统零售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同时也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正在中国形成。
购物中心规模庞大
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元化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购物中心,以其经营场地规模庞大、店内环境设施豪华、舒适等优势,由发起人有计划地统一规划、布局,吸引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快餐店、娱乐机构等进入场内经营,其规模向特大型发展。由泰国正大集团下属的上海帝泰发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35亿美元兴建的上海正大广场近日完成结构封顶。这个总面积为24.1万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分地上10层和地下3层。整个建筑由美国捷得国际建筑事务所设计,融合了春夏秋冬四季理念,广场中绿树成荫、溪水蜿蜒,层桥重叠,瀑布高悬,恰似在大自然中闲庭信步。拥有1000多种国际国内品牌、2万平方米世界顶级品牌专卖店、4000平方米的首饰中心、1.5万平方米上海最大的电子休闲互联网俱乐部和游戏中心、10屏幕电影院、400座三维电影院和主题餐厅,将成为目前全国最庞大的商业零售机构。
专业店发展专而全
以经营某一大类并集多个商家品牌,形成“专而俱全”优势的专业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国美电器、海龙大厦、大明眼镜等一批专业店,从业人员具有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提供的厂家品牌一般不低于百种,他们凭借对不同厂家的不同品牌商品性能的熟悉程度,满足不同消费者充分的选择需求。同时这种业态也有利于厂商之间的紧密性合作。如:国美电器与科龙集团今年初签定的总额达1.8亿元的空调供销合同,其中有1万套是国美在全国的50多个家店商城所需要的定制产品,这些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调往国美电器全国各地的连锁分店。由于国美电器批量经营对厂家的吸引力,使这批空调以极具“杀伤力”的价格进入市场。加之国美电器与科龙集团另外签定的1.3亿元的冰箱供销合同,双方的协议合同已达3.1亿元。
业态牵动营销变革
商业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变化,不仅使零售商的营销模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使厂家和供应商的营销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其一:因为商业零售业态的变化使厂商所面临的商业渠道与客户资源发生了变化,厂商营销模式的竞争焦点已明显地表现在如何利用商业零售业态形式有效地组织物流,并快速地将商品分销到消费者手中。未来厂商销售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的已不再是围绕自身网络形态的建设,而是围绕物流分销渠道的安全、快速与运营低成本条件下如何开展营销业务活动,谁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巧妙地运用商机,谁就可以赢得市场。因此有些厂商已经把营销模式改革的目标锁定在正在日益发展的商业零售业态上,如跟着商家的专业店和专卖店业态的连锁经营走,主张建立一张全国性的连锁经营网络,他们认为光靠厂家自己的营销力量是有限的。
其二,因为厂家建立的零售终端只能销售自己品牌的产品,在厂家看来如果去卖别家品牌的产品会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认为制造厂商不可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但也不能完全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随着商业零售业态的细分化,专业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电器产品的经营从大商场退出,使很多厂商都在重新考虑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营销渠道,从而借助商业零售业态的优势,以实现低成本扩张。因此一些厂商一方面在主张自己投入资金和人力,在全国建立自己品牌的营销网络的同时,也在极力杜绝自己的营销系统在商场里租柜台卖自己的产品。
其三,由于某些产品的复杂性,厂家采取哪一种营销方式必须根据不同级别的市场状况和产品定位来决定。如对重点城市、重点客户要采取直供方式;对三四级市场就要采取地域性代理;对局部产品除采取地区性代理外还要加上多种经销方式。但无论厂商采取哪一种营销方式,都应建立一支职业化的营销人员队伍,他们懂得市场、了解零售业态,做能与商业客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生共存的战略合作伙伴。
上述分析表明,商业零售业态的发展和变化对制造厂商的营销模式会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零售业在完善自身业态发展的同时应与生产紧密配合,向工、农业延伸,尤其利用原有商业批发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或仓储、运输等资源与工、农业联手,在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支持下一方面为供应商提供商品分销的通道;另一方面为零售商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从而既帮助生产企业高效、低耗地实现产品的分销,同时又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使产销双方在低成本投入、高效率动作中共同发展。相信现代零售业态的发展,会使产销双方在最佳的营销基础上合作,从而缩小产销之间的市场距离。面对进一步放开的国门,弱者只能叹息狼来了,而聪明的强者却学会以狼为师,并做好与狼共舞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