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斯特经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李斯特论文,经济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李斯特(1789-1846)是19世纪前半期德国新兴产业资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代表。政治上,他是一位反对欧洲专制主义的战士和坚定的爱国民主主义者。经济学说史上,他是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创始人,历史学派的先驱。他从当时德国的落后情况出发,揭露了英国鼓吹自由贸易其实质是企图称霸世界,主张关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落后国家争取工业进步、国家统一和独立的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因而成为后来发展经济学的来源之一。笔者认为,李期特所提出的国民经济学理论、关税保护论、生产力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等一系列经济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具有深刻影响。
(一)
李斯特在国民经济学理论中首先强调了经济生活中的民族性和历史性。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序言中写到:“如果作者是英国人,我几乎不会怀疑亚当·斯密理论的基本原理,之所以使作者在最近的许多匿名论文中,最后终于在一篇长文中,用我本人的名字对斯密理论展开批判,是由于祖国的实情。同时,今天使作者有勇气将这部著作问世,主要也是由于德国的利害关系。”李斯特所强调的“祖国的实情”和“德国的利害关系”,是指19世纪前半期德国的国情。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部分,约73%的人口为农民。工业方面起步较晚,未形成大生产的经济体系。在对外经济政策上缺乏关税保护,英国廉价工业品像潮水般地涌入,德国在已具雏形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面对这种情况,德国的经济学家却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论看作是唯一的真理,而对保护德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本国的国民经济却漠不关心。李斯特鉴于这种不能孰视无睹的“祖国的实情”和“德国的利害关系”,大声疾呼,希望经济学家们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把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在保护、培育本国的生产方面。他指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教导人们:“对某一特定国家来说,在特定的世界形势下,如何通过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来获得幸福和文明。”李斯特指责斯密及其以后的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性,始终只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利益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完全没有顾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他认为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宣扬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他主张建立一种国民经济学,即“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所理解的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如何使德国的国民经济走上农、工、商相结合的“正常的国民经济”的轨道。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理论虽然过分强调了某个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否定了资本主义有其一般的共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民族狭隘性。但是,他的这一思想却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那些过去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封建和买办势力的压迫和掠夺,而现在已获得政治上独立,但又在经济上还处于贫穷和落后状态,面临着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和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一股新兴力量登上世界舞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帝国主义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畸形经济结构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它们在经济上仍然对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再加上一些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够适当,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棘手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中国家则必须像李斯特所说的那样,从祖国的实情出发,从本国的利害关系出发,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选择一条适应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首先,发展中国家要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由于各发展中国家的地理状况、资源条件、民族历史、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国家大小、人口多寡各不相同,在制定和实施各自的发展战略时,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先进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验可以借鉴参考,经济学家们提出的理论模式也应该重视,但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归根到底不能脱离本国实际,凭主观愿望行事。
其次,发展中国家要遵循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为了尽快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达到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是,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与自己的国力相适应。如果片面追求过高的速度,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发展中国家要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国力选择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
李斯特在关税保护论中指出:只有两个国家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相等的水平时,才能实现自由贸易共同获利,否则,自由贸易只对先进国家有利,对落后国家十分不利,落后国家必须采取保护关税政策这一重要手段,发展民族工业。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关于全面实行自由贸易和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类经济联合的要求,只符合发达国家产业资本的要求,不符合经济发展较落后国家的民族利益。由于亚当·斯密所在的国家——英国当时经济发展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所以斯密主张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对英国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而德国当时的经济还很落后,产业资本处于襁褓状态,它对付不了英国产业资本的打击和竞争,所以,李斯特提出在对外贸易方面,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都应视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而定。在工业落后的时期,必须实施保护本国产业的关税政策,要选择某些具有潜在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给予暂时的、适当的关税保护,以便逐步扶植其国际竞争能力。在这种保护初期,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工业品价格会高于外国同类产品,消费者有所牺牲,但经过相当时间之后,国家保护下的工业充分发展了,价格就会降落到国外进口品价格以下,所以暂时忍受价值上的一定牺牲,还是合算的。而如果国家在新兴工业创建初期不予保护,脆弱的幼稚工业在强大的外国竞争压力下必遭夭折,本国的民族工业体系将无法建立。
李斯特主张保护关税,但并不是反对任何的自由贸易,实行闭关自守,他认为保护关税政策是受本国具体情况决定的历史政策,保护关税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促进和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以便将来在国际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他把一国的国民经济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前三个时期可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第五个时期也可以实行自由贸易,但第四个时期则不能实行。他认为,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由农工业时期向农工商业时期过渡的关键时刻,应当实行关税保护,促使德国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具有竞争能力,然后就可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自由竞争。李斯特的理论,对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影响,使德国工业在保护关税政策的扶植下,有了迅速发展,在较短时期赶上了英法等国。
