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汉寿 4159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辅助检查,探讨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其中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以患者颅脑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作为准确诊断标准,统计首诊医生通过临床症状对患者做出的初步诊断的准确率,总结预测急性脑梗死准确性较高的临床症状。结果:将患者的初步诊断结果与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首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做出了初步诊断比较准确。脑梗死患者发生率最高且特异性明显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言语不清以及反应迟钝等,此外四肢震颤和意识模糊的发生率也较高,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异常、肢体乏力等情况,说明以上临床症状与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活动障碍的阳性预测值为95.6%,言语不清的阳性预测值为82.9%,四肢震颤的阳性预测值为94.8%,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准确率较高,说明通过临床症状为患者做初步诊断的方法可靠性较高。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而言,首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准确的诊断可促进患者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关联的症状可提高首诊医生初步诊断的准确率,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为患者做出准确判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
急性脑梗死属于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患者一般由于动脉的粥样硬化改变,使动脉腔内狭窄,血小板在此处不断凝集,造成血栓在局部形成,引发脑梗死[1]。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一旦发病如未经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据卫生部调查研究的数据统计,我国已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有700万人左右,其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可占70%-80%,该病的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是目前临床上主要关注的问题[2]。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及早明确诊断并立即给予有效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从而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中,对首诊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的初步诊断,与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明确诊断进行比较,总结了准确率较高的阳性体征,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其中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辅助检查,104例患者中,有男55例,女49例,患者年龄均在48-6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64.5±2.4)周岁。
1.2方法
以患者颅脑平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作为准确诊断标准,统计首诊医生通过临床症状对患者做出的初步诊断,总结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中,预测急性脑梗死准确性较高的临床症状。
1.2.1规范初步诊断判定方法
首诊医生需严格按照急性脑梗死的初步诊断判定流程,为患者的情况做出诊断,包括询问患者现病史、了解既往病史、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此外还需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的语言表达情况、口齿清晰程度及神志状态,同时为患者做简单的体格检查,如巴宾斯基征,跟膝胫试验,指鼻试验,快速轮替等,观察患者有无阳性体征,为患者做出初步诊断[3]。
1.3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的初步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性
将患者的初步诊断结果与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两种诊断方式的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首诊医生根据临床症状做出了初步诊断比较准确。见表1。
2.2比较患者的初步诊断中单个临床症状比较
通过统计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出了发生率最高且特异性明显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言语不清以及反应迟钝等,此外四肢震颤和意识模糊的发生率也较高,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异常、肢体乏力等情况。说明以上临床症状与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关联性。
2.3比较患者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四肢震颤的阳性预测值
统计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四肢震颤的例数,评价不同体征对于急性脑梗死的阳性预测值可知,活动障碍的阳性预测值为95.6%,言语不清的阳性预测值为82.9%,四肢震颤的阳性预测值为94.8%。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程度将脑梗死分为两种类型,即急性和亚急性两种,据统计发现,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由于脑内血管复杂,不同的梗死部位会造成患者不同临床症状,合并其他疾病也会造成临床表现的不同。脑梗死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活动障碍、四肢震颤以及言语不清等,多数患者可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状[4]。在首诊医生行初步诊断时,需注意了解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并根据患者情况为患者做出初步诊断,辅助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治疗,改善患者预后[5-6]。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而言,首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准确的诊断可促进患者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关联的症状可提高首诊医生初步诊断的准确率,结合影响学检查可为患者做出准确判断。
参考文献:
[1]胡翠芬,龙莹,王平等.脑胶质瘤误诊为急性脑梗死三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56-57.
[2]Chen Weiwei,Jin Zongwei,Zhang Lixin,et al.Clinical study o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maging performance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J].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2016,20(1):158-160.
[3]戴美芬,徐冬娟,陈娟燕等.左房粘液瘤致急性脑梗死1例[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4):309-310.
[4]王康,邓杨,王明贵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5,24(4):581-584.
[5]毛传万,付玉川,叶信健等.磁共振3D-pcASL灌注成像在鉴别急性脑梗死和脑炎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3):1846-1848.
论文作者:钟秋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症状论文; 阳性论文; 较高论文; 磁共振论文; 医生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