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功能训练方案在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出院转入社区家庭病床100例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每周上门访视,评估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指导肢体功能运动康复及危险因素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方案,偏瘫上肢采取任务导向性喝水动作训练、下肢采取任务导向性抬腿、抗阻力、模拟家庭环境中的坐站转移及行走上下楼梯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6个月后应用采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进行前后对比,观察二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2 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〇. 01)(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任务导向 简易日常活动训练 居家脑卒中偏瘫 康复运动 效果
脑卒中患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三高特征,研究显示脑卒中幸存者中残疾率高达 35.5%—75%[1-2], 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生存质量[3] 。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是根据患者个体能力和训练目标,设计具体任务的功能性动作,通过引导患者完成这些任务,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和优化运动技巧的训练[4],近年来,任务导向性训(task-oriented training)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5],在脑卒中住院患者中应用研究多见,但在居家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少见有报道。同济康复医院为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家庭病床是该医联体医院提供家庭服务的科室,科由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的团队,主要为居家患者提供上门医疗、康复治疗、护理服务,本研究主要设计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的的任务导向训练方案,并应用于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以达到偏瘫肢体康复目的,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康复科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 出院转诊到医联体医院家庭病床科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均为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观察组中男32例 女18例,年龄为49—82岁,平均年龄为(70±13)岁 ,脑梗死42例,脑出血8例, 病程30.8±9.6天 ,左侧肢体偏瘫26例 ,右侧肢体偏瘫24例,徒手肌力评级:肌力Ⅲ级26例,肌力Ⅳ级肌力2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0—82平均年龄(70.8±11.9)岁,脑梗死44例,脑出血6例,病程29.6±10.8天, 左侧肢体偏瘫23例,右侧肢体偏瘫27例, 徒手肌力评级徒手肌力评级:肌力Ⅲ级24例,肌力Ⅳ级肌力26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 CT 和(或)MRI 检查证实,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 能配合完成调查;③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得分≥15 分, ⑤无前庭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肢体有严重痉挛或疼痛(改良 Ashworth 分级>2 级)或其他运动禁忌症;②昏迷、感觉性失语或其他理解困难,痴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病;③严重肢体功能障碍、肌力≤2级以下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居家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包括良肢体位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穿脱衣指导、偏瘫肢体康复指导及防跌倒等护理,家庭病床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定期上门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康复指导训练(患肢抬举运动、负重运动等)、防跌倒护理、中风危险因素干预等健康教育。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方案,模拟患者家庭环境生活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动作设计任务导向训练方案,内容包括:(1)上肢功能任务导向训练:A 喝水动作训练 吃饭、喝水动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简易动作,通过训练患侧手握杯、完成喝水过程任务导向训练 ,具体方法:患者坐于桌前,将一次性塑料空杯放于桌面,让患侧手握住杯子,前臂上抬,前臂内收,手腕翻转作“喝水”状,过程中要求上身保持坐正姿势,不可倾斜 做完喝水动作放回杯子至桌面并将将患侧上肢放于桌 ,每天进行 1~2 次 ,每次完成10-15次动作。(2)下肢功能任务导向训练 : A(抬腿动作):病人坐于有扶手的椅子上,双手扶住扶手,抬高健侧腿——放下健侧腿——抬高患侧腿——放下患侧腿;过程中要求上身保持坐正姿势,不可倾斜。 B 患肢负重训练 随着患肢恢复并通过弹力带 、沙袋等进行不同程度的阻力 运动 ,增加患 者小腿胫前肌 、屈膝肌 、伸髋肌 、伸膝肌 、屈髋肌等肌群肌力 ,在增强肌力 的过程 中 ,改善了肌群之间整体协调控制力 ,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改善; C 模拟家庭环境中的坐站转移行走训练①廓清障碍训练 ;②单双退站立动态平衡训练 ;③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训练,训练中根据病人耐力及能力逐渐增加难度,先训练健侧,提高患侧下肢的运动控制能力后,再训练患侧。每天进行 1~2 次 ,每次 20-30m in,每次训练必须有人陪同。
1.3 效果评价 活动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Assessment,FMA)进行评定,其上肢总分为66分,下肢总分为34分,得分越高表示肢体障碍程度越轻;[6]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daily life,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分法,总共包括大小便控制、用厕、修饰、吃饭、活动、转移、穿衣、楼梯和洗澡 10 个条目。ADL 缺陷程度分级:0~2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 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 分,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轻度功能缺陷;100 分,ADL 能自理。BI 是临床和康复中评定 ADL 最常用的量表,且在脑卒中人群中有很好的信效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3 . 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无± 4 表示,2 组组间比较采用f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f 检验,P <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 组患者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治疗6个月后2 组患者在同一治疗师采用同样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 、 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得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比较。见表1。
