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课堂——用智慧催生灵动课堂论文_张仁花

爱在课堂——用智慧催生灵动课堂论文_张仁花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和学生,使数学知识得到顺畅传授、学生得以有效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新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智慧;灵动课堂;新课程;有效性;策略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充满着无限的未知,令人神往的地方。 课堂是充满灵气,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空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要以什么来吸引、感染和驾驭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数学知识,还是我们的教学智慧呢?答案应该是教学智慧,因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才能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呈现灵动色彩的数学课堂,才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得到顺畅传授、学生得以有效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践行新课程。那么,何谓教学智慧?所谓教学智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预设上的创新、课堂中的教学机智、以及与学生沟通等能力的综合表现。下面,我以一些优质课例的教学片断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以教学智慧催生灵动数学课堂的一些实践策略。

一、爱在课堂——温情弥漫

灵动的课堂,是温情弥漫的课堂。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和爱意应该弥漫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教师应该真正成为“情的充分表达者、始终保持者、迅速传递者、积极激发者、有效调适者”。要不失时机地轻轻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使课堂上,始终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温情弥漫的气氛而灵动起来:学生对老师充满期待、信任和尊重;同学之间相互信任,融洽互助;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尊重;每个学生身心放松,没有拘束,没有顾忌。

二、爱在课堂——课堂激励以情感人

课堂激励是教学的有效手段,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数学课堂灵动起来,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例如:握手、拥抱、坐在老师身边、帮老师拿东西、当小老师给别人讲课、发感谢信、奖励数学小游戏:反口令、数30、明7暗7、大西瓜小西瓜等。

三、爱在课堂——有效合作巧分享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的学习形式。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授他们以方法、技巧,给他们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与他们一起分享合作,分享成功,分享快乐。其次,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真正地变传授式为策划式,变接受式为体验式,变一言堂为百家鸣,让学生亲身体察收获知识,分享成功的快感。再次,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合作,始终真诚、真实、高效。学习好的同学做小组内的小老师,但绝不“包揽一切”,学习差一些的同学做小组内的帮扶对象,但绝不只是 “人云亦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记得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四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四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四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 3-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这样的课堂合作中,生生之间进行的应该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情感的交流,是没有任何羁绊的心灵的沟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和谐的关系,同时营造起课堂的灵动.

四、爱在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当家作主

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乐园,才会焕发生命的色彩。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在自主中启迪智慧,在自主中找回自信,在自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确立这样的理念:课堂应该是以“学”为中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如何更好地“学”去展开。学生应充分活动起来了,自主学习应该成为一种自动自发的习惯。教师“教”的活动要科学地、巧妙地“变”为学生的活动,教师讲析的主要内容应由学生在充分的课堂活动中读出来,找出来,析出来,悟出来,练出来,品出来。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学习探究,在思考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带着自学的收获与思考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解释自己的疑问;他们在互助中巩固知识,形成结论,在互助中学会交往,加深友谊。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像皮泥等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通过这样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逐步把握长方体的内涵,明确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我们要像于漪老师一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把每一节课当做公开课去准备,从问题设计到课堂机智,从环节过渡到练习梯度,认真思考,扎实实施,让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把每一天的作业当成是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的一个机会,求创新,求贴切,让孩子们的学习、练习过程成为一次次经历数学的奇妙之旅,也给自己的教育生涯做一笔最好的积累。用爱和智慧塑造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孩子在智慧的课堂上发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尤双全,《让数学教学充满人性和智慧》《山西教育(管理)》,2004年第22期

3.黄爱华,《智慧数学课》,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

论文作者:张仁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爱在课堂——用智慧催生灵动课堂论文_张仁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