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公务员来到人民面前_公务员论文

[95]公务员来到人民面前_公务员论文

’95公务员向人们走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务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着时代的脚步,开放的中国步入了1995年。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很难想到,在新的一年里,报考公务员将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而未来的公务员正悄悄向国人走来。

公务员热在今朝

这是笔者近日从某报看到的一则消息。新的一年来临,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深圳、珠江三角洲,80%以上的亮丽姑娘已在把彩球抛向国家机关干部。用她们的话说:能找个当公务员的夫君是一种幸福。

前不久笔者曾利用春节的余暇到几家比较大的人才交流市场进行调查。一位姓李的老总直言不讳地说:新年之后,人才的流动趋向已有很大变化。据近二个月的统计资料表明,报考公务员正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求职热点。原先他所在的人才中心每年第一季度人才流动额多达800余人,而今年到这里来的仅230多人,且就连这些人也是脚踏两只船,一只脚踏向公务员,一只脚迈向其它地方。

事实也正是如此。时下在作为人事工作者的笔者周围,一些比较要好的同事、战友、同学也都手捧着载有公务员考录消息的报纸发出各种各样的询问:“这公务员如何考法。考了公务员又有什么高待遇?”面对一连串的问号,笔者简直不知所措。不管以上所采撷的数字及材料是否确切,但公务员热之风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确实是已愈吹愈烈了。

公务员,热在何方

公务员热,缘何而起?带着这一问题,最近,笔者同几位好友一起对某地市240余名欲报考公务员的人员及拟由企、事业单位调进机关的87名同志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了某些人的种种心态,探出了公务员热的原由。归结起来,大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图个公平。前几年由于体制上的种种原因,我国政府机关调入补充工作人员没有考试这一条,给某些人用人谋私造成了可乘之机。同时也让那些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纵使有真本事,却因是农家子弟,没“后台”、没关系的人,最终只能是望机关兴叹。如今,他们参加公务员考试,图的就是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诚如有人说,我们要的就是和别人同坐在一把椅子上。纵使这一次考不上,也毕竟给人生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图个“价值”。某企业的一位大学毕业生告诉笔者:我的几个同学都是学文科的,现在分到企业、厂矿后从事经济工作,由于专业不对口,纵有一身绝技,仍是真金埋在沙子里,致使个人的特长难以发挥。这次国家公务员敞开大门进行考试,无疑为他们体现个人价值创造了良好机遇。据了解,同上述从学校门到工厂门的大学生相比,基层一些真才实学的人想的更深刻更成熟一些。他们凑个考公务员的“热闹”,目的不全在跳槽、转向,而是为了想衡量一下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以便在今后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抓住机遇,展示才能,脱颖而出,干出事业。

图个“牌子”。“下海热”降温之后,据了解,国家机关干部这个“牌子”又热了起来。我曾问过一位广东的朋友,“你们那里机关干部形象如何?”他回答是:“现在形象蛮好啦”。在年初,当考录公务员的信息多次播发之后,据了解,不但在广东,而且在全国各地,国家机关干部又成了众人的羡慕职位。如被调查87%的人认为,报考公务员是因为工作高尚,干的心里痛快;有的则觉得,公务员待遇有保证,住房不用愁。更多的人则是随着机关形象的改观,认为自己到机关做政府官员对他人有吸引力,不管对个人婚姻、家庭及他人等长远利益都有好处。

图个稳定。一位当年“下海”后又欲回机关的朋友告诉笔者:到机关当个政府官员就是图个稳定的环境。如今的机关干部,与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相比,虽然是“清贫”一些,“捞外快”的机会少一些,但毕竟工资有保证、住房等待遇旱涝保收。据了解,考公务员的人数中有如此想法者为数不少。

图长本事。我国党政机关历来是人才济济的场所。虽然前两年有一部分人“下海”淘金,但绝大多数人才仍坚守在机关,这些人中绝大多数认识问题深刻、敏锐,处理事情也都有“两手”。对此,我们在调查一些要求报考公务员的人员时,绝大多数人表示:党政机关的人员“品位高”,视野开阔,当上政府官员,就等于进了一个大学校,一生学点本事,也算无愧自我。

图点“实惠”。某企业一位副经理告诉笔者,如今企业工作难做。虽然上级对企业的政策比较灵活,但经济效益不上去,一切都是白说。而在政府机关就不担心这一点。机关事业工资制度改革后,工资虽不如好的企业发得多,但每月不必为此担心,房子也不必为此发愁。而平时认识朋友的机会也较多,上下办事都比较方便。既然如此,我现有经济基础作后盾,又为何不去考公务员?