李斯特的关税保护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落后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有一定的进步性,既使在现在,对发展中国家仍有指导意义。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国家、地区)之间的日益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经济联合愈来愈紧密。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却在不断加剧。1980年——1993年,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增长率为0.9%,发达国家为2.2%。1950年世界银行统计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差距,发达国家为低收入国家的24.3倍,而到1993年扩大为60.8倍。所以,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996年春季号上撰文,把当今世界描述为“以悬殊的、仍在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为特点的世界”。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不平等的关系在国际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着世界商品市场,其垄断资本以垄断高价向发展中国家倾售工业制成品,以垄断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扩大了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的剥削。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再次重申李斯特的观点:只有两个国家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相等的水平时,才能实现自由贸易共同获利,否则,落后国家则长期处于被控制、被掠夺、被剥削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在一定阶段采取保护关税政策,扶植本国幼稚工业,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决不把希望寄托在发达国家的“恩赐”上。同时,发展中国家要在相互合作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全面开展南南合作,进一步增强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对抗发达国家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
(三)
李斯特在生产力理论中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并认为各种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一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取决于它的生产力发展程度,因此,国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李斯特指责古典学派只重视财富,只重视交换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他认为,财富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它比财富本身要重要得多,它不仅可以使已有的财富得到保障,而且可以使已消耗的财富得到补偿。李斯特所主张的生产力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类型:①人的生产力(包括精神的和肉体的)。②自然的生产力。③社会的生产力。④物的生产力。其中①和②是不可分离的。否则就不可能发挥其作用;而①和②又必须在③的条件下,即在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用李斯特的话来说,就是要在一定的“社会的、市民的、政治的状态和制度下”才能作为有效的生产力而发挥其作用,如果社会的、市民的、政治的条件等是混乱的,个人再勤奋,国家也不可能富裕;在四个生产力类型中,其核心部分是④物的生产力,它包括“物质的农业、工业和商业资本的生产力,其中工业是基础的基础”,一国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也决定着一国政治的独立和文化发达的基础。所以,为了发展德国的生产力,应当不惜暂时的损失,实行关税保护,限制外国廉价商品的进口。李斯特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的具体建议,如实行专利制度、发展教育事业、经济立法等。
李斯特在生产力理论中,虽然对古典学派的攻击是偏激的,而且还错误地把一些上层建筑领域中的事物也当作是生产力的源泉,但他关于发展生产力要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着力扶持的地位的思想,关于经济发展要有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环境作保障的思想,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等等,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却有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不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已经经历了或即将要经历的一个特定历史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特定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将从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的社会,进化到以机器(及其以后的电脑等等)操作为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社会,或者说,从落后的农业国或欠发达国家进化到先进的工业国或工农并重的国家。所以,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实现工业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按李斯特所讲的把工业放在优先发展、着力扶持的地位。国家要通过投资,建立一大批国有经济,使国有经济成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主体,改变原有的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同时要积极鼓励、支持和资助私人民族资本的发展,使其向现代化产业投资、向规模经济发展,形成民族垄断财团以此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抗争。当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上李斯特所讲的农、工、商相结合的“正常的国民经济”轨道。
启示之二:社会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了许多边界争端、民族纠纷、宗教矛盾、政治动乱,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国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的两次经济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现了严峻的局面。发展中国家经济所特有的脆弱性,以及适应外部变化能力差等因素,使其处境尤其困难,它们都把经济改革看成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但经济改革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稍微不慎,就会出现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所以,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处理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
启示之三: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成长靠教育,发展中国家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李斯特不仅重视生产力,而且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措施,这就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他说,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根据李斯特的这一思想,发展中国家要在今后不断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采取多种措施克服教育经费严重缺乏的困难,努力建立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教育体制,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可见,李斯特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仍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改变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如何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也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我相信,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对我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有一定的启迪。