2. 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是根据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具体分析 ,针对具体原因设计出训练动作 ,通过反复主动训练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7]。任务导向性训练已被证实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7],且适合居家患者练习[8],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 完全版)以及 2016 年出台的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均推荐对急性期或社区脑卒中患者进行以具体任务为导向的训练,以提高实际的功能和能力。
任务导向性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本研究实施任务导向性上肢喝水动作训练及下肢抬 退、负重、模拟家庭环境中的坐站转移行走等训练。依据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activitiesofdaily living,ADL)的基本动作中,上肢参与的基本活动占据重要部分,如吃饭喝水/穿衣/传递物品等,因此上肢运动参考国外学者 Murphy 和 Aprile[9]的研究中喝水动作训练上肢,上肢运动功能评价能够直接反映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喝水动作是日常活动典型代表动作,喝水动作主要利用肩关节的旋内旋外活动和肘关节 的屈伸 、旋 内旋外活动[10],通过手握住杯子,前臂上抬,前臂内收,手腕翻转作“喝水”状,姿势控制,有效改善了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独立性行走及喝水动作评分是 ADL 的独立影响因素,下肢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原地抬退运动、负重训练 模拟家庭环境中的坐站转移、廓清障碍、单双退站立平衡训练、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行走等训练以提高肌力 、肌耐力,患者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对目标、任务涉及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整合,涉及到触觉、视觉及感觉等器官功能,以促使脑部神经对自身运动进行有效支配,在完成既定目标过程中不断得到运动情况的反馈,有利于患者运动模式调整及完善,促进运动功能不断恢复[11]。
务导向性简易日常活动训练将个体、任务 、环境之间有效结合在一起 ,且患者在居家环境中训练,能将学到的直接应用于生活中,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偏瘫肢体的有效康复。本研究任务和居家环境是为了让患者步行的锻炼接近生活,更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患者康复积极性。任务导向性训练过程中力求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对于任务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让患者不断思考和学习正常的运动模式,不断提高患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通过视觉 、听觉 、触觉 、本 体感 觉 的反 馈提高个体步行姿势控制的感知及调节能力 ,从而促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建 ,有效促进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结果与李晓军等[12]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与林源, 王丽等[13]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的应用研究结果也是一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ADL能力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14] 。因此对居家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任务导向性日常活动能力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任务导向性简易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方案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易于为居家患者所接受的锻炼方法,适合轻中度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黎丹平,周少丽,吴菊玲.穴位按摩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87-90.
[2] 罗丽蕾.延伸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新知杂志,2018,28(A01):319-319.
[3] 邱晶,徐志培,汤先萍.我国脑卒中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及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8):97-99.
[4] 段好阳,闫兆红,刘福迁.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9):674-676.
[5] 黄小静[1],叶军[1],张志强[1]等.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7):206-208.
[6] 饶美林,肖洪波,朱宗俊等.头皮针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5):952-954.
[7] 吴耀敏,沈杰,王古月,等.下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J.颈腰痛杂志,2017,38(5):494-486.
[8] 李 翠 黄 婵 龚清环 曾小兵 曾梅许.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 2016,15( 1 ):44-46.
[9] Aprile I, Rabuffetti M, Padua L,et 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upper limb motor strategies in stroke patients as a tool towards advanced neuro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a preliminary study[J]. Biomed Res Int,2014,214:636123.
[10] 耿永,左国坤,李国富,等.老年人左、右手喝水动作的运动特性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程,2017,36(2):186-191.
[11] 付桢,姜荣荣,潘翠环,等.康复机器手辅助下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手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23(3):338-344.
[12] 李晓军,冯丽娜,余鹃等.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 11( 4 ):362-364.
[13] 林源,王丽,苏翠红,等.简易日常活动功能方案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初步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6):18-21,40.
[14] 廖 瑶,卢 洁,赵祥虎.EnIax(日常生活作业智能训练系统)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 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 9( 17):8-9.
作者简介:祝小丹(1973-),女 ,汉族,广东省茂名人,本科 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联系电话:18038862933
论文作者:祝小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患者论文; 功能论文; 导向论文; 脑卒中论文; 能力论文; 肢体论文; 动作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