图个舒畅。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在某单位89名军转干部和20多名大学生中,有73名同志认为,自己转业(或毕业)后报考公务员是为了图个心情舒畅的环境,以便痛痛快快地干工作。他们认为:政府机关官员大都活动余地大,素质比较高,很少有事业、企业某些人员的那种“小家子”气,也不象某些小单位那样,人们在一起勾心斗角,狗撒猫咬。

图个长远。据调查发现,持这种心理的人大部分为两种人。一部分是年龄较大,长期从事政工、管理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觉得长期从事老本行,在其他部门没大发展,不如到政府机关后慢慢熬。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为自己子女今后的前途考虑。比如有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后连子女大学毕业都要自谋职业,我们若现在不到政府机关多认识几个人,恐怕不但日后自己饭碗保不住,且以后连子女的事也帮不了忙。而另一部分则是一些年轻的大学生和青年工人,他们初生之犊不怕虎,为的是到机关适应一下环境,为以后跳槽、改行做长远之计。

凡此种种,尚有许多心态,在此不一一列举。也不想评述。然面对如此突然的公务员热,笔者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我们政府部门又该做些什么?而难道有些人跨过“考试”的大门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务员么?这一切的一切,的确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众人的深思。

公务员是改革不是换“包装”

去年底,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国家人事部宋德福部长曾指出:1995年,人事部将抓住“进、管、出”三个环节进行改革,以推动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这无疑为新的一年做好公务员工作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才能使时下人们报考公务员热保持下去,使社会对国家公务员有个正确的认识,知道公务员是什么,又不该是什么,公务员在行为上,应该干什么,又不该干些什么。我们在调查分析后认为,今后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在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首要的问题在于引导。公务员制度的出台,是人事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建设的一项龙头性举措,也是我国现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对这一改革向社会做好宣传引导工作。首先要真正使大家明确,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目的,不是换“包装”,改“名称”,也不是变相提工资、长待遇,而是通过在人事管理中建立勤政、廉政、人员合理流动、人才平等竞争的机制,建设一支精干、优化、高效的国家政府机关人员队伍,从而强化人们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使报考公务员的人知道,考取公务员不等于一次单纯的素质考试,考试合格也不等于就是合格的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全然不能与过去的政府机关干部划等号。当一个合格的国家公务员必须要有较强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而上述的那些图实惠、图安逸、图享受、图稳定、图牌子的想法是与真正的国家公务员相悖的。因此,凡是参加考录国家公务员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努力消除个人的私心杂念。三是教育大家处理好考取与考不取的关系。要使那些能考取公务员者明确国家公务员的根本素质要求,认真做到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严格组织纪律,从而使全社会人民群众通过名称称谓的变化,看到我们政府机关勤政、廉政建设的加强、工作作风的明显改进以及机关人员素质和结构的明显改善和提高,也使那些报考国家公务员而未能录取者,打掉跳槽、转业的思想,端正态度,安心本职努力工作,成为社会上的各种有用人才。

第二,关键是把好“录用”关。今年,我国省、地、县、乡四级政府将第一次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通过考试后的公务员形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成败。人事部宋德福部长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多次要求:一定要把住“进口”。考试录用要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期发布招考消息、定期报名、定期考试,形成规范的考试录用工作程序。我们认为:落实好上述要求,必须要把好三关:一是资格审查关。要对报考人员的德、智、体、年龄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关,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开平等竞争,从而提高公务员考试的质量和威望,以确保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二是考试录取关。据了解,目前西方国家对文官考任相当严格。对此,我国各级人事部门应当借鉴。否则公务员考试一旦走了过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将会遭到人为破坏,整个政府机关的形象将受到影响。三是制度完善关。有关部门要针对公务员考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政策规定,使公务员管理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机制。除此外,还应按照公务员暂行条例,对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实行试用期,一旦不合格的,即应取消其录用资格。从而确保进入公务员系列的人都能成为德才兼备、合格优秀的人才。

第三: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新的机制。这种机制包括素质更新机制、公务员廉政勤政机制、激励竞争机制、规范公务员的行为机制等等,以真正使参加考试和已考取国家公务员的人员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完善自身形象。

笔者相信: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各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将会逐步改变当前政府机关干部的形象,也势必给政府机关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1995年,真正的中国公务员,人们正翘首盼望你的到来。

标签:;  ;  ;  

[95]公务员来到人民面前_公务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